三國演義中見利忘義的人物,除了呂布,還有誰比較出名?

舟遙遙與風飄飄


《三國演義》中,呂布是見利忘義的小人。呂布早年追隨丁原,丁原視他如親子,後董卓收買呂布要他殺丁原,他就殺丁投靠董。王允施美人計要他殺董卓他就殺董投靠王允。因此人們都稱他三姓家奴鄙視其人品。後來劉備收留呂布,呂布卻恩將仇報,攻佔了劉備的徐州。曹操擒呂布後,劉備對曹操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一語點醒夢中人,曹操本想留呂布為己用,被劉備這麼一說,呂布就死翹翹了。

在演義中,呂布是如此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小人,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呂布又如何?羅貫中有沒有黑化呂布呢?

其實羅貫中一點也沒黑化呂布,都是他的真實寫照。呂布被董卓收買刺殺丁原卻有此事。正史記載“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靈帝崩,原將兵詣洛陽。與何進謀誅諸黃門,拜執金吾。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眾。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

其中呂布誅殺董卓,雖然確實是王允離間,但並不是王允安插貂蟬在二者之間,因為歷史上沒有貂蟬這個人,而是呂布主動勾引董卓的婢女,怕事情敗露,才有先下手為強的心理,這樣王允才抓住機會,離間了呂布。這說明,呂布殺董卓,純粹為個人私怨,既不是顧及的國家大義,也不是兒女情長的有情有義。再者,曹操捉住呂布時,呂布問部下為何反叛?曹操說,呂布經常與部下妻子私通,可見呂布人品不行!

陳壽在《三國志》中給呂布的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陳壽認為呂布勇猛無雙,但沒有什麼謀略,而且性格輕率狡詐,反覆無常,唯利是圖,古往今來這類人都會被滅。

呂布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反覆無常,最無信義。依附多人均無常性,且常翻臉無情。他基本上沒有朋友可託,對手下寡恩,難怪部下對他也無恩義。千百年來呂布名聲不佳,可見人品道德的力量使然。這個世界上無品德的人絕無好結果,不管你信不信,終究要報。


攀閱


然而在三國時期,卻有一名戰將專殺收留他的恩人,這個人就是笮融。如果不是對三國極熟悉的人,或許對他都沒有太多的印象。然而熟悉他的人一定對此人深感不齒。

笮融出生于徐州丹楊郡。起初是當地的惡霸,東漢末年天下動盪不安,於是笮融也率眾起兵但是卻因為勢力太小,最終投靠了徐州牧陶謙。

陶謙對於笮融也早有耳聞,知道對方是一個得力干將,因此對他也是頗為器重。在笮融歸順後便將其任命為下邳國國相,大致相當於太守一職。

笮融除了當了一個名聲在外的高官之外,還領了一個運送糧草的肥差。負責運輸廣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這三郡的糧食到郯縣去,然而笮融得到了這三個郡的糧食後卻並沒有運送到郯縣而是自己私吞了。

這換算起來可是一筆鉅款,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這麼多的錢他除了自己享受之外,還大部分都用之餘在徐州到揚州一帶修建佛寺廟宇。所以笮融此人在歷史上極富爭議性,他既殘暴貪婪,同時卻又對佛教異常的虔誠。



搖鴨搖


劉備,因為演義的美化,掩蓋了他見利忘義的本質。

1.在公孫瓚處直接討要趙雲,明目張膽挖牆腳。

2.投奔徐州陶謙堂而皇之佔徐州。

3.寄身袁紹出工不出力。

4.攀附皇帝只為混個族譜抬高身價,而後數年對皇帝不聞不問,曹丕稱帝后不思救援皇帝反而急吼吼稱帝。

5.投靠劉表後不能保護公子劉琦。

6.借了荊州而後百般抵賴。

7.投靠西川鳩佔鵲巢,與呂布何異。

8.養子劉封功勞卓著卻最後不得善終。

9.糜夫人、甘夫人、孫夫人,個個沒有好下場。





f夢飛翔f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原,這一時期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英雄人物。他們或內主朝政,或外御強敵。然他們名留青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忠義”。關羽千里走單騎只為尋得義兄劉備,諸葛亮鞠躬盡瘁病逝五丈原只為兌現當初諾言。正是由於他們的忠心義氣,符合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因此才會被後世敬仰,著書立傳。

三國時期,除了呂布是個十足的見利忘義之徒,後遭慘殺。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的一生多行不義之事,卻仍舊被後世當作英雄供奉。此人正是笮融。說到笮融其人,可能只有熟讀三國的朋友才會對他有所印象。的確,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對他的描寫都是寥寥幾筆,並未做主要人物闡述。然僅僅通過這些隻言片語,我們亦能一窺此人忘恩負義的一生。

笮融為三國時期丹陽(今安徽宣城)人士,同許多三國時期的名人一樣,笮融也發跡於黃巾起義時期。在此期間他廣募鄉勇成為了一方豪強。後來投奔于徐州牧陶謙門下。陶謙念其討賊有功,便令其督運下邳、彭城、廣陵三郡糧草,以及各地上供的貢品。

但笮融在職期間,依舊延續著他“山大王”的本色,完全不聽陶謙管制,竟將這些糧食寶物全部據為己有。由此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令人意外的是,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笮融並沒有將這筆錢財用於自身享樂,甚至沒有擴充自己的部隊。反倒是將其全部用於修建佛寺。

笮融對佛教的熱愛已經達到了一種痴迷的程度。僅他在陶謙手下任職期間,便在揚州與徐州一帶興建了大量佛寺。其規模之宏大前所未見。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浮屠寺。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在下邳建造浮屠寺,寺中除大量銅鑄鎏金精美佛像之外,還有一座寶塔。據《後漢書》記載:此塔“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三千餘人”,名為“九鏡塔”。

除了建立規模宏大的對佛教建築之外,笮融還組織舉辦了多場浴佛會。每到與會之時,則數千僧侶,身披金色袈裟講讀佛經。笮融在道路兩旁開設數十里長的宴席,任人取食,不加干預。排場之奢華,場面宏達,世所未見,更因時值亂世,這種繁榮的景象就更加稀少。

笮融的“豪奢”逐漸為徐州軍民所不容,最終,在一片聲討之中,笮融不得已退出徐州,南下尋求發展。後來笮融來到了廣陵郡,當時趙昱為廣陵郡守。對於笮融的到來本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思想,趙昱熱情的接待了他。然而面對趙昱的熱情,志榮卻是不為所動。覬覦廣陵的富饒,笮融竟對收留自己的趙昱起了殺心。在一次宴席間,笮融突然發難,將趙昱刺殺。隨後,笮融再次發揮了他山大王的本色,將廣陵郡搶劫一空。隨後繼續南下尋找下一個目標。

很快,秣陵太守薛禮就進入了他的視野之中。於是笮融如法炮製,再一次擊殺薛禮,將秣陵搶劫一空,隨後再次南下。之後他又來到豫章,同樣殘忍的殺害了收留他的豫章太守朱皓。

笮融接連弒殺恩人的行為引起了時人的憤怒。揚州刺史劉瑤盛怒之下舉兵向其發起了進攻。一番激戰之後,笮融不敵,遂逃往深山之中。然而,笮融的行為早已激起民憤,憤怒的山民擊殺了笮融,梟其首送給劉瑤。至此,這位一生見利忘義的小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他卻並沒有就此退出歷史的舞臺。雖然他一生所作所為都不甚光彩,甚至忘恩負義殺死恩人。但他對佛教事業的貢獻還是應該得到肯定。

因為笮融在徐州下邳一帶的活動,使得這一地區在今後的很長時間裡都是我國佛教的重鎮。而且相傳,南京地區的佛教正是笮融最早引進的。笮融作為中國佛教歷史上的一位代表人物,對佛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時至今日,在包括江蘇宗善禪寺(即原浮屠寺)在內的許多寺廟,仍然將笮融當作推動佛教發展的英雄供奉著。





中醫生命科學


2014-02-23 23:06 來自 360安全瀏覽器

關注

《三國演義》中曹操對見利忘義的小人不但不封賞,而是直接推出斬首!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當狗的下場很悲慘,所謂狡兔死、走狗烹!羊性之人是被宰殺而不敢吭氣的群體,而狗性之人特點乃是見風使舵和助紂為虐!故不論是侵權者還是維權者都喜將狗殺之而後快!魯迅先生曾著《痛打落水狗》為之立傳。 ​​​


桐阿瑪愛著梁老闆


笮融。

這個人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出場次數不多,只是提了一嘴,說他是揚州牧劉繇帳下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但在正史裡,笮融的知名度還是相當高的,而且不是聲名遠揚,而是臭名昭著。

笮融這個人是個忠實的佛教徒,但為人卻心狠手辣,十分陰毒。他最開始是在徐州牧陶謙手下做官,分管旗下下邳、廣陵和彭城3個地方。那會曹操的北魏還沒統一北方,笮融負責收納這3個地方的糧食和貢品,最後交到陶謙手中。

現在來看,這完全是個收保護費的職業。而笮融卻中飽私囊,他把收上來的糧食和貢品全部佔為己有,積攢了大量財富。最後,他拿這些錢在這3個地方大力興建寺廟,可見其佛教信仰之虔誠。

除此之外,他還要求這3個地方的百姓日夜唸佛吃齋,每年4月8號,他還舉辦相關的“浴佛節”,以此來慶祝佛祖的誕辰。然而,就這樣一個佛法熟稔於心的人,竟會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情。

隨著曹魏勢力的不斷擴張,徐州牧陶謙的生存範圍越來越小。公元193年,曹操的父親曹嵩被陶謙所殺,一怒之下,率重兵突襲徐州。沒一會,就終結了陶謙的勢力,樹倒猢猻散,走投無路的笮融帶著下邳的軍民一起逃亡,去投奔廣陵郡守趙昱。趙昱接納了他,還設宴款待了笮融。

廣陵也是徐州旗下的領地,形勢也並不樂觀。按理說趙昱對笮融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沒想到,趙昱的款待竟讓笮融起了殺心,他看到廣陵物資這麼豐饒,便起了謀財之心。是夜,他就和人一起暗殺了趙昱,還在廣陵城裡燒殺擄掠,將廣陵洗劫一空。

禍害完趙昱後,笮融又帶著士兵徑直去投奔秣陵的薛禮。隨後故伎重施,又將薛禮殺害,將秣陵洗劫一空。最後,他又轉頭找到了揚州刺史劉繇,劉繇見他手上有點人馬,不顧謀士的反對,接受了笮融的投誠。

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笮融又以同樣的手段,殺害了劉繇旗下的朱皓,並洗劫了朱皓管轄的豫章。消息傳到劉繇耳中,他勃然大怒,率重兵討伐笮融。

笮融聽聞要來抓自己,便帶著手下人嗎躲進了山中。不過,由於民憤難平,山民們對笮融早就恨之入骨。就自發組織起來,將笮融生擒,還把其頭顱砍下,獻給了劉繇。這個三國時期最毒辣的武將,終於殞命。

但其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笮融一直被佛教徒視為英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笮融當時搶的這些錢財,沒幹別的,全用在弘揚佛法,修建佛廟上了。可以說,他是當時佛教在我國洗腦最成功的人物。用謀財害命的錢來普度眾生,這麼魔幻的故事,也只能發生在笮融身上了。

笮融修建的眾多寺廟中,有一座至今尚存,就是江蘇的宗善禪寺,原名叫浮屠寺。而在這個廟裡,還有笮融本人的雕像,被當成菩薩一般為後世所供奉祭拜,著實是相當諷刺了。


視界之窗影視


根據,三國志裡面的情節,“反骨仔”應該還有魏延。

魏延從建安十六年開始,被劉備重用,自己身上的官職也像坐飛機一樣往上升。這裡將到一個“義”字。

等劉備死後,還是升官了。

但是等諸葛亮死後,魏延只知大勢已去,準備頭像魏國,最後和楊儀來了一場窩裡反。這裡是“見利”。

最後被蜀國眾將來了一個誅滅三族。

所以如果根據記載沒錯的話,前面被劉備一手捧上來準備做蜀國護衛的人,最後看到魏國的利益,見利忘義準備謀反投奔魏國。最後連累三族。

所以比不上呂布那種認了乾爹又賣爹的人,但是人家魏延也打不過人家呂布不是?



盜涼人


三國所有見利忘義的人,也很多,也很普遍,小到騙人錢財,中到騙別人兵馬。

最大,罪大騙別人錢財加騙別人兵馬加騙別人整個國家。

這就是劉備,騙得劉璋國破家亡,投一個害一個。






徐老大


劉備,因為演義的美化,掩蓋了他見利忘義的本質。

1.在公孫瓚處直接討要趙雲,明目張膽挖牆腳。

2.投奔徐州陶謙堂而皇之佔徐州。

3.寄身袁紹出工不出力。

4.攀附皇帝只為混個族譜抬高身價,而後數年對皇帝不聞不問,曹丕稱帝后不思救援皇帝反而急吼吼稱帝。

5.投靠劉表後不能保護公子劉琦。

6.借了荊州而後百般抵賴。

7.投靠西川鳩佔鵲巢,與呂布何異。

8.養子劉封功勞卓著卻最後不得善終。

9.糜夫人、甘夫人、孫夫人,個個沒有好下場。


輝瑝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 河東郡解縣(今 山西 運城)人, 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 劉備輾轉各地,曾被 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 袁紹大將 顏良,與 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 周瑜攻打南郡 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劉備入 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 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 徐晃前來增援,東吳 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 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 武聖”,與“ 文聖” 孔子齊名。《 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 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