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三峽系 一年間逾50億元攬入12家公司股權

一個嶄新的資本系正在A股市場迅猛崛起。

這一股強勢資本正在“集結”優質上市公司股權:豪擲逾50億元,時而秘密吸籌,時而高調舉牌,一年內迅速加倉1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在A股和H股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名單已擴編至20家。

它是央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下稱“三峽集團”),是“長江大保護”的主力軍,亦是創建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示範單位。

那麼,三峽集團為何在資本市場如此大規模“招兵買馬”,又如何選擇標的公司?背後究竟是怎樣的資本棋局?

可以注意的是,三峽集團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郭亞麗博士曾在2019年8月一個行業論壇上透露,三峽集團的“資本+”模式,主要聯手全國性業務平臺、區域性地方平臺、專業技術型企業等三類企業。目前看,這三種分類,正好符合前述12家公司的買入邏輯。

2020年,對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任務來說是個關鍵節點,檢驗工作成效、打造項目亮點,在這一年至關重要。這也預示著,“三峽系”A股編隊將加緊合作。這張鋪陳開來的資本版圖,或才剛露崢嶸。

節後A股密集出手

節後復工以來,三峽集團已在A股多次露面。

2月24日,納川股份10.02%股權轉讓給長江環保集團及三峽資本持有,總價款4.12億元。

記者注意到,本次轉讓其實三峽系早有佈局。三峽資本此次承接的5.01%股份是在2019年4月由納川股份實控人陳志江以4.32元/股的價格協議轉讓給睿匯海納的,而後者由三峽資本持股40%。

除了協議轉讓,三峽集團亦在二級市場低調而又異常迅猛地吸籌。

興蓉環境2月21日公告,長江環保集團2月19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173.39萬股,佔總股本的0.06%。至此,長江環保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累計持股1.49億股,佔總股本比例達5%,構成舉牌。此前,長江環保集團和三峽資本已於今年春節前後連續從二級市場買入,記者估算,其今年的買入成本已經達到2.3億元。

就連已經多年“按兵不動”的福能股份3月6日突然提示,三峽資本於2020年2月25日至3月4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公司760萬股(佔0.49%股權)。此前,三峽資本早於2015年定增參股7%後,又於2015年9月、2016年5月至6月,以及本次2020年2月至3月增持共計1.38億元,最新持股比例達到7.89%。

一手競價買入,一手協議轉讓,三峽集團2020年的A股建倉工作已全面“復工”。

另一邊,國禎環保於3月13日晚間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國禎集團原本擬向三峽集團轉讓15%股權的事項終止,改為賣給另一家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

雖然三峽集團放棄了對國禎環保控制權的收購,但是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三峽系不斷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和參與定增,已共計持有國禎環保11.63%股權,入股成本估算超過5.43億元,是其重要的參股股東和合作夥伴。

至此,三峽集團在A股的資本合作模式愈發明朗:即除了自身控股的3家上市公司長江電力、湖北能源、三峽水利外,在新增上市公司合作上均採用參股方式。一方面,憑藉三峽集團的資源與增信,雙方聯手承攬水務治理等項目,有助於上市公司做大收入;另一方面,三峽集團獲得來自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投資收益。

除了增持活躍,三峽系控股的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也已迅速“復工”。

2019年3月,三峽集團入主控股三峽水利,隨即啟動了通過三峽水利重組整合聯合能源和長興電力有關工作。雖經歷了一次證監會否決,三峽水利迅速於今年3月7日調整方案並重啟了該項資產收購,交易作價逾65億元。公司表示,三峽水利作為三峽集團配售電業務的唯一上市平臺,將逐步整合三峽集團的優質配售電資產;同時,本次重組也是為推進“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促進產業鏈業務延伸,實現配售電業務沿江佈局的戰略協同。

“開年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這是三峽集團就做好2020年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的明確要求。2020年,三峽系在A股市場的快速進擊,就此揭開大幕。

“資本+”模式鎖定三類企業

據上證報記者梳理,2019年以來,三峽集團已先後買入12家上市公司及子公司股權,包括A股公司11家:納川股份、興蓉環境、洪城水業、武漢控股、國禎環保、福能股份、旺能環境、啟迪環境核心水務子公司浦華水務、川投能源、廣州發展、國投電力,以及H股的北控水務集團。從能夠估算的金額來說,耗資已超過50億元人民幣。

其中,川投能源、廣州發展、國投電力等3家公司是在原有參股基礎上增持,其餘9家是在2019年新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榜。

此外,三峽集團參控股的上市公司還有8家,包括:長江電力、湖北能源、三峽水利、金風科技、長源電力、國銀租賃、四川能投發展、長江證券等。不過,在2019年未做股份增持。至此,三峽系佈局的A股及H股公司已達20家。

一年間,三峽集團為何要在資本市場頻繁出手,又為何選擇了這些標的公司,背後究竟是下怎樣的一盤大棋?

三峽集團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郭亞麗博士曾在2019年8月一個行業論壇上透露,三峽集團的“資本+”模式,主要聯手全國性業務平臺、區域性地方平臺、專業技術型企業等三類企業。

而這三類企業,也符合三峽集團在A股“結盟”的核心邏輯。

其中,北控水務集團是北京控股集團旗下專注於水資源循環利用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旗艦企業,全產業鏈運作成熟,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企業,亦是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合作伙伴,合作範圍覆蓋了股權、基金、業務、雙平臺、研究及產業聯盟等六個方向。

與此同時,區域性水務上市公司的選擇,則著眼於三峽集團在長江沿岸的先行先試合作城市。

據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官網披露,目前16個長江沿岸城市的先行先試工作已全面啟動。其中,第一批江西九江、安徽蕪湖、湖南嶽陽、湖北宜昌四個城市的先導工程已經全面開工。第二批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多個試點城市的目標清單正在快速成型。後期,還將進一步拓展試點城市範圍,圍繞長江干流、重要支流等,策劃多輪次、多批次重點項目,實現由單個項目建設向綜合治理流域統籌躍升。

目前,三峽系參股的區域性行業龍頭公司中,基本都分佈在重點合作省市。例如:國禎環保是總部在安徽的水處理行業龍頭之一,雙方的“緣分”源於安徽蕪湖及無為項目的合作;興蓉環境是成都市國資委控股的成都市水務龍頭;浦華水務在股權變更前為啟迪環境的水務業務實施平臺;武漢控股是武漢市汙水處理行業的龍頭企業,佔武漢市汙水日處理能力的75%左右;洪城水業則是江西省南昌市的自來水及汙水處理國資企業,公司的日汙水處理能力在江西省縣級地域的市場份額佔80%以上。

而納川股份,則是三峽系參股的專業技術型公司。在三峽集團的城鎮汙水處理業務中,管材質量直接影響著汙水處理項目的效果,而納川股份是國內專業的高品質、大口徑、重負載給排水地下管網製造商及運營商。在業務上,納川股份與三峽集團具有一定協同效應。

記者發現,在具體項目運作中,三峽集團探索形成了“資本+”模式,即通過股權合資、企業併購等方式,投入增量資金接手相關城市汙水處理廠、管網等水務平臺存量資產,縮短獲得城鎮汙水治理項目的時間,不僅不增加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而且給地方政府帶來大量資金用於汙水治理。

據官網披露,目前,三峽集團已對接上游重慶水務、瀘州興瀘水務,中游武漢水務、長沙水業,下游安徽六安水務、江蘇省環保集團、南京水務等15家地方水務平臺,確定8個平臺股權合作方案。截至2019年底,三峽集團已選定20個股權投資項目,總投資額154億元。

三峽系的資本閉環

可以看出,三峽集團正在進行一次中國水務治理行業的大整合。然而,肩負著“長江大保護”的國家級戰略任務,動輒需要百億級的投資資金,僅一年內的上市公司參股成本已逾50億元,三峽集團的錢從哪來?

記者梳理發現,三峽集團正在悄然構建一個“實體業務、上市平臺、金融機構”三方良性循環的產融結合鏈條,形成“三峽系”閉環。

記者注意到,在三峽系參股的上市公司中,不乏國銀租賃、長江證券等金融機構;同時,北控水務集團也參與了三峽集團“長江綠色發展基金”的投資運營。

在三峽集團內部,先搭建起囊括實體與金融的五大平臺,作為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完整運作體系。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三峽集團參與長江大保護的業務平臺(長江生態環保集團)、籌資平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技術平臺(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平臺(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支持平臺(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等“五大平臺”已全部組建成立,並有效運轉,實現了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兩翼齊飛”。

其中,作為長江大保護核心的籌資平臺,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於2019年11月正式成立,這個由國家發改委與三峽集團共同設立的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首期募集資金200億元,未來計劃形成千億級規模。該基金將通過市場化運作引入社會資本,解決長江大保護資金需求。

據三峽集團披露,截至2019年底,三峽集團與地方政府深化城鎮汙水治理合作,累計項目總投資額已達到589億元(含新建投資項目及股權投資項目),形成了政府主導、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格局。

在三峽集團外部,對參股的上市公司“廣合作、共融資”,在為後者擴大業務規模、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時,實現深度利益捆綁、又分享了資本增值的投資收益,是三峽系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重要運作模式。

2020年,對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來說更是關鍵之年。按照發改委要求,至2020年,三峽集團規劃每年投入長江大保護項目規模300億元到500億元,帶動社會資金3000億元到5000億元。

隨著央企復工復產,“長江大保護”已在加速推進。這一年,三峽集團還將在資本市場有何新動作,值得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