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集团的党员们坚守运营一线 凝聚“红色力量”

半岛记者 王丽平

今年7月份就要退休的女调度坚守一线.....在这场防疫战中,公交集团的党员们担当作为,坚守在运营一线,冲锋在保障城市运行的前沿,凝聚起一股磅礴的“红色力量”。

362路线驾驶员陈万春

84岁老母亲每天都叮嘱他注意安全

在这个关键时刻,59岁老党员、362路线驾驶员陈万春主动请缨,参与到一线营运工作当中去。

凌晨5时,城市还未从梦中醒来,陈万春每天都比原来提前半小时到岗,排查车辆隐患,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开窗通风,进行班前测量体温,对自身衣物进行消毒....从除夕至今,车厢里、场站内,公交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我是一名老公交、老党员了,这个时候我不冲在前,谁冲在前?”陈万春,1977年进入公交工作,1983年入党,是一名从事公交事业43年的一线老党员。

疫情防控工作铺开初期,分公司考虑到一些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将临近退休的他们安排在了后勤保障岗位上,相对于一线营运岗位,工作量相对较少,也较少可能会面对传染危险。但陈万春主动站了出来,带头在支部党员《请战书》上签字,向分公司表达了要同大家一起坚守岗位的强烈意愿,并表示身体完全可以,请领导放心。

尽管空荡的街道上乘客不多,但陈万春还是跟往常一样规范操作、热情服务,提醒乘客扶好站稳、注意上下车安全,并主动提示乘客戴好口罩,做好安检工作。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乘客的感染风险,车辆每跑一班回站后,陈万春顾不上到调度室休息,充分利用短暂的时间做好“一圈一通风、一趟一消毒”工作。“地板、扶手等设施都是要进行消毒的。”陈万春说,“为了大家的健康和疫情得到更好的控制,清洁工作一定要比往常更细致。”

陈万春的母亲今年八十四岁高龄了,非常担心儿子,每天都给陈万春打电话,告诉他要注意安全,把口罩戴好。“起初母亲说‘身体要紧,现在这么危险,我们不挣钱了’,我告诉他这不是钱的事,公交是交通运输行业,很多乘客有需要,身为党员,这个时候,我更需要坚守岗位。”陈万春说。

公交隧道巴士第七分公司女调度辛燕

7月份就退休,仍坚守一线

“来,先测一下体温。”2月2日上午,在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第七分公司调度室,调度员辛燕拿起红外线体温表逐一为即将发车的驾驶员测量体温,签字确认后再次检查叮嘱道:“口罩应该这样戴,不要戴反了。”自从疫情发生以来,这已经成为辛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一个环节。

辛燕是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第七分公司的一名调度员。面对疫情,今年7月即将退休的她主动站了出来,要求作为一名“老将”出战。“2003 年非典时期,我也是一名调度员,曾经学习过简单的防疫知识,我比其他调度要懂得多一些。我又是一名党员,请求在这非常时期,让我坚守岗位,打赢退休前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凌晨4时,辛燕第一个来到位 于隆德路的调度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晨7点之前,她负责三条线路的发车工作。她先打开调度室窗户,然后仔细的对调度室、职工休息室的座椅进行消毒、擦拭。随后,她打开电视,循环播放疫情防控宣传片,为上岗前的驾驶员进行体温检测和酒驾检测,认真检查驾驶员的口罩是否佩戴正确,逐一叮嘱他们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每圈回队后一定要开启车窗通风透气,要为每一辆车留出消毒时

作为一名老大姐,辛燕还密切关注每一名职工的精神状态,扮演每一位职工的“倾听者”。“姐,你看,一些乘客还不自觉,上车不戴口罩,我让他们先戴上口罩再上车,他们还要投诉我!”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辛燕总是耐心的劝导说:“咱们劝阻乘客的时候,一定要耐心一点,你想如果是你在站上等了好长时间,好不容易等来辆车,驾驶员却说不能坐,下去!这换谁心里能舒服呢?耐心一点,在这防控第一线,乘客还是会理解的。”在她的劝解下,驾驶员的烦躁心情--扫而光,继续投入到运行中。

疫情爆发后,辛燕还经常通过微信分享给同事们一些防护小知识,叮嘱同事们“生熟要分开,洗手洗菜要分区....丈夫总说她都要退休的人了,让她歇一歇。“这个时候,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是共产党员,能干的事就要带头干,看上去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最能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辛燕回答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