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疫情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劃了重點

從“一罩難求”到“一布難求”,一隻小小的口罩牽出了一條長長的產業鏈,也暴露出製造業復工復產的一些共性問題:用工短缺、物流運輸不暢、原材料供應難……受輿論高度關注的疫情將這些問題放大,同時也為製造業在疫情後的高質量發展劃了重點。

用工短缺有疫情嚴控之下出行不便的原因,同時也折射出製造業仍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生產經營對人工依賴較強。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此前的調查結果顯示,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勞動力輸入大省的製造業500強企業平均復工復產率比整體較低。

這給製造業指出兩個發展的方向:一是引導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東部向中西部和東北轉移,讓勞動者離企業更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同時也能降低人力成本。

另一個是推動智能化升級,降低對人工的依賴。這其實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議題,疫情可能會改變一些製造業企業的認識,加快這一變革。而在當前復工復產中,一些企業已經嚐到了智能化的“甜頭”。以寶鋼為例,利用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遠程運維技術,寶鋼將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這種不碰面生產的方式成為寶鋼打好穩產、高產守衛戰的利器。

物流運輸不暢、原材料供應難,折射出的則是隨著分工越來越細,製造企業更需要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往往會牽一髮而動全身。物流業是連接產業鏈的紐帶,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不僅要著眼於產業鏈的完整,還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降低物流成本。

連接產業鏈的另一個路徑是數字化管理。通過先進的技術平臺和現代化的流程設計,連接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銷售等全產業鏈,打通企業內部與外部數據資源,實現協同發展是製造業數字化升級的方向。這樣的數字化管理可以使企業生產經營得到優化,而隨著採購、生產、銷售更加高效、靈活,整個產業鏈也被“拉近”了。

率先插上數字化翅膀的企業在此次疫情中已經體現出了優越性。一批製造企業和智能製造系統集成企業之所以能迅速跨界轉產口罩,正是得益於數字化技術支撐和多種產品快速轉換生產的柔性化生產能力。比如,作為國內少數幾家擁有全流程製造工程能力的汽車企業上汽通用五菱,調集120名專家與精英技師組成的研發團隊,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五菱牌”口罩機設計、製造、調試、成品下線的任務,成為國內第一家既生產口罩,也生產口罩機的企業。這不得不讓從傳統勞保行業轉型過來的口罩企業刮目相看。

有研究表明,在SARS疫情發生當年,製造業在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同時,製造業佔比高的城市在疫情後復甦得更快,效率更高。

儘管彼時與當下的經濟環境已經不同,但是製造業在疫情之後的表現仍然被寄予厚望。從短期來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製造業事關穩增長、穩就業的大局。從長遠來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毫無疑問,製造業更大的考驗在疫情之後。(工人日報記者 杜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