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張伯禮: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走向世界?

2020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在中國疫情防控的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量臨床數據顯示,中醫診療手段對於輕症患者確切有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則明確指出了中醫藥參與疾病治療的全過程。


實際上,中醫藥的作用在近十幾年來抗擊非典和H1N1甲型流感中已經得到證明,然而社會上對於中醫藥的質疑之聲依然不絕於耳。有人認為,有些病是自愈性的,即便不用中藥,患者也可以自愈;有人認為中醫陰陽五行的理論十分虛無,無法用現代科技解釋;還有人認為,中藥成分不清,療效難說,有些甚至對人體有嚴重的毒副作用。中醫藥究竟科學嗎?它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和作用?當前,中醫藥行業存在怎樣的問題?


一個現實是,慢性病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再之耐藥性的出現,無疑給現代醫學提出了挑戰,研究重點也開始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拓展,國際社會也把目光投向了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藥,中醫藥的價值開始被重新認識。如何通過中醫藥強身健體,治未病?怎樣才能將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些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


《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為您深度解讀《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走向世界?》

嘉賓簡介

【深度】張伯禮: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走向世界?


張伯禮院士是我國知名的中醫內科專家,2003年抗擊非典時,他率領團隊,應用中醫藥在控制病情惡化、改善症狀、激素停減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所總結的SARS發病特點和證候特徵、病機及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頒佈的《SARS中醫治療方案》收錄,並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他又親赴前線,多次深入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觀察患者,指導臨床一線診療。在無針對性藥物和疫苗的情況下,他推動中醫藥儘早參與病人救治,提出了中醫藥全方位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的建議。作為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他掛帥中醫“國家隊”接管武漢江夏方艙醫院,通過臨床大量數據證實中醫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們的中醫藥學是古代的一種醫學,它有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維護我們中華民族繁衍生息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近代中醫藥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有很多人不理解它,有的人根本沒學過中醫藥,根本不懂,但就因為中醫藥古、老、舊,就認為中醫藥不科學,這種觀點太武斷。


中醫從大範圍來說,它是經驗醫學,但是我要說西醫也是經驗醫學。我們醫學都是經驗醫學,都有哲學,但是哲學理念不一樣。中醫學的科學性不能用西醫的科學標準來評價,因為它是兩套體系。


中醫科學嗎?


我們可以看一下中醫和西醫的一些比較:


它們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樣的。中醫更加強調的是象數思維、整體思維;西醫強調的是直觀思維和線性思維。理論基礎上,西醫立足於解剖、生理、病理;中醫強調臟腑、經絡、陰陽、氣血。從研究對象上看,中醫更強調人的自我感受;西醫更注重的是人的器官、生理的功能和病理的功能。


它們兩者研究的方法、診斷的方法也有區別。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從外邊,以外度內;西醫靠的是“視、觸、叩、聽“,依賴的更多是客觀的檢查。西醫強調了化學藥物、手術;中醫講究綜合治療,也用草藥,但是更強調是整體治療。包括從針灸、按摩、食療、藥膳,甚至一些太極,包括八段錦這些綜合來治療。所以這兩套醫學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它們的優勢可以互補,但是不能互相取代。


什麼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而臨床就是實踐。中醫能治療很多的疾病。大家都知道丹參滴丸是治療冠心病的藥,這個藥到了美國去註冊,得要重新進行評價。美國的評價比我們要嚴格一些,因為它一個病人要通過跑五次運動平板,用運動平板的結果,增加它的負荷,看看它心電圖的變化來看這藥的療效,是比較苛刻的一個實驗。這是1000多個患者,包括有127家臨床醫學中心,8個國家來做的,得出了明確的療效。這藥經過了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嚴格的評價,但是它還要問,為什麼有效?這是很多人非常關注的。


這就是我們回答為什麼有效的一張圖。


【深度】張伯禮: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走向世界?


這縱座標指的複方丹參方的主要的藥效物質,它的化學成分主要是這些物質。橫座標是圍繞心肌缺血的不同的病理環節,它起什麼樣的作用。這也就回答了複方丹參方為什麼能治冠心病,也就是說它除了能夠擴冠,能夠保護血管、保護心肌,還有中樞調節的作用,還有抗炎的作用,還有左室重構,還有血管再生等等,所以綜合作用不比西藥差。像這樣的藥,我們中藥有多少?我們現在已經有幾十個藥達到了這種水平。我想以後隨著中藥現代化的進展,會有更多的藥能夠把它的原理揭示清楚。它起作用的藥效物質是什麼,作用機理是什麼,在重大疾病治療中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我有個學生是德國人,他從我這兒學完以後回到德國開了個診所。他看病效果非常好,在德國很有影響力。他說老師我跟你一樣了,現在患者看病要和我預約了。很多病人都開著車,幾百公里過來看病,都很信服。


我的很多病人跟了我幾十年,爺爺看完了,兒子看,兒子看完孫子看。他們拿來藥方的時候我都感動了,二十世紀80年代我開的一張方子,到現在都40年了,還保存得非常好。所以我說,中醫藥不看廣告,看療效。你有了這療效,就有了最大的聲望,就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


有人說了中醫理論幾千年了,古代是有效的理論,到現在還用那些理論行嗎?也有人說古方不能盡治今病,但是我們說這個不全面。


我們過去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都叫傳統醫藥,國際上叫我們也叫傳統醫藥,我們也自稱傳統醫藥。而傳統醫藥當中誰是首領?誰是領袖?中醫。中醫的傳承到現在我們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沒有斷,從甲骨文上就有很多醫學知識的記載。它的理、法、方、藥以及它的解剖、生理、病理、治則治法,自成體系,非常健全。所以中醫直到現在它沒有受到根本的顛覆,一直還在發展。


我們中醫學雖然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它的理念卻不落後。很多現代醫學的最新的前沿,包括我們現在西醫強調的系統科學、精準醫療,包括現在的預防醫學、組合藥物,這些個都是西醫的前沿,也是我們研究最時髦的東西。但是在中醫幾千年前,就提出來了整體的觀念,辨證論治,同時強調養生保健,而治療是複方治療。提法不一樣,理念卻趨同。所以我們說中醫的理念不落後,我們相對落後的是技術,因為當時沒有這些先進的技術。


實際中醫藥在發展的過程中,歷代的中醫藥人都把當代的一些最先進的東西吸收到中醫藥裡,促進自己的發展,為我所用。過去我們說不清,這碗湯藥裡邊哪些是有效成分,哪些是次要的有效成分,哪些是不起作用的成分,哪些甚至是有害的成分,所以我們就提出一種組分中藥的理念。組分既包括成分,也包括有效的部位。這種組分幹什麼用?它有什麼活性?有什麼藥效作用?能把它說清楚了。說清楚以後,我們把那種有害的就除掉了,把那種不起作用的也除掉了,而把有效的和次要有效的東西留下來。

我們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在我們經典名方的啟迪下,重新配成一個現代中藥的複方,再進行藥學研究,這就組分中藥的理念。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組分中藥庫存放了6萬多種組分中藥的樣本和信息,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中藥實體庫。由於掌握了中藥的有效成分和藥效信息,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疾病的特點和中醫藥古老配方的理念,有針對性地選擇中藥配伍,進行新藥的創制研發,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新藥研發的成功率。

我們做的一箇中藥叫芪參益氣。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黃芪、丹參、三七,降香,是它的組分。黃芪我這裡用的組分用黃芪皂苷,丹參用的丹參裡的水溶性成分叫丹參酚酸,用了三七,三七總皂苷,還用的降香,降香用的揮發油成分,它就是組分。


這種組分有什麼活性?黃芪皂苷它主要的組分能夠是一種能量,能夠保護線粒體,它能夠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丹參酚酸它可以控制炎症,它可以抑制凋亡,促進血管新生;三七能提高免疫機能,也有血管保護作用,揮發油主要是抗炎,它共同起的作用就是治療冠心病。通過和阿司匹林做平行對照,我們發現兩者療效相當。


所以說,中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核心內容、理論基礎、哲學思想不變,而它的理、法、方、藥,具體看病的技術幾乎每天都在變化,這些不斷變化的證候方藥就是推動中醫前進的內生動力。所以說中醫是一種科學,沒有問題,不容置疑。


在人類繁衍的過程中,鼠疫、天花、霍亂等烈性傳染病曾經造成數以億計的人死亡,是影響人類壽命的主要疾病。據史書記載,我國曆史上發生過大約200次大瘟疫,而傳統中醫藥在防疫、抗疫上都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因素已經發生改變。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經成為當前造成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對於慢性疾病,中醫有沒有獨特的優勢?如今,看病難、看病貴、醫療資源緊缺依然是世界性的一個難題,中醫藥傳承幾千年的養生理念和防病治病的實踐經驗,能為我們破解醫改難題、打造健康中國提供怎樣的支撐?


中醫藥有何優勢?


1、養生保健治未病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健康中國的建設,不是建更多的醫院、培養更多的大夫、研究更多的藥,而是從根本上讓人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就是要強調預防。中醫的理念就是治未病,治未病實際是一種最積極的預防醫學的思想。


人的健康和多種因素有關係,遺傳的因素只佔15%,環境因素佔17%,而生活方式佔了60%,所以生活方式是影響人疾病的主要的因素。中醫講“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而孫思邈他講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都是強調了治未病的思想。但是這個治不是治療的意思,而是調理,也就是調理亞健康的狀態。李約瑟博士是研究科學史的,特別是注重研究中國的古代的科學史,他說這個養生這套學問,世界上只有中華民族所獨有,其他民族沒有。


養生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包括人和自然要和諧,包括我們的飲食起居、運動,都包括在裡邊了,內容非常地廣泛。鍾南山先生是研究呼吸系統疾病的,在他所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寫道慢阻肺病人每年到了冬天容易感冒,容易發生肺感染,需要住院。他讓這些病人來打太極拳,堅持打三個月,他來做觀察。包括生活質量表、六分鐘的步行距離、呼吸困難、以及肌張力、太極拳都優於現在普通的治療的方法。他的結論就是太極拳有助於慢阻肺病的康復,是傳統肺康復鍛鍊合適的替代方法,甚至可以獲得更好的遠期效益。


2、針對慢病療效好


慢病是什麼?就是叫非傳染性慢性疾病。包括我們說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包括腫瘤這些疾病都屬於非傳染性的慢性疾病。這些慢性疾病現在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它消耗了我們衛生資源的80%,它同時也是引起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所以慢性疾病的治療是當前主要的衛生的問題。


中醫對這類重大疾病的治療應該有很好的療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就發現一個現象:很多這病西醫說腫瘤晚期了,說你吃點中藥去吧。家屬就問這大夫還有多長時間?他說也就兩、三個月,別告訴病人。吃中藥了,結果兩、三個月過去了,病人精神倒好了。吃得也好,睡得也好了。再過兩三個月,病人更好點了。又跑著看到西醫大夫就說,你看這個病人四、五個月了,還有多長時間?說也不好說了,說現在他能吃能喝,先看著吧,你就別問多長時間看著吧。到時候一弄,七個月、八個月、一年,還活著。所以很多我們西醫的搞腫瘤的專家就說,這個中藥確實有它自己獨特的作用,它有時不一定都說得清,但是它確實是可以改善病人整體狀態,維持病人的生命。很多我們做中藥裡的抗癌藥,都是西醫的大專家在做。我們的孫燕院士、我們的石遠凱教授,都是他們在評價,都得出很好的結論。


所以我們說中醫藥在很多慢性病裡邊有獨特的療效,起碼他可以改善病人的機體的狀態,改善病人的機能,支持病人的生命,對一些個重大疑難疾病,延長病人的生命週期,提高生活質量。

病人花錢最多的是臨終關懷,到了最後花錢最多,而讓他能夠健康體面的活著。我覺得既省錢又是提高生活質量,也許一部分人還能長期存活,何樂而不為?


3、康復診療佔主導


我們過去好比得了一個急性病,中風,中風治療以後,應該轉到康復病院進行康復,最後再回歸家庭。但是我們過去的康復醫院不太發達,或者這塊組織架構不太健全,所以病人出了院就回家。回到家以後,家裡人請假輪流照顧他,往往康復這塊幾乎就沒有,缺了一大塊。現在強調了要重視康復醫學,特別在國家的各種大計劃裡邊,都把康復醫學列入了裡邊。我們現在也正在積極呼籲,把一部分康復治療納入醫保,所以讓患者得到一個預防、治療、康復,整個全週期的關懷就更好。


我們國家從事康復工作的很多是中醫藥人員,而在康復技術裡邊,百分之六七十又是中藥的技術,包括針灸、按摩、包括健身、體育、太極、五禽戲等等,所以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福建中醫藥大學做的一份工作,就是關於中風的病人、腦卒中的病人怎麼康復。從臥床的時候到能坐起來,能站起來,怎麼去獨立地行走,到一直恢復正常的功能,每一步都有自己的康復的步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康復的方案。病人通過康復鍛鍊以後,不但肢體得到了恢復,而大腦的認知功能也得到了恢復。並且他們還探索了機理,為什麼能夠恢復?通過外周的體育鍛煉、康復,對認知功能、對腦的功能都有改善,機理也解釋得很清楚。


4、簡便廉驗有特色


中藥有一個特點,就是簡便廉驗


菲爾普斯,大家可能都認識,他是游泳運動員,他在里約奧運會上得了5枚金牌。但是讓大家記住他的,特別是讓我們中國人記住他的,不僅僅是因為這5枚獎牌,還是他身上的拔火罐的印,人家號稱叫“中國印”,實際是拔火罐的印。


菲爾普斯一天要訓練六、七個小時,晚上肌肉痠痛,轉天早晨肌肉僵硬,他要做很多準備活動預熱,才能正式開始訓練。自從拔了火罐以後,他覺得非常放鬆,給他減少了預熱的時間,所以他就堅持下來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菲爾普斯就是看到中國運動員身上有這拔火罐的印記之後,他也學了。 所以我們

看里約奧運會的時候,很多運動員身上都有這樣的印記。我相信今年東京奧運會,我們會看到更多“中國印”。

除了拔火罐這樣簡便有效的方法外,在中醫的診療手段裡,針灸也在實際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臨床醫生們的研究發現,針灸可以解決大約500種疾病,不僅能夠治療慢症,也可以治療急症。傳統的人認為,針灸解決慢性病。但實際針灸能解決很多急重病,比方高血壓,它沒有藥物的副作用,同時針刺血壓達標,患者也得到靶器官的保護,減少心腦腎的負擔。


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很多中老年的婦女得的一種病,我們學名叫“壓力性尿失禁”,說白了就是老憋不住尿,褲襠老是溼的,到了冬天不舒服。原來外國的中老年婦女比中國人得這病的還多,因為她們比較胖、比較高大,所以腹腔的壓力更多,更容易得這種病。這種病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有一種藥可以治,但有些副作用,並且長時間吃了以後也沒效了,但針灸有效。


這是我們中醫科學院劉保延教授所做的一份工作,他們用針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效果非常突出,並發表在《JAMA》雜誌上,影響因子很高,44分,是當時我們中醫藥所發表的影響因子最高的一篇論文。同時這篇論文發表以後,有一些國家就把針刺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納入醫保了。所以我們說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解決了很多人的痛苦,中醫的簡便廉驗可見一斑。


現在看病難、看病貴是全世界的問題,不是光中國的問題。我們醫藥衛生的投入佔到GDP的5.3%,美國佔到16.8%。可是我們的預期壽命、健康生活壽命跟美國基本差不多。我們的預期壽命比它略低一歲多,健康期望壽命比它還高零點幾。所以說,不是花錢越多,越能得到好的醫療照顧。我們由於有中醫藥,中西並重,特別發揮中藥簡便廉驗的優勢,我們國家可以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好的醫療保障,給老百姓更多的醫療關懷,就是因為有中藥這個國粹。


近年來,當部分人還在質疑中醫藥時,中醫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調養康復的綜合優勢,已經為越來越多人所認識。現在,全世界已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中醫藥,每年約有13000多名留學生到中國學習中醫藥的相關知識,20萬人次的境外患者來華接受中醫藥診療服務,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個中醫藥院校,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由於文化的差異、標準的不同,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還不強;當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傳統醫藥資源的挖掘與保護,而我們卻在中藥現代化、產業化的過程中,遇到傳承不足、創新不夠等問題的困擾,嚴重製約了中醫藥長足健康的發展。如何打破壁壘、創新發展,讓中醫藥真正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守正創新,走向國際


科學發展到今天,古老的中醫藥如何煥發出青春?總書記告訴我們叫

守正創新,守正就是傳承精華,創新就是要把其他學科先進的技術方法吸引到中醫來,為中藥服務,讓古老的中醫藥有時代的特色,達到當代的科技水平,更好地服務於中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這個就是中醫藥現代化的宗旨。


在中藥現代化之前,我們國家的中藥工業產值只有200多億。到了2017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們的產值到了將近8000億。從200億到8000億,20年增長了30多倍。在中藥現代化過程中,我們的實驗條件也大大改善了。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的藥學實驗室裡,現代化的實驗設備可以讓學生們獲得中藥從成分提取、分離、製備到藥效評價等各個環節的實驗數據,從而實現對中藥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中藥成分的研究上,我國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有的外賓到我們的實驗室看,他們很羨慕。他們問我,這樣的實驗室中國有多少?我說有幾十個這樣的實驗室支撐了我們的研究。


在中藥現代化剛剛啟動那年,我們全國發的關於中藥的SCI論文只有幾十篇。在全球僅佔4%。

到了2013年統計的結果,我們發表論文就3000多篇,佔到全球的比例是34%。


現在有183個國家在推廣應用中藥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我們和86個國家簽署了政府間的協議,在海外建立了幾十個中醫的中心,每年有幾萬個留學生在中國學習中醫,在全球現在開了有20萬家中醫的診所,從業人員有幾十萬,這幾十萬裡邊有的是華人,更多的是本地人。


現在社會上都在講,說日本的漢方藥佔了國際市場的95%,中國只佔很少的一點。日本的技術更先進,都佔領了世界等等這樣的話。這在30年前就有人提出來過,我們就質疑過,後來就正式地調查清楚了,不是那麼回事。但是以訛傳訛了30年,到現在還在講,這就不對了。


日本的漢方藥佔整個日本的比例只佔2.8%,它整個生產規模有多少?2018年的數是1927億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15億人民幣。我們中國是8000億人民幣,所以它的量很少,它國內一共生產那麼多,你說它出口有多少吧?它都出口了才有多少?說佔領國際市場95%,根本不是真的。我去日本,幾乎隔一年我就去一趟,並且主要就是訪問日本這些製藥企業。

我們也學習了他們的很多的長處,包括他們重視自主創新,他們重視普通技術的提升,他們重視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他們重視消費者的意見,重視品牌,培育品種,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我們的現在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就是要提升中藥材的品質,就是中藥飲片的質量,讓老百姓用上放心的藥。我們過去一年只有200多億的產值,現在到了8000億的產值,翻了幾十倍,但是中藥的天然資源沒有增長几十倍,所以野生的藥材不夠用了。不夠用的怎麼辦?那就得人工種植。可是人工種植跟野生的畢竟不一樣。第一,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積累;第二,這些種植的又缺少技術規範,怎麼種?怎麼澆水?怎麼施肥?雖然種糧食我們有經驗,但是種藥沒有經驗。所以過度地施肥,藥長得非常地壯,但是蟲害也來了,就得用農藥,用農藥,農殘超標。所以中醫種藥講究道地性。現在我們提倡的叫無公害中藥材,就是“三無一全”。無公害的概念就是農殘、重金屬不超標。同時按照規範化種植,是道地藥材,保證藥有基本的藥效,讓老百姓用放心的藥。


第二,我們的困難就是要提供更多的臨床的有效的證據。中藥有幾千年的用藥經驗,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但是還要拿出現代的證據來。我們中醫這種體系應該用現代科學,包括現代醫學的知識來研究它,來詮釋。我們不但要說清它的藥效物質,還要說明它的作用機理,還要拿出過硬的循證的證據,不怕他不接受。這是我們中醫藥國際化的基本的前提。


我自己的團隊對1596種中成藥做了臨床證據的數據庫進行了薈萃分析:包括一共吸收了將近8萬多篇的RCT的論文,4000多篇的薈萃分析,把它建立在數據庫。每個中藥的、中成藥的在臨床使用的科學的證據、臨床研究的成果都有了一個排比,來揭示這個藥更清晰的臨床定位,揭示它作用的原理。這能夠保證臨床合理用藥,同時也促進企業在生產管理方面,更好的控制它的質量內涵。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非常關注對已經上市的中藥進行再評價。

上海復旦大學所做的關於老年重症肺炎一份工作中,因為中老年人死亡的很多原因,是這個原因,就是重症肺炎。他們觀察了16個省市33家醫院、675例患者,也是在西醫標準化的治療的基礎上加註了一個血必淨。治療28天,用這個藥的組的死亡率降低了8.8%,而相對死亡風險降低了35%,他們認為這個結果也是非常好的。我們也覺得能夠降低死亡率8.8%,這非常了不得,這就是循證的證據。所以這個藥在我們中藥現代化過程中,對於已經上市的中成藥進行再評價,是我們支持的一個穩定的方向。現在已經對上百種中成藥都進行了這種嚴格的循證評價。我們特別希望中藥的企業,他們和醫院、和大學聯合起來,圍繞每一味中藥,明確它的臨床定位。到底治什麼病?治這病的哪一個階段?你到底有什麼優勢?和西藥相比,你怎麼能夠更重視你的療效?同時和西藥相比有什麼協同作用?把這些都說清楚了,老百姓會更獲益,醫保也會給你報銷,也同時加強了你這個品種的科技含量,皆大歡喜!

我們要在人才培養上要建立統一的標準。任何一個學科成熟發達的標誌,就是要建立標準。


我們首先建立了中醫本科學的標準,這個標準不是我們自己制定,是我們把海外的專家一起請來一起制定。大家商量著,充分聽取了各國專家的意見,共同制定了這個標準。這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的第一個國際標準,現在被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有了標準,還得有教材。我們又組織了海內外500多位專家來編這個教材,花了4年的時間。這本書編成了,再把它翻譯成英文,又花了兩年的時間,去年這套教材終於完成了。我們在匈牙利召開世界中醫藥大會的時候,正式把這套教材推出來了,受到廣泛的歡迎。有了這套教材,有了標準,全世界的中醫以後都是一個聲音、一種語言、一種理論來說話,更好地交流,也讓我們最好的中醫藥學造福人類,真正可以落地了,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作的貢獻。


【深度】張伯禮:中醫藥如何守正創新,走向世界?


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公佈了一張地圖,綠色的就是已經傳統醫藥立法的,粉色的是將有立法的,白色還沒有立法。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把中醫藥的病證分類納入了世界病證分類標準第11版之中,增加了一章,專門講的是傳統醫藥的病證。所以你講了很多,人家不接受,你都找不著一個“戶口”。現在我們有了“戶口”了,在這一章裡頭病證名稱、診斷標準納入了,再把藥物接在裡邊,標準再接了,慢慢地就走向了世界,被人所接受了。所以在中藥國際化標準方面,現在已經形成了共識。這種標準包括它的法規的、科技的,也包括市場的,也包括管理的、產業的,都有了共同的標準、共同的語言。


有人問我說,現在有很多中藥秘方在民間流傳,像美國和日本的這樣的國家都已經開始收集,甚至在買斷這樣的秘方,那麼我們用怎樣的方式去保護我們的傳統遺產?實際上,研究中藥秘方的,首先還不是韓國和日本,是美國。


在上一個世紀80年代,他們就從中國採購了上千種的我們中藥材運回美國研究去了。他就知道這是寶貝,他要研究。現在他們也到中國來,收購中國的一些藥廠,連品種帶專利、帶技術也就收購了。像日本的最大的製藥的株式會社津村,在中國已經開了三家藥廠了,在中國深圳一家、上海一家、天津一家。這個是攔不住的,因為現在全球化。我們的市場是開放的,人家來合資投資,來做這個領域。但是作為我們傳統的經典名方、經典複方,我們要注意保護。


我們現在從國家層面正在建傳統醫藥知識保護名錄,作為一種非物質遺產保護起來。在唐代以前的都已經做完了,現在正在做唐代到清代的這段,正在做,有將近幾萬首的方子都被保護起來。這個方子是我們中國人的,誰要用必須徵求我們的同意。但是我們更多的是加快研究和挖掘,以現在的專利方式把它保護起來,是最好的。現在這個知識產權都已經出去了,古方全世界都知道了,他要研究,你還真沒有辦法。但是他要大規模地去掠奪性地收購我們的一些藥材,這個我們要警惕。要保護我們的生態,保護我們的植物的種源,有些瀕危的東西就不能出口,現在也有保護,國家也在做這方面工作,包括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包括中藥保護品種。


最後我們說中藥面臨著重大的需求和發展機遇,中藥現代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我們要遵照總書記對我們的要求,守正創新、傳承精華,將中藥原創思維和現代科技結合,產生原創性成果,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引領世界生命科學的發展,為用中國式的辦法解決世界醫改難題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