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3月13日,在石阡县甘溪乡铺溪村,一排排长满了褐黑色木耳的菌棒呈方形式样整齐排布在食用菌基地里,放眼望去,仿若准备迎检的“阅兵方队”。基地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搬运木耳,一片繁忙的景象。

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现在村里集中连片的土地,我们都流转过来发展产业了,务工需求量很大,如果村民肯干的话,一年也有将近2万元的收入。”铺溪村党支部书记冯运启告诉笔者。

铺溪村为二类贫困村,2018年脱贫出列。2017年以前,村里的产业发展为“零”,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全村共有户籍人口580户2399人,基本是靠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维持生计,再加上受天气的影响,每年收成不好,所以贫困发生率较高。

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驻村工作队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的争取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多次培训和种植技术传授,并结合本村环境资源和气候特点大胆探索、深度调研、勇于创新、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地规划发展产业,助力村民走出贫困。

2017年,铺溪村瞄准食用菌产业,引进龙头企业。采取企业生产加工菌棒、村级流转土地、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发展食用菌的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从产业基地的建设到食用菌的培育生产、加工,每道工序都可以吸收大量村民参与务工,最后生产出的食用菌通过订单式的销售方式,销往贵阳、浙江一带。而在这一过程中,村民除了务工收入之外,还有分红及土地流转收入。

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正在基地里忙着采摘木耳、已经70岁的铺溪村村民陶家秀告诉笔者:“在这里务工一天能有70元务工收入,如果经常有活的话,收入倒是挺可观的,去年自己务工费就有14000多元。”

除了食用菌基地里的忙碌,铺溪村山野中已是一片雪白的花海,漫山脆红李的花苞争相绽放,焕发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现在脆红李的种植有500多亩。前期,我们通过长短结合的方式,让村民在地里套种一些豆类作物,既保证了脆红李的正常生长,又能让村民在产业见效前有一定收入。”冯运启告诉笔者,今年大部分脆红李都已渐次开花,预计50%以上的都会挂果,届时村民又将增加一笔收入。

据介绍,该村2019年食用菌发展达200亩,带动贫困户就业110户,实现务工收入690560元。加上其他产业的带动,全村全年的务工支出就达260多万元,用工人次达到3万多次,而贫困户户均分红432.61元。

基于铺溪村不断增大的用工需求,甘溪乡还并通过“先进村帮扶贫困村”的方式,让邻近的晒溪、地袍两村的部分贫困群众也加入到铺溪村务工队伍中来,这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还化解了铺溪村用工难题。

石阡铺溪村:产业“从无到有”再到“花开满山”

“要想巩固脱贫成效,确保村民不返贫,能致富,那就得实实在在地发展产业。”谈起铺溪村的脱贫致富经,冯运启感触道。

目前铺溪村还因地制宜发展了苗木苗圃、辣椒、茶叶等产业,产业发展从曾经的“一无所有”到现今的“花开满山”,曾经的贫困村蜕变成了一个产业发展的“先进村”。村民们看着漫山遍野的花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致富的积极性也逐渐高涨起来。(吴昌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