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我們的,嫁娶觀

我無意知道以往中國的嫁娶觀念什麼時候有的,嫁和娶這兩字是何時出現的,但我能看到的是,嫁和娶這兩字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截然相反的路。嫁專指女性,嫁只能作嫁出去,絕沒能作嫁回來一說。娶專指男性,娶只說是娶回來,也不會有娶出去一說。這一進一出的嫁娶觀念,中國現在還在照用。

這麼一聽一看,似乎不會覺著有什麼不對,自會有人說,這本就是男女有別,自古就有的事,我們都用了幾千年了,難道還會不對?我想說,我們雖然用了幾千年了,但我沒見其中有著什麼高明仁德之處,反覺中國人受其害了許多罪,並且現在也還有。從男女有別,這“別”字之中看到的還是不平等,自古就有之中看到的,還是盲目守舊。自古就有的事,從來都是最難撬動的。

中國古代一直是男權專制社會,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婚娶之中正因女性的人權不受重視,所以在出嫁之後,就成為男方家庭所有,成了男方的所有物,要守男方家的規矩。男子主外,女子只能主內,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男人才能傳宗接代,女人只可以三從四德,做節婦烈女。所以說,嫁出去和娶回來是截然相反的,如同一方是出售貨物,一方買進貨物,那買進的一方自然是貨主,有貨物使用權的 ,古往的女性在婚姻之中,就讓這嫁娶觀念拖入了深淵之中。

為何在傳統婚姻之中,男女會如此不平等,我想這不是人生來就劃分好了的,這必定與當時社會的發展程度和生存方式相關聯。人類從遠古蠻夷時代到社會生產水平低效的農耕時代,戰爭掠奪和農業生產才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命脈所在,而身強力壯的男性,正成了掌握這兩個命脈的關鍵。權利慢慢向男性靠攏,男性逐漸掌握社會和家庭的話語權,女性則慢慢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品。封建嫁娶觀念從而應運而生。古代男女人權的不平等,不僅是強權的制度,更是精神上的控制,不僅男性,女性自身也是遵從這一觀念,女性即是受害者,也可以成為對女性的迫害者。

而到了如今中國,隨著制度和文明的進步,時代變得和平,社會生產力的轉變,已不再是男權專制社會。男女人權平等,女性得到解放,封建一詞已成為對舊社會不良思想的批判。人們本可以更好的生活,婚姻,可有些舊的思想始終不能摒除掉,婚姻觀念中還有腐敗的地方,就這樣,我們還是被這殘留的餘毒繼續拖拉著我們的生命。

清理這餘毒,也將是我們力所能及去改變的。

如今男子不再有三妻四妾,女子也不講三從四德,似乎婚姻文明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但只不過剝下了這皮子,還留下了不少腐壞的裡子。至今關於男女婚姻仍有一層根深蒂固的觀念,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養兒才能防老,男性才能傳宗接代等。如今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現時代的女性早已不再信奉,女性已有了足夠資本去掀翻它。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養兒防老,男性才能傳宗接代這類觀念簇擁者卻還不少,只要這類觀念還存在,婚姻之中的男女人權平等就不可能到來。

我想尋問,是否在我們的生命之中,在我們的身體生理之中,我們的倫理情感之中,男女是否就已有了上和下之分,主和次之分?我看不然。

從生物學來講,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男和女結合而來的,而不是由哪一種性別延續得來的。無論是女或子,身上都有父和母共同而平等的基因,所以我們經常講,你是xxx(指父親)的種,你身上流的是xxx的血,是有失偏頗的。這種強調父子兄弟是同源相承而把女子排除在外的謬論,顯然還是從男權專制思想衍生出來的。所以說,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男女平等並相互依存的。

從相貌體徵來講,子女從父與母遺傳而來的都有,這一點,生命的造物主也不曾偏向哪一方。所以說,人的容貌特徵男和女也是融合平等發展的。

從生命情感來講,子女對父和母的情感,父母對子和女的情感也是同等的。這是生命中天然而平等的愛,生命本沒有區別對待,但人類的私見往往把這愛扭曲和抹殺。

生命本身是平等而和諧的,而我們卻將這平等與和諧打破。

男女除了生理表徵上的不同,性情上的些許不同之外,生命和情感之中都是完整而互補的。

同樣是十月懷胎,扶育成人,女性卻要被做潑出去的水,實在有違倫理人情。並要剝奪其贍養父母的責任和權利,實在有揹人情常理。所以這些老調子,我們早該清除了。

還有關於傳宗接代,這是正確必須的,還只是傳統觀念在我們腦子裡釘下的又一顆釘子?

上面我已講過,生物的遺傳和生命的感情父和母對於子女都是平等付出的,所以接代這點,父和母都有同等的功勞和權利。再說傳宗,我們的生命之中本就沒有一本宗譜來記載生命的延續,譜還是由掌權者發明。而我們將姓名事蹟都記錄在各自的家譜,族譜之上,又把女子排除在外,創造出一種只有男子才能傳宗的說法,宗,只不過還是在強調男子個人的權威思想罷了。

談我們的,嫁娶觀

現在的各種婚姻家庭亂象。

天價彩禮為何越來越突出?這確實有男多女少的現實原因,這種基於供不應求而提高價格的市場婚姻雖有背婚姻初心,卻又無奈存在著。那除此之外呢?抬高彩禮往往會被人譏諷為賣女兒,雖說為賣不中聽,但我們很多時候做的確實為賣女兒的行徑。因為很多人信奉的還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出嫁之後,就成了婆家的人,要在婆方家庭生活,要為男方家傳宗接代,自此女性與親生父母家庭無形劃開一刀。如此種種,深信此類的人自將女性看待成貨物,便也有了收取貨款之由。不少人還以貨款收取的高為榮,以為自此證明了女性婚姻的價值,很是可悲。所有為父母的和女性都應謹記,彩禮和嫁妝的存在,它實行的只是對新家庭的一份祝福和援助,不是一筆交易。除此之外,若要以此作為一方家庭對另一方家庭的補償,就等同默認用金錢買斷親情。天價彩禮的一開始,就早已失去了婚姻的體面。

傳統婚姻的家庭關係放到如今,最容易衝突的自然就是兒媳和公婆家庭之間了。在感情上,公婆對兒媳和兒的感情傾向是不一樣的,兒媳和兒對公婆父母感情也是不同基礎的。一個是血肉親情,一個是半路組建的親情,對於兒子與兒媳之間,很難有一個公正開明,不摻合而融洽的態度。兩代人不同的生活理念,不同層面的關係,又強行生活在一起,就更難和諧了。除此之外,傳統觀念之中,女性是承著為男方家庭延續香火的使命來的,上代人更是著眼於此,這也是婆媳之間的利益關係,而利益和衝突始終是綁定一起的。男女之間孕育出新生命之後,才將父母子三者生命的紐帶系在了一起,在這之外的生命,各自干係實在不大。

試問,我們該如何合理婚姻和生活?

作為新到來的家庭,這即是有新的生命,也要有新的觀念。即要有一個獨立的家庭模式,也要有相當的獨立空間,新的家庭是子女成熟的標誌,肩負的是孕育新的生命發展更好的生命的使命。不要把新舊家庭過成一個所謂大家庭,裡面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同層面的關係,強行扭捆在一起,就不會利於新老家庭各自的發展。

人的生命就是新老交替,老的還未走新的就已來了,老的生命該有自己的追求和捨棄,不該是要將後來的生命嚴絲合縫的與自己綁在一起。

但不是說要置老的生命不管,子女結婚之後,與父母還是原先的父母關係,這一點不該因子女結婚有任何改變。但新的家庭和和老的家庭已是不同家庭,家庭之間要有空間,這個不光是物理的空間,更是相處的空間,互相尊重的空間。可我們更多的時候認識不到這一點,做不到這點。

婚姻本是男女之間個人的事,這走的是他們個人的人生,可父母卻把這當做自己的人生,把這看作整個家庭或整個家族的使命,父母總想操辦子女的婚姻甚至人生,子女還是孩子就又急著要得到孩子的孩子,這樣的父母無法培養出獨立的子女。子女需要的是父母的幫助或合作,而不是強行介入。

傳統的家庭模式往往是男子只主外管賺錢養家,女子主內做好相夫教子,可新時代的家庭不該死守這種方式。每個人都不該脫離於社會,也不該脫離於家庭,男女有平等的權利也要有平等的付出,方式上可分工合作,但權利和付出都要是平等的。

男和女都要有平等的愛和照顧自己父母的權利責任,愛和養育子女的權利責任. 將這平等的觀念一代代延傳下去,才會有真的平等。

那除了老的舊的這些遺留下來的,在如今社會的我們,也有不少新的問題。

現實的問題是已男多女少,有男性被“剩下”似乎也成數學定論,造成這一局面的也正是重男輕女思想的歷史遺害。

在如今婚姻中,女性是挑選的一方,男性成了被挑選的一方,以往婚姻中的男尊女卑在這一刻戲劇性的顛覆了過來。在這種環境之下,男女身上的一些心理變化,也慢慢顯現出來。

一種存在女性身上的“弱者心理”,往往是從索取到屈服。一種男性身上的“強者心理”。從無選擇給予到專制。不管貪婪索取還是盲目給予,最後都會以爆發衝突收場。當然,這類心態不是固屬於男女哪一方。這兩種心態無一不是圍繞著利益和自我,而利益和自我面前,人都是自私的,也不會有愛。所以,婚姻的相處成了痛苦的溫泉。

現如今中國,無論社會還是家庭,相當部分的資源與財富還是通過男性創造,男性相較女性更側重物質的打拼,這種意願有男性意識中的主動也有屈於現實不得已的被動。但在部分女性身上,卻沒有相當平等創造財富的意願和付出,在婚姻中或選擇婚姻對象理所當然的要求男性有高於自己的財富和資源。而且這種索取一旦形成是沒有終點且貪婪的,如盲目追求彩禮和物質的現象。大多類似“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這樣的想當然。這種觀點看似合理各取所需,但其實如同蓋上美麗謊言的陷阱,最後都得失敗退場。貌美和賺錢成了關係之中的天平兩端,哪一頭不在了,也就關係崩潰了。貌美總有失去或厭煩的一天,待貌美不復存在之時,也就是利益清算之時,貌美也只不過種利益,利益不在了,還剩下什麼?人權平等的首要一點就是獨立自主,如果只有依附索取,平等也就不復存在。如果沒了資本,最後不是妥協離開就是屈服。

男女婚娶雙方選擇在一水平線上的才是常態,才是對雙方的公平。整個人類的婚姻秩序也不會失序。顯然造成這一心態的,也有男多女少的現實原因,致使女性有了盲目攫取的心態。

男性的“強者心理”,如今男性對於婚姻中的物質意識有受著傳統和文化的影響也有迫於現實不得已的選擇。傳統中中國自古是男子主外負責賺錢養家,女子主內,但在這種模式中容易形成的是男子專制思想,即在家庭之中形成獨裁。當然時至今日,傳統的模式已漸漸退去,女性擁有同等的地位和能力。但男性扮演的更多還是給予方,這種給予或是出於主觀意願或非主觀意願,或是想獲得給予方的權利滿足,或是屈於現實不得已的選擇,明顯這種給予不等同於愛,愛和尊重只會在共同創造和付出中才有。顯然,這種心態下,當男性不再滿足或有足夠資本的時候,就不會再去維護這種關係,行為思想也將變得專制,專制的對象也就是屈服者。專制婚姻之中,現在的制度雖不可三妻四妾,但卻會拋棄和背叛。

要知道專制之下的一夫多妻制在中國是有幾千年的歷史,而一夫一妻制才不過區區百年,專制之下,不會有人權平等。

人性未曾進步,進步的只是制度和共識。制度和共識只是基於以往的經驗發展而來的,人性卻不行。

如今的利益思想已滲透到我們生命各個方面,包括本應是愛為基礎的家庭。物質財富可以創造,但不是基於功利思想。條件帶來的平等總是表面的,條件一失衡就崩潰了。

絕對的利益之中,只會產生出奴隸和奴隸主。而我是愛好平等自由的,也願人們都能在平等自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