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一直想改變自己,行動卻跟不上,怎麼才能改變這種狀態?

寫哯茬


1.人的精力有限,如果目標不集中,很難有效果,建議一個時期內只改變一種狀態,例如考研和減肥,這種目標如果放在一個時間內完成,是很困難的;

2.目標要合理,比如一個月讀一本書,對於比較忙碌的上班族可能實現不了,一旦目標沒有完成,就會產生挫折感,不如定為一天只讀一頁,每天打卡,多讀不限,這樣的目標容易堅持,也容易完成;

3.需要發動周圍的資源營造氛圍,監督完成,比如找個愛健身的同伴,這樣更容易堅持。

4.最後一定要催眠自己,讓自己看到希望,堅持下去


李鑫聊心理


估計很多人都是這樣吧,我之前也是這樣的。但是當我自己家裡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變故,經歷了同齡人無法承受的痛苦無助絕望之後,你就會成長改變很多。所以我覺得人在安逸之中改變自己比較困難,在經歷刺痛之後反而更容易改變自己。



慎獨179732525


想改變自己,行動跟不上,主要是因為個人缺乏自律性,心裡知道怎樣做更好,身體卻懶得很誠實。


要改變的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制定計劃,細化到每小時的時間安排。


按照計劃一步一步來,每天如此,形成在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的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你試試堅持21天看,當你形成某種習慣,就不會再需要過多的自制力來支撐行動。


二、讓身邊的人監督你。


行動難以堅持的人,可以要靠外力來督促。


告訴身邊的朋友、家人,你的改變計劃,讓他們來監督你。如果身邊沒有家人和朋友可以督促你的行為,那麼參加一個網上的社群,參加每日打卡活動等等,和同頻的人一起行動,會更有動力,也便於別人監督自己。


三、排除干擾。


很多人行動力不強,因為他的注意力常常被身邊事所幹擾,比如有人剛剛進入工作、學習狀態,手機微信提醒響了,於是他拿起手機回覆消息,一來一往,不知不覺過去半小時,而自己的工作狀態完全消失了。


如果你是這樣自制力不強的人,要想辦法排除一切干擾。工作、學習的時候,關掉手機,全心投入,在一個人全身心幹一項事情的時候,他會找到“心流”的感覺,就是專注時候的一種興奮和充實感。


多去找“心流”的感覺,並慢慢摸索出自己的辦法,讓自己投入。這樣,你發現自己做事的效率提高了,有了成就感,更能激勵自己持續行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轉給自己關心的朋友看。


歡迎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一點心理學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覺得當前的自己糟糕,差勁,做事半途而廢,整天意志消沉沒有幹勁。也無數次嘗試過改變,但樹立一個個目標,又被迫一次次放棄。

經驗和常識總是告訴我們,我們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變得每一步都可以執行,比如,每個月存1000款錢,每週減肥5斤,每天看書2小時。

但是當我們無數次重拾這些目標的時候,有認真考慮過這些經驗和常識是否正確嗎?

01 我們的常識正確嗎?

美國的科學家作了這樣一個假設:比起制定單一且具體的目標,是否把目標的改成一個浮動的範圍更能激發人們的幹勁呢。

為此科學家組織了一系列實驗。實驗安排在一家健身中心,把願意參加這個實驗的健身學院分成兩組,為他們分別指定為期10周的健康減肥計劃。A組是“單一計劃組”,A組的成員按照要求每週減肥2斤;B組為“浮動計劃組”,B組的目標是每週減肥“1~3斤”均可。

每週開始,兩組成員都會稱體重,然後指定本週的減肥任務,學習健康的生活方法,並進行體育鍛煉。在起初的3周,從減肥效果上面來看,兩組成員的表現都差不多,但3周之後當實驗者詢問兩組成員是否願意繳納25美元學費,參加接下來的課程,兩組成員表現出了巨大的差異。

A組只有50%左右的成員表示願意參加,而B組有80%的成員表示願意參加。儘管實驗中,兩組成員在減肥結果上來看都差不多,但在持續意願上A組卻比B組差很多。

我們都知道,能否實現某個目標的關鍵是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持續的付諸行動,但這中間的關鍵影響因素是什麼呢?

02 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

實驗研究表明,讓人們實現目標的最重要兩個因素是:挑戰性與可實現性。目標應當讓人感受到挑戰,因為這才能讓人有成就感,但前提是這個目標要有實現的可能。

面對單一而具體的計劃,你不得不挑選一個相對容易達成、又具有一定挑戰的數字,或者兩者的折中,但這樣在可實現性上就得打一個問號了?要知道我們如果沒有得到持續正面的反饋,是很難堅持到最後的。

但浮動範圍性的目標就包含了這兩個關鍵因素,它不那麼迫切,又有挑戰性和可實現性,能夠推動你進步,持續的獲得成就感,當然執行動力也就更足了。

03 應該怎麼做

上訴研究表明,如果一心想改變自己,但是在行動上的動力不足,那麼只需要在制定目標上做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行了。

比如你打定注意要早起早睡,與其告訴自己晚上要10點睡覺,早上要6點起床,不如把目標改成晚上10-12點前睡覺,6-8點起初。想要一個每週讀2本書,可以改成每週讀0.5本-3本;每個月存錢1000元,改成每個月存錢300-1000元。

通過一個浮動範圍的目標和行動,先讓自己獲得正面反饋,保持充足的動力,這樣才能持續行動,一點點改變,接近目標。


知了見聞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一直想改變自己,但是就是行動跟不上。我覺得這類人有一定的拖延症,另一方面他們沒有養成自律的習慣。

想要改變這種狀態,我認為要做到一下幾點:

制定詳細的目標和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制定計劃要詳細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實現性。然後嚴格按照計實行,才可以更好的行動起來。

改掉拖延的習慣。



事實上,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當日事,當日畢。當天能做完的事情,絕不拖到明天去做。堅持一段時間,你就會有新的改變,遇事不找藉口和理由,而是立即行動!

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每個人都有惰性,但高度自律的人能戰勝自己的懶惰,做事可以堅持不懈,直到成功,他們從不不輕言放棄。大部分成功者都是高度自律的人,最典型的就屬於娛樂圈裡的彭于晏,他的自律是出了名的。沒拍一部電影學一項新技能。拍《湄公河行動》時,學會了泰語、緬甸語、射擊。拍《翻滾吧,阿信》時,他學會了單槓、吊環、鞍馬等體操項目。可見自律的人生有多可怕。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點贊和關注!


情感心理學


你好,你的問題說,心裡一直想改變自己,行動卻跟不上,說明你有了某種改變動力,接下來就是採取相匹配的行為了。心理學經常說:舊的模式無法產生新的結果,想要得到跟以前不一樣的結果,那就要採取不一樣的行為。


我看到前面一些回答中有給題主講道理的。說題主是缺乏自律,並且需要制定精細的計劃,要立刻行動起來,怎麼說呢,我感覺題主自己也明白這點的吧,而題主之所以在這裡提問,就是因為道理知道,但是自己卻做不到啊。


我以自己的親身經驗,結合心理學的一點知識,給題主兩個可行性建議。


去看《微習慣》這本書,並且去實踐

其實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也不想拖延,但因為並沒有自律的成功經驗,並且自己制定很多計劃,損耗完了自己意志力之後,形成三分鐘熱情,就是100分努力之後,就隨意放棄了。


要克服這個問題,養成即刻行動的好習慣。必須從微小到不可能失敗的行動開始,一次養成一個習慣,我就是這樣從最小的每天寫50個字,做一個深蹲,看兩頁書開始培養到現在每三天閱讀一本書,每天寫500字,隔天去戶外跑步5KM的。


我曾經是一個深度拖延症患者,我能做到的,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


去參加一個行動營或者社群,有同行的人會督促你一起行動。

你的周圍是不是沒有行動力很強的人,或者即便有,接觸也不多,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需要去認識一些行動力強的群體,比如半馬群,閱讀群等等,大家一起督促打卡自律,相信你一定會增加你的行動力。


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啟發。


是木木君呀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狀態,就像那句話所說的:“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是提現在行動上的,80%的人是隻想不幹,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20%的人行動了,只要行動了,就意味著有成功的可能,這就是世界上為什麼會有二八定律的存在吧!瞭解了這個定律,咱們肯定是要逼自己一把的是吧?

我覺得想要改變這一點可以以下幾點做起:

1、給自己定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

多數時候我們行動上跟不上是因為我們總是容易給自己定過大過高的目標,這樣容易造成行動上的遲疑。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要讓自己每天都有閱讀的習慣,那就給自己定個目標就是一次只讀一頁書,這樣很容易做到了吧?還有如果是健身的話,我們可以給自己定一次健身5分鐘,這樣,小的目標我們的思想上更容易接受和執行。

2、一次不要給自己定過多的目標

比如說你想讓自己養成閱讀的習慣,那就暫時不要給自己定比如說減肥啊,學外語、考證書啊等等其它方面的目標,先從一個小的方面開始,慢慢開始有自律的意識了,自身能量提升了,咱們再往其它方面發展。

3、利用負向按時的原理暗示自己

每當自己想要放棄或者懈怠的時候,我們不放在心裡跟自己進行這樣一番對話:“看吧,我說你就不行吧,剛堅持幾天又堅持不下去了吧!你太累了,要不別堅持了吧”瞪瞪這樣的負向暗示往往會產生正向積極的結果,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是積極向上的,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真的做不到做不好!當我們有這樣的自我對話時,大腦就會反而會向軀體發出指令促使我們堅持!

4、放大招,找個人監督實行對賭協議

這個方法很簡單,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但又擔心自己不能堅持的時候,你可以找一個你的親人或者是朋友,籤一個對賭協議,比如說減肥吧,3個月之內如果不能達到減重20斤,你就給他多少多少錢(錢一定要先給這個人),請他做你的監督人和見證人,這個方法是你出的賭金或者是付出的代價越高,你達到自己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是我的幾點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金魚瞪瞪


制定計劃

想做,說明是有動力和動機的,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不僅僅是懶惰的問題,其實是一個技術性非常強的工作,剛開始幹勁很大,但人都是會有惰性的,一般來說剛開始都不容易,付出多沒成效,基本也就虎頭蛇尾了

人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動物,想要馬兒跑,必定要吃草,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計劃就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總的大的計劃,比如考研,一年的時間,然後對總計劃進行分割,這個分割要細,最好能細到每天幾點到幾點做什麼

其次要合理,先易後難,否則容易氣餒,哪個門功課難多分點時間,這個可以在執行過程中逐步修正

要有獎懲機制,完成了獎勵一下,比如看場電影什麼的,做的不好要懲罰,能提高積極性和動力

再次,儘量和自己的興趣結合在一起,學海無涯苦作舟,但能用興趣儘量別用毅力

最後,制定了要嚴格執行,否則只會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但並不是不能出一點紕漏,制定的時候就要有機動時間,不能隨便改,但必要的時候還是要修正的

一個科學合理的計劃絕對能讓你事半功倍,又不會枯燥無味,說實話,單純的枯燥無味必然是沒有持續性的


心裡那點事


這可以歸咎於一個自律問題,因為不自律所以才會行動趕不上心動。

這就像一個人勵志要減肥一樣。今天意識到自己體重增大的有點快,體重不是自己預期值,然後今天下定決心減肥,堅持了一兩天就放棄了。說到底還是一個人的自律問題,一個人美好的身材是靠自律來維持的。我們看一個美女,臉長的好看是次要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她美好的身材,可見一個好的身材,一個好的自律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再者,優秀都是靠自律來的。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會有厭煩期,往往度過厭煩期的都是因為自律,所以才能在某些領域取得成就,他們因為懂得自律,沒有任著自己的性子來,所以才會收穫與普通人不一樣的果實。

所以,一個人的行為跟不上心裡的想法,往往是自律問題。所以,要解決這種墮懶的心理,就必須首先學會自律。





小Cookie喲


只能說明一點,您的遭遇還沒到絕望,您是一位懶散的人,懶散的人有很多,如果您想繼續做一位懶散的人沒人攔你,任何藉口都會成為您的懶散。如果您想改變自己,只有一種辦法,戒掉懶散,不要問能不能改變,你說能就能,你說不能就不能,只能你自己決定,沒人會戒掉你的懶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