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國家統計局於16日正式發佈了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在當天國新辦舉行的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

  此前,社會上曾普遍預計1-2月份國內主要經濟指標會有所回落,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工業、投資和消費領域的確出現了大幅下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

  對此,毛盛勇解釋,從數據來看,疫情確實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衝擊。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之所以說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衝擊,毛盛勇提出了幾點理由:首先,從生產方面來看,“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主要工業品的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為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因此,儘管1-2月份國民經濟受疫情衝擊較嚴重,但主要的生產指標規模和體量仍非常可觀。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相當可觀。

  而從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的保障來看,毛盛勇認為,這也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依舊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從產品產量來看,1-2月份,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相關產品產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提升,很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如口罩,從1-2月份數據來看,口罩產量同比增長了2.9倍。

  與此同時,毛盛勇提到,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求關係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國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各方面總體仍保持較好增長。比如,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1%;凍肉、方便麵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疫情防控期間,包括互聯網在內的通信領域,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運轉正常,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總體物資的供應、基本生活用品的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

  此外,互聯網等行業由於受疫情影響較小,作為一種新動能,依舊保持較快成長的態勢。毛盛勇特別提到,整個疫情期間,互聯網在疫情的防控、物資的調配、消費品的運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從市場銷售來看,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在逆勢增長,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單晶硅、多晶硅產量也分別增長約45%和35%。

  此外,毛盛勇還提到,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政策效果也在不斷顯現。

  基於此,毛盛勇認為,1-2月份我國經濟經受住了疫情帶來的衝擊。不過,他也提到,由於疫情防控的任務仍然比較艱鉅,特別是疫情在國外擴散的勢頭較快。下一步,一方面要繼續鞏固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果,同時還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在這一基礎上,有序推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加快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對沖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記者孫冰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