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前言

蒂姆·伯顿是哥特式风格电影的集大成者,也是电影史上为数不多既能保持票房不败,又能自成一派风格的大师。2005年《僵尸新娘》上映,不仅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还获得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等多项荣誉。熟知该导演的影迷都知道,他的电影几乎都是诡异的哥特式风格,用天马行空的想象点缀"惊悚"、"神秘"的装饰,给观众呈现一场撼动人心的视觉盛宴,别有一番滋味。

《僵尸新娘》讲述暴发户渔业大亨的维克托在父母的安排下,即将和没落贵族维多利亚结婚。在婚礼彩排上,维克托错误频出,羞愧之下跑到树林里,阴差阴错之下求婚了僵尸新娘艾米丽。维克托、维多利亚、艾米丽一段复杂的三角恋关系由此展开。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与传统的迪士尼动画不同,蒂姆·伯顿式的动画电影始终弥漫着阴暗的色调、恐怖鬼魅的氛围,而《僵尸新娘》更是将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一部分观众对其电影有很深的误解,认为他的电影是恐怖、内容污秽、邪恶的片子。接下来,我将从电影的视觉魅力、故事结构以及主题升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影片能成为佳作的原因及其魅力之处。

  • 视觉魅力:利用"定格-移动"拍摄技术,在色调的烘托之下,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营造出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视觉震撼
  • 故事结构:一条主线交织三条副线,主角们的爱恨情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 主题升华: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一、视觉魅力:利用"定格-移动"拍摄技术,在色调的烘托之下,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呈现出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视觉震撼

初看《僵尸新娘》的时候,我对这部影片有几个误解:第一,误以为这是一部三维动画,其实,这部动画是用定格技术制作完成;第二,阴暗、恐怖的哥特式元素的运用会劝退我,但事实上,导演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让我很是喜欢这部电影。极富有视觉感官效果的画面呈现,一方面能让人体会到导演对这部电影倾注的心血以及背后精益求精的态度,另一方面,从这一个个富有内涵的画面中,我们也能窥探出平凡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韵味。

①回归"初心"的动画制作技术,让每一个画面都巧夺天工

《僵尸新娘》的制作耗费了导演10年的时间,原因在于导演选择回归13年前《圣诞惊魂夜》的传统拍摄路线,弃用当时盛行的电脑CG动画技术,采用定格动画技术完成了这部影片的拍摄。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幕后工作人员利用定格技术拍摄电影

定格动画,是一种相当繁琐、精益求精的电影拍摄方式,幕后人员会用不锈钢骨架覆盖硅树脂制成一个个角色模型,定态拍摄每一个画面,再将这些画面连续播放已达到动画效果。这样的拍摄方式,往往荧幕上一两秒的镜头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拍摄。因此,影片在艺术工艺上的追求是不遗余力,力求每一个画面都是巧夺天工、美轮美奂。

②塑造个性强烈的角色形象

作为好莱坞公认的"鬼才"导演,蒂姆让所有角色都有自己强烈的个性,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要求有趣起来,让电影内容更加丰富。

  • 男主角维克托:纤细的四肢配上台球般大的眼睛和苍白的脸颊,都非常符合他忧郁的气质和优柔寡断的性格。
  • 僵尸新娘艾米丽:蓝色的头发戴着花冠,手持花束,破旧的婚纱却没有掩盖她美丽的身材,善良纯真的本性,还拥有一颗纯洁的灵魂。
  • 未婚妻维多利亚:正常的体貌特征,平凡美丽,性格又温婉贤淑,是影片一个让人心生怜悯的角色。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除了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主要角色都带有个人鲜明的个性特点之外,我们剖析影片的次要人物,就不难看出导演镜头下的人界和鬼界的角色具备以下的特征:

  • 人界与鬼界角色脸谱化差异

在童话故事里,角色的脸谱化是必要的,可以让观众第一眼就分辨出好人与坏人。因此,《僵尸新娘》中,在现实世界里,除了男主维克托和他的未婚妻是有着正常五官及身材比例的人之外,双方的父母、公爵等坏人的形象都是被丑化。而阴间的骷髅们,却是初看恐怖,再看古灵精怪,甚是可爱。

  • 人界与鬼界角色性格化差异

在影片角色的性格塑造上,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导演直接的感情抒发就如儿童一般,认为讨厌的坏人就应该是丑陋且性格差的。因此,导演将这一"童心"巧妙的运用在人界和鬼界人物的性格塑造之上。人间的人大多是抑郁、麻木与自私的;而鬼界的骷髅们却是率真朴实。

总结得出,在蒂姆·伯顿的镜头之下,往往“丑角”不是真正的丑角,他们狰狞、怪异的外表之下却有着其可爱之处。相反,影片中有血有肉有呼吸的人,我们却感受不到他们之间温暖的感情,死人相较于活人,更让我们感觉到亲和感。人界和鬼界角色的塑造,除了为人性主题的探讨埋下伏笔之外,还能直观看出导演在角色塑造上表现得明显的自我好恶,这种对社会彻底的丑化和批判,足见导演的疯狂!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③用反差色调的戏谑手法,"错位"表现人间和鬼界的截然不同

冷灰色和色彩明艳的暖色是这部电影的主色调,但是这两个反差的色调却在电影里"错位"的运用,成为《僵尸新娘》最大特色之一。本该死气沉沉、阴森恐怖的阴间,导演用的是色彩斑斓的颜色,展现出鬼界一片欢声笑语、充满生气的彩色天堂,颠覆我们对鬼界的印象。而人间的色调却大面积使用冷灰色,展现出人间不是地狱,却似地狱的一片景象。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维克托的生活环境:灰暗无比的城市,住着一群机械工作、没有笑容、犹如行尸走肉一般的人,各怀鬼胎的父母、极尽伪善的牧师、阴险狡诈的公爵,让人感觉不到一点人间温暖。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电影的色调是营造画面效果的有力手段,合理的色调运用可以让观众理解导演的主题色调。导演利用反差的色调处理,传递光怪陆离的阴间竟比黑白冷漠的人间温暖,无疑是对人间的不满和讽刺,深层次的说,是用戏谑的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

二、叙事结构:主线与副线相互交织,主角们的爱恨情仇推动故事的发展

《僵尸新娘》的整个故事架构主要由一条主线和三条副线相互交织而成,主要的角色是男主维克托、未婚妻维多利亚、僵尸新娘艾米丽以及伪君子巴克斯。简单的人物设定,却交织出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甚至其中牵扯的爱恨情仇,对于影片的情节发展和主题呈现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①主线一:维克托与艾米丽的感情

针对维克托和艾米丽的感情线,导演别出心裁的运用相对称的叙事结构,让两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异常唯美。电影利用维克托素描本上的蝴蝶引出故事的发展,而在结尾又让开头的蝴蝶为两人的故事画上一个句号,首尾呼应,丝丝相扣。

最后的结局,艾米丽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幻化做无数斑斓的蝴蝶,飞往远方。这一场景犹如《祝英台与梁山伯》中为爱殉情的情节,但不同于《祝英台与梁山伯》的"生不同寝要共穴"的主题,影片其实是用蝴蝶诠释艾米丽的爱情观——通过放弃来成全别人的真爱,才是实现自己对完美的爱情的无尽向往。

②副线一:维克托与维多利亚的交易性质的婚姻

影片的时间设定在19世纪的欧洲,流行父母包办婚姻。因此维克托和维多利亚的婚姻就是世俗与爱情的结合,是一场双方父母"各取所需"的婚姻交易。在影片的开场,两家人就以歌剧式的方法吟唱出各自联姻的目的:一方是跻身上流的渴求,另一方则是重振家业的愿望。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联姻其实不少见,他们往往通过牺牲婚姻自由的幸福为代价,在婚姻之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这种方式除了影响个人幸福指数之外,甚至会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本质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③副线二:艾米丽与巴克斯的恩怨

巴克斯是艾米丽的前任,他欺骗艾米丽与他私奔,却残忍的杀害并夺取了她的钱财。但是故事的结尾,艾米丽却选择原谅了他,如此"大跌眼镜"的情节安排,其实是"别有用心"。导演并不是想一味的在故事上装饰黑暗、恐怖与杀戮的哥特式元素,他将温情与美好融入到暗黑之中,让"黑暗童话"既有别于"童话",又不失"童话"的初心,这也是蒂姆·伯顿的影片,之所以能让人有怪异观影感的同时,还能沦陷其中的原因。

④副线三:巴克斯阴谋策划与维多利亚的婚姻

巴克斯的角色设定就是导演用来诠释人性美丑主题的手段之一,整部影片看下来,你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套路简单的电影。巴克斯想旧计重施,阴谋策划了与维多利亚的婚姻,但最终还是失败,毕竟邪不压正,爱与善良是可以战胜一切。十分俗套的故事加上一个十分老生常谈的主题,但是我们却不会乏味,因为导演一路的铺陈,让你忘记了猜疑,只是跟着故事情节起伏一路到结尾,即便在结尾知道了这是一个套路简单的电影,我们也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部艺术佳作。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三、 主题升华: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①爱情:放弃是成全了自己对完美爱情的无尽向往

《僵尸新娘》中爱情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曲折无结果的人鬼恋;有突破世俗与物质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有利益至上的交易爱情……但无论是哪一种,我更为动容的是僵尸新娘艾米丽的爱情故事。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起初,艾米丽的纠缠不休是一厢情愿的单恋,是占有式的爱情。单恋的艾米丽以为维克托是愿意和自己牵手的人,强烈的占有式的爱让她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强行将维克托带到阴间,当维克托因鬼怪的世界而恐惧,多次逃离阴间的时候,艾米丽还是强硬的把他留下。此时此刻的艾米丽并不知,爱情是心灵的相互拥有,并非一人痴情。

后来,艾米丽甘愿放弃维克多愿意喝下毒酒与自己在一起的机会,成全维克托和维多利亚的真爱。这后来的放弃是一种真挚而伟大的爱。借用艾米丽的恋爱之路,导演无非想告诉我们:爱是成全,爱是给最爱的人幸福,爱也应该是留给人们诗意般的温馨与触动心底的温暖。

②人性:通过死亡充分展示比生命更珍贵的真与善的价值

面对生命与死亡这一个严肃的话题,导演借用阴间的骷髅们,用极其诙谐、幽默的歌舞剧形式,高歌:"死吧死吧,我们迟早会死,别皱眉,其实也没什么。你可以逃避,也可以祈祷,但你终将成为尸骨一条。"导演无非想表达人死后的形态就是这样怪异的骷髅,并直面了人唯一真实的归宿是死亡的现实。

豆瓣8.2分的《僵尸新娘》:爱情的表征之下是对人性美丑的探讨

艾米丽和维克托将要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阴间的骷髅们热情的参加,众多骷髅聚集到人间,本以为是想象中僵尸入侵的恐怖画面,却变成了温馨感人的人鬼相逢的场景。骷髅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善良为艾米丽的婚礼营造了纯粹爱心的氛围,却不想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原本自私阴冷的人间。导演用另类的荒诞表现温情,让观众挖掘死亡背后比生命更珍贵的是人性的真善美。

写在最后的话

在《僵尸新娘》中,导演将观众引向跨越生死的临界线,用看似搞笑荒谬的场面与戏谑幽默的故事情节,传达了一个真诚的问题:"什么是爱?"因而,在影片中,不少人从艾米丽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在欲望横流的现代社会,物质的高度化,有太多人将自己的感情和婚姻物化,又有太多人和艾米丽一样穷尽一生苦苦追寻爱情,或是在得不到只能成全的情况之下,放弃挚爱。但《僵尸新娘》的魅力之处在于,导演不只是单单讲爱情,他在爱情的表征之下,其实想观众挖掘更深层次的主题——关于人性。

有的人无法接受和理解蒂姆·伯顿在电影中展示的怪诞的世界,是因为没有拨开荒诞、恐怖的外衣,看到导演创造的温情而美丽的世界。黑色与恐怖吸引人,纯真与温暖打动人,用怪异的美好折射出人性,这才是《僵尸新娘》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