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演技?普通观众如何甄别演技优劣?

刚刚他爹


演技就是把假的演成真的,把演员变成角色,能够有一定的能力把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到影片的情节当中,普通观众甄别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直观感觉影片好不好看?演员的表演能不能把角色刻画的深入人心?人物形象是否传神?


南崖散人


演技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演员的技能,是演员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神态的技巧刻画所演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等,本质上是演员的一种工作能力。

做为普通观众如何甄别演员演技的优劣呢?我觉得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演好人,能让你爱到心里。演坏人,能让你恨到骨子里,能够深入人心,能让你记得住,让你感觉电影或电视里的人物角色就应该是这样的。我有很多喜欢的具有精湛演技的演员和表演艺术家。比如李雪健、葛优、李保田、唐国强、李幼斌等等。他们都演过很多不同性格的角色,能把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深入人心,他们就具有精湛的演技。比如张作霖这一角色张光北、王庆祥都曾在影视剧中出演过张作霖,可谓各有各的特色。张光北塑造的张作霖凸显了人物豪爽的一面;王庆祥则把张作霖的淡定沉稳表现了出来;还有老戏骨苏廷石,都把张作霖演绎得非常传神。在看看李雪健老师表演的张作霖即演出了张作霖一生戎马,刚毅、另类的硬汉形象,也演出了对张学良的爱,表现了慈爱的父亲形象。他将张作霖的另类硬汉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来电视的主人公是少帅,结果让观众觉得是主角是大帅。

女演员中李明启老师是中国的资深影视演员,老年女演员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大陆电视荧幕常青树、老戏骨”。在《还珠格格》一剧中,李明启将“容嬷嬷”的阴险与邪恶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小黑屋对紫薇扎针那一段,当时真的让许多人恨得咬牙切齿。这就是演技的力量。

简单的说好的演技就是演啥像啥。




阳光6182


真正好的演技需要演员对角色细致入微的一遍又一遍的揣摩,对生活素材大量的积累,让自己成为角色中的人,把观众也代入到了剧情中。有的演员甚至亲自去生活中体验角色,有的演员进了角色却一直走出不来。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眉头,一个微乎其微的动作,所谓手眼身法步,处处是戏,形象逼真,入木三分。他哭你跟着哭,他笑你跟着笑,他恨你跟着恨 。甚至让观众只记得角色的名字而忘了自己的本名。

同时,在现在人人皆是演员的时代,大量的没有演技的流量小生,网红,都开始在荧幕上乱跳乱飞,装疯卖傻,粗制滥造。那么,普通观众如何甄别呢?其实也不难,没有表情或者表情单一,演技浮夸,眼中无戏,大呼小叫,没有代入感,引不起继续看的欲望,过后想不起来是谁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

演技路上,任重道远,不是上了荧幕就是演员。希望有更多的演技在线的演员们带给我们更好更难忘的作品。



君楠78


演技,说白了就是身为一个演员必备的工作能力。

演技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这就是为什么想进演艺圈的同学要先考进电影学院的原因。但是,演技和智商一样,也不是仅仅靠学习就能特别出色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天赋。有的演员,他们没有经过科班的学习就能很好的理解角色,完美的展现到屏幕上。比如周迅,比如王宝强,老天爷赏饭吃。

接下来,我们讨论什么是优秀的演技。

1、好的演技一定是服务于作品的。作品表达需要什么样的形象气质,演员就要展现什么样的形象气质。就像刘德华在《桃姐》中,为了剧情完全没有化妆。赵薇在《亲爱的》中为了表现更加淳朴而扮丑。

不过,我们也看过很多神剧,里面的八路军妆容不要太精致。

2、好的演技一定是不露痕迹的。还记得童年噩梦容嬷嬷吗,还有《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 冯远征。他们的表演甚至给了我们错觉,他们本身就是坏人。甚至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3、好的演技是演人而不是演戏。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了。还是拿赵薇在《亲爱的》中的而表现举例。造型、方言都过关,但是她的表演痕迹很重,剧情需要她哭她就哭,需要她崩溃她就崩溃,但是从人物角度出发就太拿腔作势了。

最后,希望我们演员就是演员而已,其实,他们也就是演员而已啊。


娱乐锵锵起


对于演技这件事,每个人的评判标准或许是不一样的,有些是根据面部表情,如果总是单一表情就会被说成是面瘫,有些是看眼神是否有变化,如果总是瞪眼的话,会被说成是呆,演员演好一部戏不容易,但演员的确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演技,给观众以最好的观剧感受。

在很多电视剧中都有一些哭戏,对于哭的表演就很不同,有些哭得就很假,只是干哭,听起来只是为了演戏而哭的,而有些人哭的时候就会流鼻涕,这样基本可以判定为真哭,但不是说真哭就一定能打动人,有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的情绪已经到那个程度,然后是由心底发出的那种悲痛,让观看者能够感受得到,于是你会被演员的那种情绪所打动,这个时候你会跟着演员一起哭,这个时候不会像是看演电视剧,而是自己入戏了。记得看《鬼丈夫》的时候,真的是每一集都有哭戏,但女主角每一次哭我都会跟着哭。后来有部电视剧,当里面的女主角终于下定决心从这个家里离开的时候,当男主角望着女主角的背影的时候,内心突然感到无限的感慨,这就是好的电视剧和演技所带来的。

除了哭戏以外,演员还有很多情绪需要演绎,这时候需要靠他的眼神和动作来区分一些细微的感情,而不仅仅是睁大眼睛或者是大声说话,提起梁朝伟,大家会公认他的演技好,可以演很沉默的人,也可以演很活泼的人,这样不同的性格真的跨度很大,而这样的性格特征绝不是多说几句话或者少说几句话的问题,而是通过眼神不同来体现,而他演的角色和他本人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反观有些演员,戏里演的角色和他本人很像,没有太多眼神的变化,你觉得他演得就是他自己。如果说演的人物和演员本人的性格特点相差越是大,越是考验演技,因为这个时候不是只是停留在把那样的一个人演出来,而是真正走进那个角色的内心,把自己当成那个人。

真正好的演员始终会揣摩所演角色的内心,甚至有时分不清戏里戏外,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容易抑郁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有时会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是入戏的一种体现,也是真的不是以演的感觉去演绎一个角色,这也是演员的一个境界了!




一个回忆的漏斗


演技是什么?大白话就是有演技的人演什么像什么!

详细点讲,一个演员去表达一个角色的时候,角色的一颦一笑、角色的心里活动都要表现的足够到位,能让观众忘记扮演角色的那个演员而是全部精力都注意到他所扮演的角色上,以至于其他演员演同样的角色的时候我们都能不忘最右演技演的那个版本。一个演员演技的高低,看的就是他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演的痕迹有多少,让观众能否觉得这个角色就是你,你就是角色中的那个人,而不是你这个演员在扮演角色。陈道明老师说过,我们一直再消除演的痕迹,这也是演员一直该努力钻研的地方。

作为普通观众,我们看一个演员的演技如何,我们就是要看以下几点: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否到位,是否不做作不到位 ,是否表达滴恰到好处;还有就是演员演的痕迹有多少,有的演技不高的明显让我们感觉到演的不自然,角色表达滴不自然。为啥有的演员演完一个角色之后,久久不能释怀,甚至一辈子都出不了戏,那就是她真的把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这样的是真的有演技,好演员。现在为啥有很多流量明星很红很有流量,但是只是昙花一现,人气转瞬即逝,我们看他们作品就能发现,他们基本没啥代表性的角色与作品 火起来全靠炒作,这样的流量明星有何演技!

大家怎么看呢?



笑起来真好看哇


艺术源于生活,表演让你和现实生活产生共鸣,这就到了演技高潮。人生百态,演员通过表演把现实中那个人物在舞台上生灵活现演出来,这就是演技优良。

比如和珅专业户王刚。有人替他算过,他在刘罗锅,纪晓岚等剧中演和珅。大约到现在饰演了320集和珅。可谓名副其实和珅专业户。把和珅贪婪,狡猾表演的淋淋尽致,入木三分,人称老戏骨!

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但愿别演戏演多了,也把生活演成了戏。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珅之流这个世界越少越好。没有更好。大家认为呢!



清华记着


其实演技这种东西是可以客观评判的。

演员的表现就像列出了公式和所有自变量,要让观众自己得出最后的结论。

演员何冰讲过,坏人怎么演?是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的迷瞪这眼这么演吗?不对,这是结果不是过程,演员的表演是要表演出过程让观众自己最后得出结论:哦,这是个坏人。而不是上来就自己给自己画脸谱忠奸写在脸上,不对,表演是要糅合在人物的行为动作语气台词中,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情感自己下判断而不是帮观众下判断,否则表演就低级了。因此评判一个演员表演的好不好就看演员公式和自变量给的到不到位,行为动作语气台词情感都到位了,观众能够顺利受到感染推导到演员当初预设的结论,那么表演就到位了。

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对于角色的表演是需要摸到一个点的,这个点是支撑点也是演员由此延伸角色的起点,这个点就是角色的精髓。演员演的好不好,到不到位就看能不能找到找准这个点。

如果能够让观众忘了你本人不出戏你就及格了,如果还能让角色鲜活让人印象深刻就足以算得上优秀。而最高的水准则是还能引导观众情绪推动剧情发展催化情节走向,甚至还能将全剧拔高一个层次,就像好的作家能把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写的引人入胜如诗如画。

如果你看一部剧的一个演员的表演的时候能够发出xx(演员的名字)演技真好的感叹,说明这个演员的演技并不到家。

一个真正好的演员能够藏演技于无形,完全融入在角色和情节氛围当中,你还能此刻叫出演员名字说明演员还并没有完全脱去自身的一些特质没有完全完美的伪装成角色本身,你看着看着都出戏了你都不知道?在有的剧中演员还会存在那些疑神疑鬼的眼神,那些面部肌肉牵动的特写,那些刻意的疑神疑鬼的动作,这些刻意为之的套路化的东西。这些技巧本没有错,只是这些技巧是为了顺应情节,推动情节并且符合人物当下的心理活动的手段之一罢了。

你看张国荣的戏,你会发出“啊,哥哥演技真好”的感叹吗?你看梁家辉的戏的时候你会想到梁家辉本人吗?不会的。(华语圈我最佩服的两个好演员,一个是哥哥张国荣,另一个就是梁家辉)

演员的演技是要为剧本和情节的发展服务的,是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质的。

一个少年你就不能故作深沉,一个少女你也不能泼辣世故。演员的演技就是要符合人物特质,人物不会有的气质和神态就绝对不会有,人物的心境和性格以及应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等等都是要伪装的完美无缺。目的只有一个,骗过观众的眼睛,带动观众的情绪进入到剧本的故事和情节当中来。

因此好演员在表演的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时所做的相同情绪的表情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都是要在很多的细节方面来展现,演员在表演中所要表现的情绪是要符合角色特质的。(参考梁朝伟在《一代宗师》和《摆渡人》里面的反差)

所以演员不仅要在外表和服饰等等外在上面化妆,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心理和思想上面化妆,伪装的和角色一模一样,角色会怎么想,角色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怎么做。

梁家辉的演技简直是出神入化,为什么?演谁像谁,为什么?

为什么《霸王别姬》里面张国荣演的那么好?因为他就是虞姬,他就是那个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女娇娥。要想骗过观众,演员首先要骗过自己。

优秀的演员分两种,代表人物分别是梁家辉和哥哥张国荣

梁家辉是典型的学院演技派,能凭借高超深厚的演技表达诠释角色,一般演员极难做到这一点,这需要大量的生活阅历,敏锐的洞察力和对角色透彻的领悟延伸能力。在他这里连他的颜值都可以为角色的需要而改变真的是无愧于千面影帝的称号。梁家辉就是那种能做到即使是烂角色也能主动补全完善角色的好演员,资质和后天的努力缺一不可。

哥哥是属于典型的野路子,原本是歌手半路出家当了演员,他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不是在演,他把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演《霸王别姬》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即使不在拍戏的间隙张国荣依然是程蝶衣的状态。入戏是每一个演员都需要做到的,一场戏拍完就自己从角色中抽出来了。但是像他这样完全融于角色好处就不需要那些演技上的技巧,破绽自然极少还非常有感染力。但是这种表演对演员身心要求极高,入戏太深则非常磨演员的心智。

二者的区别就是技巧与情感,而这两点是每一个演员都需要的。

表演当然还是技巧性的东西,但是仍然需要情感。

其实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都是技巧与情感的结合,而情感必须是需要环境和对手演员给到才能达到合理的情感,戏才显得真诚自然才能带动观众入戏。电视剧《白鹿原》中鹿子霖的表演者何冰在《圆桌派》里提到过:好的演员是杜绝情绪,行话讲就是表演情绪(表演情绪不是褒义词,表演情绪就是走入了误区)。演员要有掌控力,不可以激动,需要高超的掌控力,演的不是情绪,是行为,是动作。(这种表演方式其实属于表演流派中的表现派)

以下引用别人的解释来重点说明一下什么是表演情绪,总的来说就是演员表演出来的情绪必须是情节推动和对手演员的表演给到的时候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情绪而不是自己从生活中情绪或者是用刻意拧巴自己得出来的情绪代入到戏中,这样会使得整场表演反而显得突兀,观众奇怪,好端端的这人怎么就哭了呢,这演员在这干瞪眼是几个意思?因为表演情绪实则是抛弃了观众没能带动观众而在自嗨。

表演情绪,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没有经过与对手的交流和体验而直接将生活中情绪的外在表象呈现出来的表演状态。这是非专业演员和学生在表演学习中最易走入的误区,因为这种表演方式似乎不容易被观众指出问题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首先注意的不应该是情绪的外部表现,而是情绪产生的内在逻辑,情绪的真正本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

演员在舞台上的情绪是通过以下表情体现:第一,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包括七种基本表情: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轻视。最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惯于“表演情绪”的演员对这七种基本表情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可以在这几种表情之间自由转换,也熟悉这几种情绪的表情体现。但是他们忽略了人类情绪情感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快乐、单一的害怕等,所以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刻板的、不完整的。第二,身段表情。即用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在生活中人所遇到的情境都是真实的,而人也是其本人;但在舞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人也非自己,如果只是机械地运用演员给这个人物所设计的身段表情,就会走入“表演情绪”的误区,表演的实质在于表演“行动”而不是“情绪”。第三,语调表情。即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它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学习处理台词的时候都知道,语调是传达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同样的话、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而相同的语调也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也许这种区别是微妙的,但它却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语调才可能谐和,语意才丰满。

情绪与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表现的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浅表性、外显性,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民族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等。

但是,演员要表演的内容是有社会性的,要创造的角色也是有社会性的,这些角色一般来说是带有某种“情感”的,所以在很多表演理论的文献中都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情绪情感”。情绪情感与行动的关系是:行动(意志行动),也叫动作,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人类行为的活动。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动作的对象。按照自然规律的法则,任何行动在开始前都必须有足够的要这样行动的愿望,比如我想让你留下来陪我,于是我挽留你;我想说服某人,于是我才去说服。因此演员不可硬向自己要求情感,拼命地外逼感情,也无需努力地“表演”这种情感、模仿这些情感的外在表达形式。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想象来给自己所采取的态度找到依据,并且用这种方式唤起行动的愿望(内心行动的要求),进而行动起来。切勿等待情感,因为在行动过程中,情感会以最需要的表现形式自动出现,这样的表演演员自己相信了,对手相信了,观众也就相信了。

其实由表演情绪这个词可以拓展出来正好可以讲讲戏剧中的三种表演流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其中方法派属于体验派的分支,是美国式的体验派。

体验派:是俄罗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表演体系,认为演员应当在表演过程中从自我出发,相信表演中的情景,并真实的展现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方法派:更多的是体验派的一种延伸,但是在表演中的很多情绪存在替换,具有一定的欺骗色彩,把自己经历中或者生活中经历过的一些情绪通过回忆提取然后表现出来而不是陷进人物本身做出的情绪表现。

表现派:更注重对角色的充分理解和掌控之后对角色的设计,角色的表情动作以及行为等等都是经过充分的设计的。

表现派如果做的不好对角色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会存在像杨幂那样的的程式化表演,都是通过自己固有的一些表演方式去表演,就会显得很假,所以表现派对于演员的悟性,肢体和情绪的掌控力要求很高,需要有丰富的阅历,洞察力以及领悟能力才能掌控这种表演方式。

方法派和表现派的区别:

方法派的情绪虽然是替换的但是方法派的情绪依然是真的,但是表现派的情绪本身也是假的,是演员操纵自身肢体和面部肌肉做出的假象。

上面讲的杜绝表演情绪就是典型的表现派的表演方式。

总结一下:

方法派和体验派就是:这个故事和人物我自己先信了并且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来表现(不论是否是替换过来的情感)然后想让观众也一起相信。

表现派则是:这个故事和人物我自己不信,但是我把所有的条件和氛围全部列就位后通过我做出的肢体和表情让观众相信。

三种流派本身没有优劣,很多演员也经常在演戏的过程中根据剧情的需要切换各种表演方式,目的就是带动观众,感染观众,目的达到了就是好的表演方式。

好的演员是能够带动你,感染你的。

王羲之就单单在《兰亭序》里面写一个之字就有21种不同的写法,这是王羲之要炫技吗?显然不是,这21个之字分散在兰亭序的各个角落里面,与前后的文字,语境浑然一体。

演员的表演也是一样,在恰好的情境中作出恰到好处的表演。好的表演是细致入微,润物细无声的。

好的演员就是能让你看不到他是在演戏,仿佛这就是他的人生。

一个好的演员同样的情感,在对应到不同的角色中就会有不同的表情和表现方法。这个点非常重要,这也是评判演员功底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很多小鲜肉演来演去都是在演自己的原因,因为他们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太单一了,他们表达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就是他们自己平时那一套的优化版本罢了,本质上并没有变。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演员的戏路非常窄,造成接的角色非常定型,因为情感的表达太单一不够丰富老道。

可以说,演技跟剧本好坏都没有关系,烂剧本中角色的完成度是不够高的,在烂剧本中除非演员自身有水平高超的发挥,主动或者潜意识的调节人物完成度上面的某些缺陷,否则在烂剧本中你演得再好也不过就是一个并不出彩的角色,因为角色本身完成度不够高,角色不出彩很正常。

唯一有点关系的就是演技的深度是要看角色的深度的,一个没有深度的角色,演的最好也仅止于此,发挥的空间也并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好多的演员都非常希望演坏人,因为相较于脸谱化的伟光正的好人,坏人的内心的情感要丰富的多,人物也更立体,更有层次感,这样演员的发挥空间可就大得多了。这也是为什么祁同伟的扮演者演的要比陆毅强太多,角色的深度使然。

这里我还不得不提邓超在《烈日灼心》里面的一段表演,就是邓超演的那个角色在面临安乐死死刑的那段表演,真的是震撼人心,把一个人临死前的很多的内心活动都演出来了,从他抽搐扭曲的表情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感染观众,那种绝望窒息的气息,我反正当时看的都懵逼了,全程是屏住呼吸看的,虽然最后被剪掉了,但是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非常值得一看。

因此演员的表演就必须符合角色的性格,特质,说话的神态语气以及在情节中的各种表现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甚至是可以感染观众,推进剧情。所以演员的演技就必须收放自如,因为要为剧本的发展和推动情节服务。

一部剧的好坏,是剧本,导演,摄像,演员和后期的合力的结果

同时演员的表演最终呈现还和最后的剪辑等后期有关系,因为后期把握了整部剧的节奏和剧情和整部戏的情绪的流动。只有有恰到好处的情绪的流动和节奏的把控加上恰到好处的表演才能把观众代入到戏里面去。演员你演的再好,剪辑把20集剪成了40多集,明显节奏就拖沓了很多了,这是很影响观感的。一个五分钟的情绪戏,你非要剪成十分钟,可不就让观众出戏了么,这事不能怪演员。

这也是为什么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获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是经过哈维·韦恩斯坦重新剪辑后的剪辑版本,和导演的原版比起来就完全不一样。这种情况我在看《天堂电影院》的时候也有相同的感受,获得奥斯卡的版本和后来的导演加长剪辑版给人带来的观感也有很大差异。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拍的好?仅仅是演员演得好吗?就最后一幕来看,老年rose梦中的场景,镜头怎么推,音乐怎么起,这些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影响观感的。

还有演技这种东西是多方合作的结果,演员拿到剧本首先要做的是和导演进行沟通,一个好的导演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演员的潜质。会知道什么样的效果最好,心里完全是有谱的,这样导演会主动引导演员如何使劲。调教功底好的导演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演员自身最自然最符合角色的那一面,同时还会藏拙,能够掩盖演员自身不成熟,不自然的那一面。所以,为什么你看看同样是赵本山,同样是打酱油的角色,为什么在《一代宗师》里面要远远比在《三枪拍案惊奇》里面演的好的多?张艺谋调教演员方面远远不如王家卫。(《长城》我是全程出戏看完的,所有演员包括马特戴蒙,刘德华,张涵予,彭于晏我看着都出戏 = =)

同样演员也会受到和她演对手戏的演员的影响,有好的影响也会有坏的影响,一个出色的演员是会为了照顾剧情和整部剧的整体的观感而主动降低演技的,因为两个演员差距太大是会容易让观众出戏的,两个人差不多才是刚刚好。

而好的演员在一起,能够激发出很多想法和火花,对各自的角色的塑造绝对有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借用高晓松的一句话,好的演员就是会演戏(说的是金城武),好的演员能够知道机位在哪里,自己在镜头前面表演在最终呈现的效果上面会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能够应对自如。



海桑的大西瓜


作为多年的影视迷来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

演技是由演员的姿态、动作、声音、神情表达某个角色或者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简单来说:就是你演什么就应该像什么、表演的技巧。

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是否优秀一部分是由剧本决定,剧本是否吸引人能否抓住观众的心理很关键。大部分剧情其实是经过层层把关,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些优秀的作品。所以演技的好坏才是决定这部剧或者电影是否是成功的。那我们怎么去分辨演技的好坏呢?

我们知道人在传递信息时说话其实只占了一半都不到的一部分,形体占的比重也很大。表演哑剧也是表演系的传统训练和考试科目。早在默片时代,没有对白,形体表演和表情几乎就是全部。

而直到今天,形体表演也依然是中高级表演技巧。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报导,某电影导演带领该片主要演员进行某种体验,或某演员为演好某个角色特地训练了几个月。

再次是情,表情。坦白的说,表情表演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从演技的角度来说,表情过于给力并非是好事。像金凯利那样的表情帝也依然不受奥斯卡的待见,原因就是表情过于丰富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演员叫“偶像派”,他们是卖脸的,但不奉送脸上的表情,男的通常是扑克脸,女的通常是甜腻脸,他们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那是因为他们的粉丝只要看到那张脸就够了。

而演技派演员切忌这种偶像脸,因为这是会自毁前途的,除非能像莱昂纳多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变残。演技派需要的,是像汤姆汉克斯和罗伯特德尼罗这样的普通脸。

最后,意,意境,这是台词、形体和表情的融会贯通。

很多的影帝影后们,比如说陈道明,他们为什么能够被人记住被人称赞而名留贵圈。不是靠人气也不是靠颜值,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演技。





一个90后老阿姨的回忆


很多人说刘德华只是偶像派,但我最近看了很多刘德华电影,许多角色都令我很喜欢,印象也很深刻,那么这些说刘德华演技不如梁朝伟周星驰等大咖的,都有什么人呢?演技就是观众的认可,票房的保证,刘德华红40年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愿陪我偶像刘德华到老。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