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梅說丨需要下架的不僅僅是“少兒不宜”的廣告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一些視頻APP中,動畫片、幼教課、小學網課等少兒類視頻內容中卻出現了“少兒不宜”內容,這些內容“涉及網遊、血腥暴力,有的廣告言語露骨、粗俗下流甚至涉嫌色情”。

想必許多身為父母的人看到這樣的報道,都會深吸一口涼氣,趕緊看看自家孩子是否瀏覽過這樣的視頻。別怪爸媽們神經緊張,疫情爆發期間,困在家中的“神獸”們對於各類視頻APP的依賴明顯大增,難免或多或少地接觸到這樣的“少兒不宜”。誰能想到原本想讓孩子學知識、長見識的APP還能變成“潘多拉魔盒”?

辣梅說丨需要下架的不僅僅是“少兒不宜”的廣告

辣梅說丨需要下架的不僅僅是“少兒不宜”的廣告

抗疫期間多少行業停擺或受重創,視頻類產品卻因禍得福迎來一次難得的“風口”,尤其是少兒群體增加了不少。不過機遇與風險是並存的。少兒群體粘性強,爸媽們捨得花錢,是APP喜歡的優質用戶,但同時也不能忽視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需求。因為少兒缺乏辨別、甄選的能力,這就要求父母和社會為其把關,儘可能地將優質、純淨的產品帶到孩子眼前。這種責任於父母而言是一種保護孩子的天性,對企業而言就是一把尺子,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社會責任感的尺子。

曝光報道一出,各家APP迅速把“少兒不宜”的廣告給下架了。如果總是被動地等待外部力量的監督,而沒有由內而外的意識,那麼這一次的錯誤被“下架”了,下一次的錯誤也許就在不遠處等著。就此次事件看,早已用大數據將用戶各種信息瞭解個底兒掉,總能投你所好推薦產品的網絡企業,要避免少兒群體看到“少兒不宜”廣告根本就是易如反掌的事。這麼容易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從根上看就是缺了社會責任感。

辣梅說丨需要下架的不僅僅是“少兒不宜”的廣告

要從根源解決問題,就需要需要企業主動意識到自己身上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感,在賺流量分紅利的同時,把好應把的關。你要完全沒有這種意識,再迅速的“下架”也只是“亡羊補牢”,已經丟了的羊還是找不回來。這樣一來“風口”反而會變成“坑”,自己坑自己又何必呢?

當然,社會責任感對於企業不是一個必需品,無論是工商、稅務都不會要求企業必須有社會責任感才能開門營業,但對於想長遠走下去的企業,無論被迫還是自願,社會責任感都是必選項。所以,需要“下架”的不僅是那些“少兒不宜”的廣告,而是一種缺乏社會責任感的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