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3万名摩伊解武装分子向菲律宾政府投降?

笑着看你一次


很多人可能对于“摩伊解”这个组织比较陌生,笔者在这里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组织的全称叫做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是菲律宾规模最大的伊斯兰反政府民族武装;该武装组织一直谋求独立,企图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非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

2012年的时候,该组织宣布已和菲律宾政府达成共识,将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次国家”。所谓“次国家”,指的是本国内仅次于最高政府的第二级政治实体。不过,这种政治妥协并没有彻底化解摩伊解和马尼拉之间的矛盾。

杜特尔特上任后,也非常重视长期盘踞在这一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势力。不过,相比在禁毒上强硬的铁腕政策,杜特尔特对摩伊解组织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心。

一方面,杜特尔特表示希望联合摩伊解武装共同对抗在本国实施渗透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另一方面又承诺会给摩伊解武装人员等同于政府军的待遇,甚至帮助他们修建房屋。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杜特尔特去年还亲自出席了该武装控制下的自治区过渡政府成立大会。

当时在大会上,杜特尔特再次向邦萨摩洛自治区人承诺:在自己任期结束前,他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摩洛人谋福利、推动这一地区的和平进程。

而在最近的采访中,摩伊解领导人兼邦萨摩洛自治区首席部长哈吉·穆拉德·易卜拉欣就对外表示:自己已经下令三万名武装成员放下武器,向杜特尔特政府投降。

坦白而言,易卜拉欣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满意杜特尔特政府给出的筹码。

杜特尔特不仅给予这一地区全民公投的权力,同时还为该地区专门出台了一项《邦萨摩洛基本法》;该法案进一步扩大了菲律宾南部的自治区范围,还赋予易卜拉欣领导的自治区政府包括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税收财政等在内的诸多自治权力。

当然,杜特尔特在付出的同时也希望有所收获,而他的诉求也很直接:即易卜拉欣自治政府可以拥有行政、财政和司法自治权,但不得拥有警察和军队。所以说,此次摩伊解大规模投降菲政府,实际上是易卜拉欣在履行自己与杜特尔特之间的锲约。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据菲律宾媒体近日报道,3万名伊解武装分子正式缴械向菲律宾政府军投降,伊斯兰解放针线武装领导人、莫罗过渡政府主席哈萨·易卜拉欣向媒体正式宣布向政府军投诚,这三万名武装分子的投降不仅仅为杜特尔特的强硬扫毒反恐行动打下了短暂的句号,也为杜特尔特缓解了很多压力。
据悉,易卜拉欣在2003年开始成为伊斯兰解放阵线的领导人,后来将这支武装扩展到了数万人兵力,在菲律宾南部雨林打游击战,菲律宾的这些叛军武装长期接受极端组织和伊斯兰国的扶持,在菲律宾不断坐大。杜特尔特上台以后丝毫没有手软,不断的强硬打击,去年开始进展顺利,这次一次性让三万人缴械投降,为菲律宾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对于
总统杜特尔特来说不仅仅是国内反恐上的卓越政绩,同时也大大缓解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就在2月27日杜特尔特告诫美国,没有美国菲律宾也可以和叛军武装战斗下去,甚至考虑驱逐美国,禁止其驻扎在菲律宾。这次的大胜仗也狠狠打了长期以来抨击杜特尔特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脸,证明杜特尔特的铁腕反恐在菲律宾是可行的。


标枪毒刺


在3月15号菲律宾伊斯兰解放阵线武装领导人哈萨·穆拉特·伊卜拉欣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该武装组织对菲律宾政府投降,现在已经和杜特尔特政府步入了和平建设的进程。

在当天菲律宾伊斯兰解放阵线领导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组织大约有3万名叛军武装分子放下武器,准备向杜特尔特政府投降,这些人在菲律宾南部的森林中打游击,在这几年逐渐扩张到数万人的军力,现在这个领导人表示他能够很快的适应政治生活,不负菲律宾人民的希望。

自从去年以来,菲律宾清剿叛军武武装分子进入了高峰期,这些武装分子盘踞在棉兰老岛中部地区,对平民和游客进行绑架,所以菲律宾开展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出动了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在去年3月12号击毙了9名武装分子,菲律宾方面三名士兵阵亡,叛军势力表现的相当强硬,在去年11月12号右路接菲律宾中部的东萨马省,在这个地区侧重了一个爆炸事件。

现在这些叛军终于投降,可以说菲律宾在军事方面取得了一次比较大的胜利,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在没有美军的军事援助的情况下,菲律宾政府也能够和派军武装作战,对于美国之前对禁毒运动的批评,菲律宾方面深感愤怒。现在仍然不会向美国寻求帮助,最近杜特尔特拒绝参加东盟会议。尽管叛军武装势力比较大,但是菲律宾方面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菲律宾南部问题,现在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当然菲律宾南部的其他叛军武装势力仍然存在,这次的和平条约签订,对整个菲律宾的叛军武装形成一种震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