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除了忍气吞声、公开道歉、这样做更聪明

孩子被欺负了,除了忍气吞声、公开道歉、这样做更聪明

小朋友之间有争吵和打架、似乎是免不了的事,但身为家长,看了真是心疼。是要找老师评评理?和对方妈妈谈清楚?还是要对方小朋友道歉呢?


一位妈妈的真实困扰……..


就读幼儿园大本的彤彤这几天总是带着被抓伤的伤口回家……


第一天老师似乎是没有发现,我把这件事写在连络簿上,虽说小朋友吵架、打架难免,但衷心希望这只是单一事件,也希望老师可以多加注意。


结果第二天放学时,彤彤人还没到家,我就接到老师打来道歉的电话,彤彤再次被抓伤了…


看着红肿流血多处小伤痕,身为一个妈妈实在是真的很不舍与难过,甚至是有点生气。


教过彤彤碰到这种状况时要大声说不要、躲开,或者跟老师说,但似乎无效,气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退缩,也气对方家长没把孩子教好。我到底该怎么办?


孩子被欺负了,除了忍气吞声、公开道歉、这样做更聪明


小朋友之间有争吵和打架、似乎是免不了的事,但身为妈妈,看了真是心疼。是要找老师评评理?和对方妈妈谈清楚?还是要对方小朋友道歉呢?以下有些具体的方向可供参考(思考):


面对老师


有没有主动处理事件、并主动告知家长?老师是否忙的过来、能清楚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老师处理的态度是公正、公平、公开?有没有尽可能还原事件、厘清真相、并要两个孩子互相道歉吗?(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能否担任桥梁及翻译机、让孩子之间更多彼此认识甚至可以好好的和好?


孩子被欺负了,除了忍气吞声、公开道歉、这样做更聪明


面对对方家长


避免指责,选择相信、采取「合作」的态度。其实每位家长都是为自己的孩子好,所以有时难免护短,也可能有盲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问题;鼓励妈妈选择相信,并尝试不带成见的跟对方家长对话、沟通,例如:「某某妈妈,我相信某某应该不是故意的,不晓得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也许就能解开误会,甚至为你赢得一位伙伴,一起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给彼此的孩子。例如:借此机会与对方家长约好定期带孩子分享自己喜爱的玩具且交换玩,一来我们能够有实际观察孩子与人互动方式的机会,更能够从中引导,孩子自然而然也能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人相处。


孩子被欺负了,除了忍气吞声、公开道歉、这样做更聪明


面对其他孩子


选择接纳、包容。现在人孩子生的少,大多数都是独生子、独生女,不妨把其他孩子当成自己孩子的手足吧!试想,如果家里面哥哥跟弟弟吵架、打架,我们会要弟弟永远不要理哥哥吗?所以面对其他孩子,我们要小心别给他贴标签,就像我们也不希望别人给自己的孩子粘贴标签一样。


面对自己的孩子


孩子受伤、需要给予关心和安慰,也要肯定孩子没有报复或给老师带来麻烦;教导孩子、也许对方还没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可以给他多一些时间;焦点不要放在被欺负的事情上。我们需要教孩子「自我保护」、却不要过度。因为生活中充满了跟我们不一样的人,也许有的好相处、有的比较困难,我们总是需要学习和不同的人相处。另外,也可以小小反省一下,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太白目、踩到别人的地雷却不自知呢?


育儿小叮咛


前阵子有一则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某家长因认为孩子遭受同学霸凌且不满校方处理方式而登报,要求校方、同学致歉,否则将提告处理,此举引起相当多的争议与讨论。在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能帮孩子处理多少事?能为孩子挡去多少风雨?还是我们可以选择给孩子空间,从中去面对、体验、学习?你选择哪一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