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匪浅:先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更顺畅

每一次孩子犯错的时候,李女士都会语重心长的跟孩子讲道理。她一直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孩子真正改正问题,可是孩子听完了之后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虽说李女士总是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但孩子仿佛是强打着精神听自己的妈妈念经一样。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父母都因此而感到困扰。为什么孩子往往听不进去自己讲的道理呢?

受益匪浅:先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更顺畅

01、费尽唇舌无果,只因与孩子脑思维有关

具体形象思维受到了限制,因此使得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去听任何道理。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表示过,孩子的心理成长在7岁前是比较具象化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无法听进去直白的说教理念。所以在这段时间下,孩子只能对具体事物表示理解,对于抽象化的理念只能算是误打误撞,并不能够更轻易的理解关于抽象化的理念。

在日常或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来印证这个问题。就好比我们拿出了三个东西,分别叫A、B和C。A的个子比B高,B的个子比C高,那么谁才是个子最高的呢?孩子可能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可是我们当拿出三个物体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回答出来到底是哪个物体会比较高。

关于这样的问题,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家也做过一个这样的例子。这位心理学家问孩子:“3+2等于多少?”孩子听到了之后并不能做出任何解答。接下来心理学家问道:“你有三个苹果,妈妈这个时候又给了你两个苹果,现在你有几个苹果?”孩子不假思索的直接说道:“5个!”

由此可见,对于幼年时期的孩子来说具象化的东西更容易被理解,可父母们却总是喜欢用自己的一套来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小的时候才进步缓慢。不论是讲道理还是抽象的教育方法,这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説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受益匪浅:先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更顺畅

02、那么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1.教育趣味化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方法,因为有很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使用一些方法,所以导致教育孩子时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根本就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有些家长即便是总是跟孩子讲一些大道理,但也仍旧没有办法让孩子去理解。会发生这种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在给孩子教育的时候,内容太过于无聊,导致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的仔细的去思考,也不会将这些道理和自己所做的事情联系到一起。所以这样的话,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出现任何作用,甚至还会因此出现很多使家长意想不到的反效果。


所以家长要懂得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要将教育趣味化。并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明确的指出孩子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去改正,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小孩子都爱看动画片,其实动画片主要存在的目的,不是诱导小孩子,而是教导小孩子。因为动画片中有很多的道理都是通过另一种方式传达给孩子的,远比我们要讲大道理好很多。所以给孩子看动画片,也是一种趣味教育孩子的方式。

受益匪浅:先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更顺畅


2.让孩子自己选择


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做错事情,也总是喜欢去干预孩子的决定和选择。所以导致孩子因此做了某些事情,总是没有按照父母所预期的那样去完成,甚至经常让父母失望。也许很多家长都认为是孩子无能认为是孩子不听话,但实际上家长有没有想过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呢?


家长有没有想过是自己干预了孩子的决定,替孩子做了选择,才会导致这种事情发生呢?我们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其实我们并不是主导的位置,我们和孩子处于平等的状态。如果家长一直都将自己摆在孩子的上方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不会起到教导的作用,孩子也无法更好的去接受父母的教导。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虽然他们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但这正是他们成长的一次机会。

受益匪浅:先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教育才更顺畅


3.榜样作用


尤其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只要道理到位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在教育孩子时,这样的方式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我们不应该去逼迫孩子,而是要让孩子变得自觉起来,这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真正所达到的目标。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以听逼迫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完成一些行动,不如起到榜样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要求孩子之前,父母应该要自己先达到。又或者我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故事或者是虚拟一个人物,让孩子去将这样的人物当作是榜样。一旦孩子在心目中有了榜样,这个时候榜样的作用远比父母的教育要大很多。


其实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难的事情,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办法,这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才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那些永远找不到办法,只会用固定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所以有的时候家长与其去责怪孩子,不如试着寻找教育孩子的真正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