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1756年8月27日,欧洲持续了8年的和平被腓特烈大帝打破,他率领7万普鲁士军队入侵萨克森。因为此时的欧洲国家正在密谋包围普鲁士,而萨克森选侯国是这个联盟中的马前卒。腓特烈大帝从来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他不想等到敌人做好准备的时候在进行防御作战,因此当他察觉到危险的时候就率先出手了。普鲁士王国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地方,周边没有可以防御的有利地形,如果其它国家联合起来从四面八方进攻普鲁士,那么普鲁士绝对是挡不住的,只有在其它国家还没准备充分的时候主动出击,才有一线生机,因此腓特烈大帝率先入侵了相对弱小的萨克森。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战役前的部署:

他原先的计划是以萨克森为跳板,继续向东南进攻,直到打通进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大门,他本想运用这个突然性的速攻战术击败奥地利,因为奥地利是这个联盟的核心。但是却在科林战役中被奥地利军队击败,普鲁士军队因此损失了1.3万人,这使得腓特烈的速攻计划破产。科林战役结束后,那些摇摆不定的德意志诸侯国迅速向奥地利靠拢,并且组建了一支联军。本来大家都有点怕普鲁士的,而现在普鲁士兵败,正好可以联合起来围剿普鲁士。普鲁士现在面临的局势很严峻,在东普鲁士只有2.6万名普军阻挡8万沙俄军队的进攻;瑞典有1.7万人横渡波罗的海,在波美拉尼亚登陆,瑞典军队其实有点怵普鲁士,他们不想直接面对腓特烈,只想在波美拉尼亚抢掠一番,但是腓特烈仍然留下了1.1万人用于防御;而在西里西亚防守的普军要面对10万奥地利军队的进攻,这几乎是防守的普军的三倍兵力;法军和德意志诸侯国联军有10万多人由黎塞留率领进攻英国国王的属地汉诺威选侯国,这个地方由英国的坎伯兰公爵防御,但是他却不是法军的对手,一旦汉诺威被法军攻占,那么普鲁士也将会遭到攻击;另一路法奥联军由苏比兹亲王率领进入萨克森,正向普鲁士首都柏林逼近。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虽然情况危机,但腓特烈还算冷静,他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战况,决定先打败苏比兹亲王的法奥联军,毕竟自己的首都最重要。在跟苏比兹亲王交战之前,要防止另一路法军黎塞留的增援。为此,他先派人给正在汉诺威选侯国洗劫的黎塞留送去了10万塔勒,用金钱贿赂黎塞留,希望他能按兵不动,法军的元帅黎塞留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在这种关键时期他居然接受了腓特烈的贿赂。现在,腓特烈基本的作战条件已经达到了,只剩跟苏比兹亲王的法奥联军开战了,腓特烈立刻挥师跟上苏比兹的法军。正在这时,留在西里西亚防御的普军遭到了重创,他们被道恩元帅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击败,只能龟缩回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而后由于普军防线崩溃,道恩元帅准备让他的手下哈迪克伯爵带兵偷袭柏林,哈迪克伯爵率领3500人从普军崩溃的防线上渗透进去,通过急行军一路赶到柏林城下,很轻松的就攻克了柏林。这下炸了锅了,腓特烈后院起火,他急忙率领部分人马回去救援,而哈迪克伯爵他只是索要了大笔赎金后,就从柏林撤走了,他心知肚明,如果不撤走,等到腓特烈回来他想跑也跑不了 。腓特烈率军救援走了一半,听闻此消息,心知即使赶回柏林也无济于事了,因此又重新回头,继续追赶苏比兹亲王的法军。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追赶法奥联军:

此时的苏比兹正率法奥联军跟普鲁士的凯斯将军对峙,听闻腓特烈赶回来了,苏比兹亲王决定掉头走人,撤到萨尔河一线。腓特烈跟凯斯合兵一处,共计约2.2万人,两人追至萨尔河一线,腓特烈本想出兵攻击法军的前哨阵地,但是苏比兹亲王居然放弃了萨尔河防线,他捣毁萨尔河上面的桥梁,撤至萨尔河北面的米谢尔恩。苏比兹亲王有4万多人的法奥联军,本不应该怕腓特烈的,如果他依托萨尔河这个天然的屏障,只需要把守住上面的桥梁就可以阻挡腓特烈的进攻,但是这货太怂了,居然白白让出了萨尔河防线。腓特烈命人修复萨尔河上面的桥梁,渡河后,他首先出动1500人的骑兵去偷袭苏比兹亲王的法奥联军,这一点其实是没问题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腓特烈现在刚刚渡河,防线还没有建立稳固,出动一部分骑兵偷袭敌军,可以防止法奥联军的率先攻击。但是让腓特烈没想到的是,苏比兹亲王的四万多人居然趁夜转移了,别说腓特烈吃惊,就连法军内部都一片骂娘之声,苏比兹这货太怂了,明明己方势大却一撤再撤,如果前面趁腓特烈过河的时候进攻,那么十有八九腓特烈是扛不住的。半渡而击之这是兵法上的战术,意思是趁敌人渡河渡了一半的时候,主动发起进攻,这时候已经渡河的敌人防线不稳,而后面正在渡河的敌人毫无办法,这是最佳的进攻机会。虽然腓特烈是从桥上走的,但是在这个线列排队的时代,一切都要靠阵列,苏比兹亲王只需要等到,一半的普军过桥,趁他们阵列不稳的时候主动发起强攻,兵力过少的普军前锋部队有很大的机会被法军击溃。可惜苏比兹亲王不懂什么叫半渡而击之。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罗斯巴赫战役双方的进军路线,红色是法奥联军


罗斯巴赫战役开始:

这场战役发生在萨尔河北面,这是一处开阔的平原地带,几乎没有什么掩护。腓特烈的普军以罗斯巴赫村为防线的中心呈南北方向布阵,而苏比兹亲王的法奥联军在他的西面,也是南北方向布阵,两军一马平川。但是腓特烈有个小优势,他占领的这个罗斯巴赫村在一个低矮的土岭子上面,地势要比法军的阵地高,站在罗斯巴赫村的房顶上能够把法奥联军所有的动向都看在眼里,可以说这是一个战场的制高点,真不明白苏比兹亲王为什么不在这里设防。苏比兹亲王一直认为腓特烈远追而来是为了主动进攻他的,可是腓特烈并没有,经过法奥联军的侦察,苏比兹很确定腓特烈是在防御。因此他胆子大了起来,跟将领们一商议,决定主动进攻,既然咱们人多那就主动出击,而且还要防止腓特烈逃跑,因此法奥联军决定迂回到腓特烈的侧翼和后方进攻他,这样可以迫使腓特烈远离萨尔河上面的交通要道,切断他的逃跑路线。说实话我真不明白他们怎么想的这么简单,腓特烈在前面一直都是追着苏比兹跑的,甚至都主动出击,为什么现在苏比兹他们会认为腓特烈是在防御而且还会逃跑呢?

总之法奥联军就是这么认为的,苏比兹亲王命令一部分法军骑兵前出到普军阵前3英里处,以监视普军的动向,因为苏比兹亲王他们准备迂回包抄腓特烈。法奥联军他们分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是奥地利和德意志诸侯的骑兵,中间是法军和各诸侯们的步兵,最后的是法军骑兵。他们大张旗鼓的沿着萨尔河从西往东前进,腓特烈在他们北面的罗斯巴赫村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经过腓特烈的分析,他认为法奥联军是准备迂回到他的侧后方切断他跟萨尔河之间的联系,并从后方发起进攻。为此腓特烈决定,全军向侧翼和后方回撤,也就是罗斯巴赫村的东边,东边有两个小山丘,一个叫贾纳斯山,在东边的那个叫波尔曾山,是这里为数不多的高地。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罗斯巴赫战役


腓特烈命令他的骑兵将军席德里兹将军率领38个骑兵中队先行出发,普鲁士的骑兵中队相当于骑兵营,每个中队正常编制是120人,但是由于他们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过,因此并不是满编状态,但是38个骑兵中队也有约4000人;于此同时腓特烈命令他的弟弟亨利亲王率领七个步兵营继续留在罗斯巴赫村以保护他们的侧翼,七个步兵营人数在3000多;然后腓特烈带领余下的部队前往东边的那两处高地。因为普鲁士军队训练有素,全军上下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迅速收拾好行军帐,开始向东边前进。这一切被苏比兹他们看到了,他们天真的以为腓特烈是要带领普军逃跑,要不然哪有这么快的速度,因此法奥联军也不管什么行军纵队了,呼呼啦啦的往东边的那两处高地追去。

此时双方的部署是这样的,普军从原本的南北向防线,改成了东西向防线,普军的4000骑兵在罗斯巴赫村最东边的那个波尔曾山,普军的主力部署在贾纳斯山,山上还有普军的重炮阵地,罗斯巴赫村有七个营的普军步兵,两座山和罗斯巴赫村呈东西向分布。而在贾纳斯山和波尔曾山以南,萨尔河以北,是苏比兹亲王的法奥联军,此时他们正在呜呜泱泱的往贾纳斯山追击,因为怕腓特烈跑了,所以他们加紧速度,基本没有什么阵型可言,总的来说是呈三个大纵队,右边是奥地利骑兵和诸侯国骑兵,中间是大队的步兵,还有一些骑兵在左边保护着。这是典型的进军部署,步兵在中间,两翼是骑兵,因为步兵需要列队进攻,怕遭到对方骑兵的突击,因此两翼需要己方骑兵的保护,另外后面还有10个中队的预备骑兵。因为他们在急行军,所以阵型早就乱了。其实苏比兹的法奥联军是想用斜行战术来进攻腓特烈,最开始的时候,苏比兹派出的那一部分骑兵,一边是用来监视普军的动向,一边是用来吸引普军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保护己方部队的迂回进军。斜行战术注重一个突然性,但是苏比兹亲王他们的行军是大张旗鼓的,完全没有隐蔽性可言,他们一开始的斜行战术就错了。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在法奥联军前进的时候,因为骑兵行军速度快,因此苏比兹亲王把后面10个中队的预备骑兵调到前方,来快速追击“逃跑的腓特烈”,但是全军这么多人都在快速行军,你调兵遣将显的更加的混乱。普军的4000骑兵率先发现了战机,他们从波尔曾山冲下来,快速列好冲锋阵型,向散乱的法奥联军进攻。法奥联军的右翼骑兵此时还在快速行军,根本没有时间摆好阵型,因此完全阻挡不住像墙壁一样撞开的普军骑兵。普军骑兵冲进法奥联军的步兵中间打开杀戒,他们冲过然后迅速调头重新组队再冲回来,来来回回冲杀了四次。把本就散乱的法奥联军打的更乱,而在罗斯巴赫村的7个普军步兵营也看到了战况,迅速向领先的法军进攻,以此来支援普军骑兵。此时贾纳斯山上的普军重炮也开始发威了,同时普军的主力部队也开始向前推进。现在的场景是这样的,从罗斯巴赫村攻来的七个普军步兵营攻击联军的左翼前方部队,从贾纳斯山上冲下来的普军主力攻击联军的前方,而普军的重炮正在轰击联军,这些重炮打乱了联军步兵的阵型,因此左前方的联军正在往后撤,而后方的联军正在往前进攻,他们自己就挤作了一团。而原本已经冲杀了四次的普军骑兵,正在法奥联军的东南方向重新组队,然后向联军的后背发起了进攻。因此法奥联军大溃,普军只阵亡了165人,伤了376人,而联军则损失了3000余人,被俘虏了5000余人。

普鲁士军队的辉煌:罗斯巴赫战役中的战术运用

骑兵冲击


我们来看一下腓特烈的部署,其实这也是一个斜行战术。因为法奥联军呈南北向,他们进军的头部也就是北边,就相当于联军的一个侧翼,而这个侧翼就处在普鲁士军队进攻的点上。腓特烈把所有的军队都用于进攻这个侧翼就使得联军大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