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託經理參考】新冠疫情下艱難復工的信託業面臨複雜局面

一週重點關注:

● 統計局:2月CPI同比上漲5.2% PPI同比下降0.4%

● 央行:3月16日定向降準 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 疫情加劇房地產弱肉強食生態,行業龍頭料發力併購加速洗牌

● 國務院“下放”永久基本農田轉建設用地審批權

● 證監會: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 央行再出招 引導銀行“降息”!高息攬儲整改升級

● 百億私募抓住疫情下行業機會 智能汽車產業鏈受關注

● 全球資產暴跌之際,中國資金開始悄然出海

● 疫情之下有信託產品逾期 多家信託公司開展風險排查

● 2月房地產信託暴跌近五成,工商企業類信託大增2.49倍

● 民生信託兩高管任職獲批覆 華宸信託副總任職資格被否

● 方正證券2.3億信託資金遭挪用或無法追回

● 外貿信託“消費金融”業務被指暴力催收涉訴百餘條

●【觀察】房地產信託“大滑坡” 影響有多大?

●【觀察】對當前經濟和市場的十二個判斷

一、財經視點

■ 統計局:2月CPI同比上漲5.2% PPI同比下降0.4%

2020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2%。其中,城市上漲4.8%,農村上漲6.3%;食品價格上漲21.9%,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7.9%,服務價格上漲0.6%。1-2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3%。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4%,環比下降0.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3%。1-2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0.4%。

點評:顯然,疫情影響了CPI的走勢,也使未來CPI的變化面臨複雜局面。但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正常生產和生活的恢復,CPI還是會降下來。

■ 央行:3月16日定向降準 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3月13日,從人民銀行官網獲悉,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點評: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有助於實現精準紓困。隨著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落地,將釋放資金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領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提升金融紓困的精準度。同時,資金面的寬鬆還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預計3月20日LPR將進一步下降,從而帶動企業融資成本下行。

■ 國務院“下放”永久基本農田轉建設用地審批權

3月12日下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國發〔2020〕4號),在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前提下,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賦予省級人民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一是,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二是,試點將永久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和國務院批准土地徵收審批事項委託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點評:此次土地審批權下放,由從“自上而下”指標分配轉為“自下而上”供需撮合,有利於解決指標浪費和低效問題,有利於放鬆對大城市“發展空間”限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規模對一個地方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具有直接影響,本次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將有利於優勢地區獲得更大空間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 疫情加劇房地產弱肉強食生態,行業龍頭料發力併購加速洗牌

中國房地產市場自去年來已經歷融資強管控、現金流承壓、數百家房企破產清算的壓力,而在疫情影響下,大量項目停工和樓盤限時促銷打折,正使得行業加速優勝劣汰。頭部房企有望繼續發力併購困境地產以角逐行業龍頭地位。提供房地產行業數據的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稱,去年境內房地產公司完成收併購事件約333宗,涉及交易金額同比上升超30%,達2960.6億元人民幣。行業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經濟的大背景下,行業資金鍊將進一步承壓,預計2020年行業收併購規模將大幅超過去年。

點評:

疫情對行業的衝擊是普遍性的,短期內頭部開發商可能也需要喘息,令併購速度放緩,但長期來看湧現出來的機會肯定會更多。行業集中度提升將帶來的困境地產併購機會持續增加,這一趨勢甚至會擴大化,後續包括百強榜單上的房企出現被併購也不奇怪。

■ 央行: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9057億元 M2同比增長8.8%

3月11日央行發佈2020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03.08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個和0.8個百分點。此外數據顯示,2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57億元,同比多增199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減少413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450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71億元。

點評:2月金融數據不具有代表性。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實體融資恢復,向實體資金投放渠道轉為順暢,信貸社融將恢復到同比增長狀態。

■ 美股二次熔斷現“多米諾”效應 恐慌蔓延全球資本市場

全球投資者再次見證了美股的歷史性時刻, 美國時間3月12日,美股開盤重挫,在該周內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恢復交易後,美股跌勢不減。截至當地時間3月12日收盤,道指跌9.99%報2352.6點,創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收於2480.64點,跌9.5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於7201.80點,跌9.43%。恐慌情緒蔓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連鎖反應。海外市場方面,英國富時、法國CAC和德國DAX分別下跌10.87%、12.28%和12.24%。

點評:對於外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導致短期跟隨調整壓力加大,短期海外市場已經超跌,未來海外救市政策會密集落地。但若外圍流動性危機解除及用強有力的政策刺激後短期或將反彈,預計國內A股將有所修復。

■ 國內油價或迎史上最大跌幅!一箱油省約40元

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因石油價格戰暴跌,3月9日創199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後,繼續在30美元/桶上方的低位徘徊。據金聯創測算,截至3月11日第六個工作日,參考原油品種均價為43.98美元/桶,變化率為-18.14%,對應的汽柴油應下調700元/噸。若屆時國內成品油每噸降價千元,以一般私家車油箱50L容量計算,未來加滿一箱油將可節省約40元。

二、同業新聞

■ 證監會: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證監會13日消息,按照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統一部署,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要求,經統籌研究,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

點評:隨著提前放開限制,外資機構將加速進入國內市場,從而加劇各大機構之間的競爭,尤其是在投行業務、高端及國際化相關業務方面,競爭或將比較激烈。同時,外資的進入也可以促進國內金融機構開放視野,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有條件的機構甚至可以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從而促進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實現躍升,但不可避免的競爭加劇也可能會導致部分金融機構生存更加困難。

■ 央行再出招 引導銀行“降息”!高息攬儲整改升級

央行日前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一是應嚴格執行存款利率和計結息管理有關規定,按規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等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二是指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並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三是將存款類金融機構執行存款利率管理規定和自律要求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

點評: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將有利於銀行負債成本的下降,結構性存款結構真實、表內管理和定價合理的監管方向更為明確。同時,考慮到疫情海外擴散,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可期。

■ 百億私募抓住疫情下行業機會 智能汽車產業鏈受關注

據數據統計來看,2月共有18家百億機構出動調研,涉及上市公司86家,是1月40家的兩倍。調研上市公司最多的前5傢俬募機構分別是高毅資產(25家)、淡水泉投資(20家)、敦和資產(20家)、景林資產(20家)、千合資本(19家)。從調研標的來看,百億機構共同調研上市公司42家,較上月7家調研標的顯著上升。行業佈局較為分散,計算機和醫藥生物行業依舊是關注熱點。調研過程中,機構主要關注智能汽車產業鏈發展趨勢,機構的核心優勢,汽車業務的商業模式,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

■ 保險業期待進一步放開保險資管產品投資寬度

近日,隨著相關政策和各項配套措施的出臺,銀行保險機構投資國債期貨的“東風”已經到來。雖然保險機構暫未進入首批試點,但保險業相關人士預計,大中型險企及保險資管機構正式成為參與者,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實現。近日,銀保監會就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交易面向保險業徵求意見。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日前進行的“百人觀點”問卷調查則顯示,保險業期待進一步放開保險資管產品的投資寬度,特別是帶有對沖性質的期權期貨類投資。

點評:允許保險機構應用國債期貨、場內外期權等衍生工具對沖市場風險,擴充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選擇,提高積極主動管理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 全球資產暴跌之際,中國資金開始悄然出海

新冠疫情讓全球颳起金融風暴,主要股指紛紛以最快的速度步入熊市,隨著海外資產價格大幅下跌,中國境內投資者正悄然出海,試圖在危機中覓得機會。中國資本加速走向海外可以從一些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基金近期公告看出跡象。受外匯投資額度限制,華寶、易方達和南方基金等均暫停了相關QDII基金申購,大成基金也宣佈提高單日投資門檻。除了QDII以外,中國投資人還可以通過港股通等渠道買入境外資產。截止週四,港股通連續14個交易日淨買入,累計達到699億港元,週四的127億港元是歷史新高。

三、信託動態

■ 疫情之下有信託產品逾期 多家信託公司開展風險排查

華東某信託公司人士稱,據他了解,現在信託產品受疫情影響延期,投資人還是比較能夠接受,也都能夠理解,公司層面第一時間啟動了風險排查,其他的信託公司應該也都在做。關於信託產品是否可參照銀行進行展期,業內人士認為,首先銀行貸款與信託產品邏輯不同,不能簡單參照。

點評: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採取特殊的處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建議監管層調查行業這方面的情況,並出臺具體的指導意見,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總體來看,這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對信託業的影響超出預期,但挑戰與機遇並存,寄望信託業能克服困難,抓住機遇,迎難而上。

■ 2月房地產信託暴跌近五成,工商企業類信託大增2.49倍

用益信託最新數據顯示,由於新產品設立困難復工延遲等影響,2月信集合信託發行和成立規模環比分別下滑24%和44%。其中,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募集規模下滑最為明顯,環比和同比數據均出現腰斬。信託投向細分領域此消彼長。在疫情衝擊下,由於監管鼓勵給中小企業紓困和醫療企業融資增加,工商企業類信託同比暴增2.49倍。

點評:房地產類信託業務預期在疫情過後會有一個緩慢恢復過程,疫情衝擊下特別是部分區域的房地產市場的恢復尚需時日。工商企業類信託增長,一方面可能是政策支持下,給企業紓困資金大幅增長,另一方面,部分防疫相關醫療企業獲得了較大規模的資金支持。

■ 民生信託兩高管任職獲批覆 華宸信託副總任職資格被否

3月6日,從銀保監會獲悉,中國民生信託擬任陳基建為副總裁兼首席風險控制總監、肖燕明助理總裁的申請獲得批准。批覆顯示,北京銀保監局根據有關規定,核准陳基建中國民生信託副總裁兼首席風險控制總監、任職資格,同時核准肖燕明中國民生信助理總裁任職資格。而自銀保監會官網獲悉,華宸信託關於趙澍堂任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請示被內蒙古銀保監局駁回。內蒙古銀保監局在核查趙澍堂的任職申請時發現,自2019年11月至今,趙澍堂任華宸未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存在明顯分散其在華宸信託履職時間和精力的情形。

■ 方正證券2.3億信託資金遭挪用或無法追回

3月10日,方正證券發佈風險事項提示公告,稱其認購的一筆2.3億元的信託資金原本用於房地產開發建設,近日卻發現被受託人中信信託轉身投給控股股東手中,用於向方正集團發放貸款,方正集團又將收到的信託貸款用於代其旗下企業償還前期對中信信託的部分債務。即“借新還舊”。考慮到目前方正集團因債券違約正在重整,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筆2.3億元的資金或難討回。方正證券表示,將積極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與中信信託等相關方談判協商、發送《律師函》、依法提起訴訟、向監管機構舉報等措施,維護公司自身合法權益。

■ 外貿信託“消費金融”業務被指暴力催收涉訴百餘條

近日,投訴平臺聚投訴曝出,外貿信託因暴力催收被消費者投訴。同時本財經記者發現,外貿信託在該平臺的消費者投訴已多達百條。據瞭解,外貿信託被投訴的主要為消費金融業務。有投訴人反饋,外貿信託疫情期間不作為,不按照合同不可抗力條款給予還款延期,反而收取超高逾期費,同時暴力催收給消費者名譽造成損失。

■ 北大科技園16.81億元ABN違約 華能信託為發行載體管理機構

日前,上海清算所和華能貴誠信託有限公司雙雙發佈公告,宣告北京北大科技園建設開發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資產支持票據優先級回售違約。3月6日是“18北大科技ABN001優先級”的回售行權日及付息日,截至當日24時,發起機構未能按期足額支付回售資金,且差額補足義務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及北大資源集團有限公司亦未履行差額補足義務,該期ABN正式違約,涉及違約金額本息合計16.81億元。

■ *ST升達股權遭拍賣無人問津 華寶信託被動接盤成其大股東

*ST升達控股權糾紛不斷,不僅嚴重影響了上市公司經營,且也拖累了股價表現。在*ST升達控股權爭鬥背後,除了新老董事長反覆扯皮外,因當年併購而深入其中的PE也很被動。更值得關注的是,最新控制人華寶信託在其中是最為尷尬的,其原本只是一個債權人,不成想卻因債務人無力償債、所持上市公司股權無人按手而被動接盤成為上市公司控制人。

四、市場觀察

■ 房地產信託“大滑坡” 影響有多大?

2月,只賣了220多億,環比大降近60%,現金流本就緊張的房企,壓力山大!房地產企業需要更多其他的融資,更需要更快速的賣房子,給今年全國地產行業帶來變數。信託融資作為房地產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近期也遇到了許多阻礙。未來房地產融資何去何從?

主要觀點:

1、疫情對信託公司風控部門的現場盡調造成了許多困難,這客觀上增加了信託項目發行的難度,使得信託項目的發行環比下降。而即使信託產品能順利發行,產品的募資也會面臨難題。由於信託產品發行和成立難度的增高,疫情期間,房企轉而尋求其他融資渠道,也更加重視多渠道融資能力的培育。

2、信託融資雖然受阻,但房企的債券融資規模卻面臨較大增長。2月份,越來越多的房企發行國內信用債,包括一般公司債、一般中期票據、證監會主管ABS、超短期融資債券等。

3、除傳統信用債外,“疫情防控債券”也受到眾多房企的熱捧。作為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重要企業支持政策,“疫情防控債”僅要求10%的資金用於疫情防控,同時具有審批快、利率低等特點,一經推出便受到房企熱捧。

4、除加速推進債券融資外,選擇擴大供應鏈融資規模的房企也越來越多。供應鏈融資主要是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融資,據中國銀行證券研報數據,供應鏈融資近兩年在房企開發資金中佔比均超過10%,是房企的第三大融資方式。

5、現在,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結束後,房企銷售額也有望迎來反彈,現金流緊張的狀況有有望得到緩解。

■ 對當前經濟和市場的十二個判斷

對於當前國內外疫情形勢,中信證券研究機構做出了以下判斷:

主要觀點:

判斷一:本次暴跌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完全不同,美股十年牛市謝幕,全球貨幣寬鬆還將被動加碼;

判斷二:目前來看全球爆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概率還不高;

判斷三:爆發金融危機的兩條演化路徑:一是“動亂→經濟停滯→金融危機”路徑。二是“產業鏈破壞→債務違約→金融危機”路徑。

判斷四:一旦爆發金融危機,全球政策應對的難度要遠大於2008年;

判斷五:原油價格有望於6月啟動反彈,預計全年布油中樞在55美元;

判斷六:未來全球還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第一是美國大選,第二是原油價格戰,第三是經濟危機,第四是歐洲政局動盪;

判斷七:中國已基本控住了疫情,經濟前低後高,預計全年增速5.6%;

判斷八:貨幣政策有望在二季度集中發力;

判斷九:財政政策積極有為,將助力基本面快速恢復;

判斷十:當前形勢對中國資產的影響:即便外部金融危機衝擊我國資本市場,出現坍塌式下跌風險的概率也不高,我國或成為全球風險的“避風港”,至少從匯率的角度,人民幣升值的可能性更大。

判斷十一:海外市場暴跌不改A股配置價值,3月是A股全年絕佳的配置窗口;

判斷十二:中國債券市場的利率下行趨勢有望延續至二季度,下半年要警惕債市回調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