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劑——辛溫解表劑

解表劑

解表為主,發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療表證的方劑。

適應證:1.表證,2.麻疹,瘡瘍,水腫,瘧疾,痢疾等初起而見表證者。

主要分為:

1、辛溫解表(辛溫解表藥+宣肺理氣、止咳化痰藥)

2、辛涼解表(辛涼解表藥+清熱解毒、宣肺利咽藥)

3、扶正解表(解表藥+補益藥)


注意事項:1.不宜久煎,2.發汗適度,3.避風寒,禁食生冷油膩,4.禁忌:病邪入裡,麻疹已透,瘡瘍已潰,虛性水腫,吐瀉傷津。


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外感風寒表實證)

桂枝湯(外感風寒表虛證)

九味羌活湯(外感風寒溼,內有蘊熱證)

小青龍湯(外寒內飲證)

大青龍湯(外感風寒重證,兼有裡熱)

止嗽散(風邪犯肺之咳嗽)


麻黃湯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效: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浮緊。

鑑別:麻黃加術湯(麻黃湯加白朮),證屬風寒溼三邪俱重,身疼而無汗。

麻杏苡甘湯(麻黃湯去桂枝,加薏苡仁),證風寒不重,但溼邪化熱,身痛發熱,日哺加劇。

三拗湯及華蓋散都是麻黃湯去桂枝,重在宣散肺中風寒,主治風寒犯肺之喘咳,三拗湯(甘草不炙)為宣肺解表基礎方,治風寒襲肺輕症,華蓋散(麻杏二皮蘇苓甘)主治風寒襲肺,痰氣不利的咳嗽上氣、咿呀有聲證。

特點:麻、杏宣降合肺之性。麻黃開表,桂枝暢達營衛,二者為發汗之精當配伍。


桂枝湯

組成:桂、芍、生薑、炙甘草、大棗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症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舌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營衛、陰陽不和所致之病證皆可使用。

鑑別:桂枝加葛根湯主治外感風寒,太陽經氣不舒,項背強而不適。桂枝加桂湯主治太陽發汗太過,心陽受損,腎水上犯凌心之奔豚病。桂枝加芍藥湯主治太陽病誤下傷中,邪陷太陰,土虛木乘之腹滿,倍芍藥以柔肝緩急止痛。


九味羌活湯

組成:羌活、防風、細辛、蒼朮、白芷、川芎、黃芩、生地、甘草

功效:發汗祛溼,兼清裡熱

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內有裡熱,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或浮緊。

特點:升散加清熱藥,表裡同治。分經論治(太陽羌活,陽明白芷,少陽川芎,少陰細辛,太陰蒼朮,厥陰川芎)。


小青龍湯

組成:乾薑(意在溫肺化飲)、桂枝、麻黃、芍藥、甘草、細辛、半夏、五味子

功效: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外束風寒,內有停飲證,症見外寒(惡寒發熱、無汗、身體疼痛)內飲(胸悶喘咳、痰多、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特點:表裡同治,散中寓收。發汗兼斂汗(辛散+酸收),溫化兼收斂(開中有合)。

鑑別:射干麻黃湯系小青龍減桂枝、芍藥、甘草,加祛痰肅肺,止咳平喘之射干、款冬花、紫菀等藥,小青龍重在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黃湯針對表邪偏輕,痰飲、肺氣上逆等裡證偏重。


大青龍湯

組成:桂枝、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生薑(重解表而用生薑)、大棗

功效:發汗解表,兼清裡熱

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裡熱,症見惡寒發熱,身疼痛,無汗煩躁,脈浮緊。溢飲。

特點:寒熱並用,發中寓補。

鑑別:本方系麻黃湯倍麻黃、甘草,減少杏仁用量,再加石膏、生薑、大棗而組成,發汗之功居解表劑之冠,治療風寒重證,兼內有鬱熱。


止嗽散

組成: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荊芥、陳皮、生薑湯

功效:宣利肺氣,疏風止咳

主治:風邪犯肺之咳嗽證。症見咳嗽咽癢,咯痰不爽,或微惡風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

特點: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