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妞妞媽向小編求助,前段時間,全國人民都被疫情封閉在家中,妞妞的學習也從線下轉到線上,自此孩子每天手機不離手,美其名曰“上網課”,妞妞媽無意中發現孩子打著聽課的幌子和同學打遊戲,妞妞媽告訴孩子注意保護眼睛,不要玩太久,便沒了下文。

又過了幾天,妞妞媽經過連續兩天的仔細觀察,發現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她再也無法平靜地與孩子溝通了,怒摔手機,對孩子大吼一通。後來她仔細想了想,這不只是報廢一部手機的事情,更是自己該反思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和老公總在孩子面前抱著手機刷抖音,孩子怎麼會養成玩手機的習慣呢?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常見?類似的場景可能也正在你的家中上演,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它就像一把無形的手,掌握著孩子的未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待人接物、做事方式、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父母的哪些行為習慣會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呢?今天小編給家長們整理出最容易使孩子養成壞習慣的五種情況,希望能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一、孩子的壞習慣跟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

1、說謊

有些家長告訴孩子要誠實,不能說謊,自己卻在與他人的電話溝通中、與孩子的語言交流中,不經意間暴露出自己說謊的事實,比如家長明明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卻對著電話說自己在外地出差;家長答應孩子考試成績有進步,就給予獎勵,孩子成績提升了,家長卻遲遲沒有兌現承諾。孩子本來認為撒謊是壞毛病,可看到家長不停地表演撒謊的戲碼,把說謊當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就不再覺得說謊是錯誤的行為,孩子也會學著說謊。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2、愛罵人

孩子學說話需要有語言環境,孩子先是用耳朵聽,然後是張口學說話。當父母給孩子吟誦古詩詞、講童話故事時,孩子說出來的就是古詩詞、童話故事,如果家長總是訓斥打罵孩子,髒話連篇,孩子耳濡目染,也一定會出口成“髒”,愛罵人。

3、不自信

父母過於保護孩子,替孩子包辦一切,小到吃飯穿衣,大到升學就業,父母把孩子將來的每個步驟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但孩子卻得不到應有的鍛鍊機會,因此他們做任何事情,遇到任何問題,都會依賴或求助父母,不敢輕易嘗試,對自己極度不自信。

4、漠視規則

我們經常能在公園裡看到,父母走在前面踐踏草坪,孩子會跟著做,父母隨意把垃圾丟在地上,孩子也會跟著做,父母不遵守規則,孩子也會漠視規則,做出錯誤的行為。

5、依賴電子產品

有些父母陪孩子是這樣的: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看手機,兩不耽誤,或者家長把玩具丟給孩子,自己在旁邊專注玩手機,孩子會認為手機裡一定有好玩的東西,從而對手機產生濃厚的興趣,孩子慢慢地不僅學會使用手機,還會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被家長們忽略的這些壞習慣,對孩子產生諸多的不良影響,你們是否也正在給孩子進行著錯誤示範呢?當你發現自己存在這些壞習慣,別再傻傻堅持了,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必須趕緊改!

二、父母做到“2不管3不慣”,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1、有利於培養孩子能力的事情,家長不管

孩子那些看似反常的行為,常常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有時孩子會專心致志研究地上的蝸牛,有時孩子會模仿父母說話,有時孩子會追著父母問十萬個為什麼……這些都是孩子的能力正在發展的表現,父母不要阻攔,正確的引導會有助於孩子能力的迅速發展。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不斷挖掘,父母快睜開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孩子的潛能吧!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2、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不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對我國教育現狀做出精闢的總結:家長們對孩子該管的事情沒有管,不該管的事情全管了,這是現今社會,很多家庭的教育現狀。太多的家長怕孩子吃苦受累,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做,對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以致於孩子成年後缺乏獨立生存能力,遇到重大挫折就一蹶不振,再也無法站立起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事情需要把握原則,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大膽交給孩子去做,孩子鍛鍊機會越多,學到的技能就越多。

3、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不慣

父母對孩子講髒話、不懂禮貌、自私自利、打罵同學等行為,堅決不能慣,父母要注意及時引導。父母首先檢查自己是否存在這些不良行為,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其次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共讀“培養好習慣”的繪本,或講故事、做遊戲的形式,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團結友愛的優秀品質。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4、孩子做違背原則的事情,父母不慣

社會有自己的運行規則,比如買東西要排隊,不能插隊;紅燈停、綠燈行,不能橫穿馬路,闖紅燈;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能亂丟垃圾……這些規則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人所共知的規則,人人都遵守規則,社會才能有序運行。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做事原則,比如要誠實守信,不損人利己,如果孩子做出違背原則的事情 ,堅決不能慣,父母要及時指出並糾正,同時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5、孩子迷戀電子產品,父母不慣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眼睛的傷害特別大,以及容易成癮,荒廢學業。當孩子過度依賴電子產品,很容易迷戀虛擬的網絡世界,出現社交障礙,父母千萬不能坐視不管,要加以引導。父母先改掉自己玩手機的習慣,與孩子增加有效溝通,多進行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生活在溫暖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就會遠離電子產品。

想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父母要做到“2不管3不慣”,別不捨得

育人先育己,教育孩子也是父母進行自我改進與提升的機會,改正自己的壞習慣,不斷完善自己,你的孩子也會變得更加優秀!

今日互動話題:你的孩子有哪些壞習慣呢?你是如何引導孩子的呢?請把你的經驗和建議分享在下方評論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