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嫩芽新发,翠柳抽枝

复苏与生机,象征着坚韧与希望

在疫情汹涌来犯的一段时间里

几乎所有城市调整为被动防御模式

生产与生活如同按下了暂停键

3月2日,成都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宣布启动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快进键”。仅两天后,成都又在全国率先出台33条具体举措,以确保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城市建设启动了

产业建设提速了

人才的流动回温了

交通也在成千上万经济细胞的复苏下重新繁忙

成都这座地处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

正在“满血复活”

我们以不同维度的第三方数据报告为切口,透视这座按下快进键的城市:

  • 从工业复苏视角,蓝领复工进度领跑15个新一线城市
  • 从人才流入视角,求职热度竞争指数位连续3周居全国第二
  • 从社会生活视角,成都地铁线网总计客运量连日突破百万乘次,美团上成都的城市活跃商家数位居全国第四,领先于北京
  • ……

从蓝领复工进度看满血成都,领跑15个新一线城市进度

蓝领复工的程度,通常最能够反映一座城市工业经济复苏的进度。因此,2月21日,BOSS直聘与城市服务业招聘平台店长直聘联合发布了《2020春节后蓝领复工进度观察》,以蓝领就业最为集中的生活服务、供应链/物流和生产制造三大行业作为典型样本,以横向对比各大城市工业复工复产的节奏。

根据该报告显示:北上广深的三大行业蓝领平均复工进度为正常年份同期的52%,北京为59%、上海为57%、广州为48%、深圳为44%。而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三大行业蓝领的平均复工进度为47%,其中,成都进度为60%,位居榜首。

事实上,这已非最新数据。根据当前数据显示,2月3日以来,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3588户,复工率达100%,建筑工地已复工5298个,复工率99.6%。

也正是因为大量的蓝领重回岗位,企业重新生产,项目启动建设,这就很大程度让城市“回血”,为发展坚实了基础。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俯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施工四标段项目部施工现场

但在当下,复工“回血”其实并不是单纯按下“启动按钮”,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的双重任务下,“回血”需要科学研判、沉着应对,更需要超前谋划、精准施策。

举个例子,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吉利汽车成都制造基地,生产线上50余名因疫情未能返岗的外地技术工人,被成都市就业局联同成都交通等部门开行的“春风行动”专车专列接回了厂区。

这当然不是个案,成都专门制定实施了《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方案》,其中包括了集中力量开展线上招聘助企复工行动、开展务工人员返岗及应聘集中接送行动等等。成都全市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人员但凡提出返岗需求,都会经严格防疫的专车专列接送返岗。

再比如,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有3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多数在外地,但零部件供应商未复工,影响整车生产。而成都市经信局则为此专门协调本地的104家零部件供应商恢复生产。并为全市30户重点企业设置专班,保障重点企业的供应链安全。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复工

复工指数无疑能够折射城市“回血”的速度,但另一方面,“回血”的考验是环环相扣的,我们从中更能看到城市为此做出的精准谋划。

从求职热度看满血成都,连续3周指数仅次于北京

城市的核心是人,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人。人力资源的流动,包括求职者的热情,同样是城市在当前“满血复活”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智联招聘基于该平台的招聘和求职大数据,以周为单位陆续发布了5期《春节求职用工周报》,用以分析春节后的求职招聘变化。其重点针对全国38个城市进行监控分析,在最新一期的复工第五周报告中显示,随着防控措施愈见成效,大部分企业已步入正轨,各行业招聘需求再度上升且分布均匀,求职行为也更加活跃。

从全国来看,复工第五周企业的招聘职位数环比上涨17.82%,求职者端的简历投递量的环比增速为39.04%,求职行为环比增加近4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复工第三周到第五周的报告来看,成都在全国城市的求职热度竞争指数连续三周均为第二名,仅次于北京。

据智联专家分析表示,成都在招聘需求端环比增速亮眼,这很大程度说明了人才对这座城市的向往,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不断提升。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阶段城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方面都给了人才信心。

事实上,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就是在当前特殊时期,城市对供需对接的精准推动。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东航生产辅助区项目(一期)复工 新华社发

在这座城市,率先“满血复活”的行业之一,就是人力资源服务业。据成都市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成都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复工441家,复工率达79.17%,返岗人数8939人,返岗率达70.21%。

他们的任务,就是促进人力市场的供需资源对接,让本应是春招季节的当前,有更多元的渠道促进人才与职位的匹配。于是乎,线上招聘、线上培训、远程测评、线上面试、直播式培训、多人远程面试等等服务层出不穷。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线上填写简历

与此同时,成都市人社局还发布了首份重点项目人才需求清单,清单中明确列出了37个重点项目的各类人才需求,总数量达到13678人。目的,同样是为人才和企业搭桥。

也正因如此,数据指标中显示出更多的求职人才愿意来成都求职,愿意帮成都“回血”。在疫情期间,这无论对于城市,对于企业,还是对于人才,都是“三赢”局面。

从城市服务看满血成都,外卖订单数全国第五 活跃商家数超北京

大量服务业的停摆,是城市最显寂寥的状态。智联招聘数据也显示,全国65%企业已复工,但娱乐、餐饮、教育、旅游行业受疫情影响,复工比例垫底。

有人说,托尼老师才是城市回归“满血”的重要战士。这话不无道理,并不仅仅是理发店,还有餐厅、快递、超市、商场,甚至奶茶店,咖啡馆……它们承载了城市每个个体的生活所需,同时也构成了城市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经济体。

根据美团点评出炉的生活服务大数据报告显示:

在2月第四周,在美团搜索情感咨询服务的消费者较上周环比增长了26.7%,其中成都比肩北上,成为搜索情感咨询服务的第三大城市;

2月第四周较前一周相比,19点以后酒吧的线上浏览量增幅Top5城市分别是:中山、上海、厦门、昆明和成都,其中成都酒吧的线上浏览量上涨了25.6%;

2月第四周美容美发美甲“三美”的线上热度Top榜中,成都位居全国第5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成都小酒馆 图据VCG

停滞许久的餐饮堂食消费也出现回暖迹象,当然,更火爆的还是外卖。美团外卖还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春节至复工阶段的外卖订单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疫期首份《餐饮外卖复工消费报告》。根据美团大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已超过55%。

根据《报告》显示,复工两周(2月17日-3月1日)以来,全国主要城市餐饮外卖交易额和订单量两个主要数据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数据表明疫情期间明显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在外卖平台进一步释放,外卖经济率先复苏。

复工以来,外卖需求日趋旺盛,一线城市订单量增长迅猛。在复工两周,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成都订单数量排名第五位,在西南主要城市中,成都市位列第一,显示出较强劲的消费能力。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而在供给侧,《报告》显示,复工以来城市活跃商家数成都位居全国第四,领先于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地政府在有效防控基础上,联合平台大力扶持更多商家上线外卖,恢复生产经营,助力区域经济更快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各主要城市餐饮商家外卖单量和营收都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尤为明显,而成都32.5%的商家单量超过疫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据外卖平台饿了么的数据来看,从2月10日开始的复工3周时间里,成都市民的火锅外卖订单,第二周比第一周增长了22%,第三周又比第二周增长31%,达到1.4万单外卖火锅。而小龙坎火锅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外卖单量对比疫情前的外卖单量,增长已超过3倍。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成都地铁上,市民有序乘坐 图据成都地铁

不少理发店开业了,不少餐厅营业了,连奶茶店也在修整了一个月后重新开门,并迎来了成都奶茶粉们“超大杯全糖加珍珠加奶霜”的“报复性消费”。

但这并非无条件的“回血”。比如,成都就出台全国首个《高风险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各类食堂、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连锁餐饮企业等高风险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

其中,“动物性、植物性、水产品食品原料应分池清洗”“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时,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等等细节都严格要求。而有了标准,服务业就有了开门营业的守则。

一个“满血复活”的成都

餐饮店做好消毒、戴口罩等防控措施

其实,另一个指标能够更直观的看出城市生活的复苏,和有力跳动的脉搏。

截至3月2日,成都地铁总客运量达131.61万乘次,在四川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以来,首次重新突破百万量级,也是全国继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之后,地铁运量恢复至百万级的第五个城市。

同日早高峰期间,进站客流较上周一增长72%,恢复至早高峰正常客流的36.5% 。3月3日成都地铁线网总计客运量139.27万乘次,再次增加。

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成都民航、铁路、道路运输运力分别恢复到同期正常水平的65%、36%和40%,运量分别恢复到55%、40%和20%,市域交通运量较2月3日增长51.2%、进出货物车辆增长249%。

一连串的数字说明

城市的春天还是如约而至了

大家仍旧戴着口罩

测量体温,分桌就餐

但奋斗与前行的步伐坚定

甚至更加坚定

我们的城市满血复活

因为每个人的

拼搏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