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餘華的所有小說中,哪一部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為什麼?

光華的小說鋪子


餘華的小說都很喜歡,最棒的就屬《活著》了,也被拍成了影視劇,文中人物性格鮮明,心理活動描寫細緻、生動,很容易讓人陷入其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主人公福貴命運多舛,一切都是天意,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眼看他家起高樓,眼看他家樓塌了,福貴甚至比別人承受的更多,然而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多少人面對這種打擊,能有生活下的勇氣呢?

這是我想問大家的問題,你面對生活的不如意,能否做到堅強地生活下去嗎?


文史中心


餘華從1983年開始創作,先後創作了《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等多部作品。而在餘華的所有小說裡面,依然是最出名的《活著》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我記得在很小的時候,家裡經常播放著一部叫做《福貴》的電視劇,那部電視劇就是由《活著》這本小說改編而來的。其實很多劇情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但是福貴賭錢輸了全部家產、福貴的兒子因為獻血死了這些經典的場景依舊印象深刻,有時候回想起那些劇情心中還會隱隱作痛。我很記得這部電視劇我只看了一遍就不願意再看了,到後來知道《活著》便是電視劇《福貴》的原小說,我更是直接把已經買回來的《活著》壓在書箱最底部。

可是好書之所以為好書,就是從你翻開第一頁開始,你便不願意放下了。

一天閒來無聊,我翻了那書箱,打開了那本只有十二萬字左右的《活著》看了起來,就算我大部分劇情已經瞭然於心,我還是被熟悉的劇情吸引得一口氣看完全書。讀後,我竟然發現,內心對“悲”的恐懼不見了,尤其是念到類似“鳳霞、有慶都死在我前頭,我心也定了,用不著再為他們操心”的句子時,內心真的出奇的得到一些安定。作者餘華就是用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訴說了“福貴”的善良且悲慘的一生。

當讀完全書,我便發現書裡面好像一切跟福貴有關的人都死了——福貴的爹孃死了、福貴的老婆家珍死了、福貴的一雙兒女死了、福貴的女婿死了,最後福貴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小說最後獨留福貴一人跟一頭老牛。剛開始的時候,我有點不相信,生命怎麼如此脆弱?鳳霞怎麼生個孩子就死了?有慶怎麼獻個血就死了?苦根怎麼吃個豆子就死了?可是回想到現實,現實中真真切切地發生過一些類似的事情——人本來就是活著不容易,死也很簡單,但是依然要積極勇敢善良地活下去,因為這就是活著應有的姿態。

總的來說,《活著》這本書值得閱讀,它給我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書中小人物身上散發的善良、真誠的光環是值得讓每一個讀者細細品味的。


己亥雜詩


餘華的小說系列中,印象最深的當屬《兄弟》。這部小時裡他精心寫了兩場悲劇,用兄弟情義,來寫愛情天平的傾倒,寫人性的惡無法抑制。餘華自己表示,他寫這部書,是要讓人人都意識到:我們需要自救。

《兄弟》是一部深刻的社會反思小說。主角宋鋼和李光頭兩兄弟。在小說的上部裡宋凡平是英雄的形象,他直接影響了兒子宋鋼的人格。但是等李光頭和宋鋼長大了,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賴李光頭有權有勢,老實的宋鋼結局悲慘。也許慾望的魔鬼釋放出來以後,本能就會被放大。本能放大以後,善惡就會被顛倒。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宋平凡被人活活打死的情景,而且是層層遞進,愈來愈慘烈。

他在掄起的木棍中間一次次地拼死衝到窗口。脫臼的胳膊被打斷了,他在窗口說完“去上海,買一張車票”,就頭破血流倒在了牆角。然後6個造反派12只腳,一直踢,踢到他一動不動。

宋凡平在昏迷中間聽到了檢票的聲音,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站起來以後,他衝向檢票口,這6個造反派就跟上去打他。檢票員因為害怕了,就把檢票口給關上了,他進不去了。這6個造反派一直追著他,從候車室一直打到候車室門外。造反派把打斷的鋒利的木棍像刺刀一樣刺向他的腹部,這就致了命。

他聽到了公共汽車開出來的聲音,還叫了一聲,說:“我還沒上車呢”,然後又被打倒在地,這回就徹底地被打死了。

很多女讀者之所以喜歡這部小說的上部,就是因為他寫了一個高大的男人,明知自己是反革命身份,還要到上海去接他的妻子,他是為了妻子而犧牲的。

這部悲劇的《兄弟》讓我們明白人性中間善總是脆弱的,只要有權力,不管是行政的,還是金錢的,給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最終都會激發出人性中間的黑暗面。




晏哥說書


活著,富貴:活著就好



公子吃西瓜ai


每一次閱讀餘華的《活著》,都會震撼心絃。會驚歎同一個人竟經歷瞭如此多不幸,會深深同情主人公的悲慘遭遇,會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人人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看看主人公面對的諸多苦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生活!



詩詞故事匯


在餘華的所有小說中,《在細雨中呼喊》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這是一本關於記憶的書,是餘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本。

多年以前,初次讀到這部長篇小說時是在《收穫》雜誌上,當時名叫《細雨與呼喊》。小說第一章開篇寫的是《南門》,是“我”六歲時的記憶。接下來寫了《婚禮》《死去》之後,才是《出生》。如果按照傳統的敘述方法,開篇一定是《出生》,結尾一定是《死去》,好像只有這樣,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正是這種獨特的敘述方式,吸引了我閱讀的目光,以致於通宵達旦。我讀得似懂非懂,腦海中冒出了意識流、蒙太奇、先鋒文學諸如此類的詞語。儘管似懂非懂,可我偏偏喜歡一次次重讀,因為他的內容、他的結構、他的語言吸引了我。


多年以後,我買了餘華的單行本《在細雨中呼喊》,於是我再次重溫。作品對記憶中時間的感受,讓我又彷彿看到了記憶中的童年和少年,不由發出萬般感慨:細雨中的呼喊,那是怎樣的一種呼喊啊,一次又一次撥動了我們內心深處那柔弱的琴絃……


光華的小說鋪子


《許三觀賣血記》對我印象最深刻

相對於《活著》一書中的福貴,許三觀的人生離我們更近,也更加自然和真實。他是舊時中國千千萬萬普通勞動人民的集體群像映射,他就是你身邊的王二爺、李大爺。

沒有華麗情節,《許三觀賣血記》只有一個簡單故事,講述了一個小人物一生的悲歡。他沒有太多文化卻無私善良。在窮困的舊中國,大部分人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家裡再有個大災小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遇到事,他們只能想到賣血,也只能賣血,因為什麼都沒有。故事中,許三觀一共賣了八次血,為妻子、為三個兒子,身體的摧殘,精神的折磨,一次又一次。還好最後也是幸福美滿了


he小七


餘華的小說,我都很喜歡,印象最深的一部是《活著》,我很多次融入故事情節當中,陪福貴一起經歷富貴,一起感受貧窮,大起大落中有小歡喜,不過接踵而來的又是大悲傷,記憶很深的一處是有慶死了,福貴又要瞞著家珍,晚上還要到墳頭陪有慶聊天,最後家珍識破,不得不背家珍來到墳頭痛哭,活著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這就是餘華對生活的覺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福貴經歷了生離,更是面對一段段死別,終於明白活著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學會與痛苦為伴,學會樂觀生活,毫不誇張,這部小說會影響我一生!


不忘初心75012


《活著》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觸,看著他的家人一個個死去,不說是他,我都感到痛不欲生,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堅強地活著,也許這就是經典吧。


楊黎瓦


兄弟裡的李光頭,從底層到上層的過程中,與異姓兄弟宋鋼的兄弟情。其實最感人的是宋鋼爸與李光頭媽的愛情,尤其是宋鋼爸死了以後的情節,李光頭媽一直保持宋爸死前的狀態,直到忽然有一天李光頭髮現她媽媽全白的頭髮。這是我認為是小說最好的部分,讀到這的時候,眼淚奪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