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万里长征”,土尔扈特部东归


清朝时期的“万里长征”,土尔扈特部东归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可谓是举世闻名。

在这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有过一次不一般的“万里长征”,那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事件。

土尔扈特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部众乃是元臣翁罕之后裔,他们最初游牧于新疆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明末,因部首领与准噶尔部首领合不来﹐毅然决定率族众中之中的大部分人西迁。他们从新疆故土横跨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最终于此游牧,定居,开拓家园,建立起土尔扈特汗国。


清朝时期的“万里长征”,土尔扈特部东归

虽然背井离乡,可是他们并没有忘记故国。此后百余年时间内,他们一直保持着与厄鲁特各部的联系,并多次派遣使者向清朝政府进表贡。为了表示对土尔扈特部的关照,康熙大帝也曾派遣使团经西伯利亚,跋涉两年,到达土尔扈特汗国,慰问探望他们。

18世纪中后期,沙俄日益强大。他们开始大肆向外侵略扩张,土尔扈特部就在此时受到了严峻的生存挑战。可是寡不敌众,最终沙控制了土尔扈特部所在区域。他们以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等各种手段,强逼土尔扈特部归附俄国。最让土尔扈特部难以接受的是,沙俄还强制他们改变原本信仰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接受东正教的思想。这是赤裸裸的宗教欺压,土尔扈特部民众无不满心愤慨。沙俄长期对外征战,土尔扈特部的壮丁也被他们强行抓去,在战争中牺牲惨重。

这些悲惨的经历,让土尔扈特部难以在伏尔加河畔立足,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举国东归。当时,土尔扈特部有三万三千多户,人口总计17万人。这次东归可谓是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当时的首领叫渥巴锡,他亲自点燃了烧毁自己宫殿的火苗,以示再也不回头的决心。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惊动了沙俄政府。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耻辱,这么多人要脱离自己的统治范围,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于是,沙俄派出大批骑兵追杀东去的土尔扈特部。在土尔扈特部穿过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后,沙俄哥萨克骑兵追上一支走在外侧的队伍,由于土尔扈特人赶着牲畜前进,来不及集中队伍进行抵抗,9000人遇难。在东归队伍必经的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设伏。渥巴锡汗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强攻,背面则由枪队包抄,大获全胜,几乎将哥萨克军队全歼,为死难的9000名同胞报仇雪恨。


清朝时期的“万里长征”,土尔扈特部东归

一路上,土尔扈特部遇到的麻烦很多,除了要与沙俄骑兵激战外,还不断遭到严寒与瘟疫的袭击,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致使东归部众大幅减员。

但是,土尔扈特部早已没有了选择,只有齐心东归一条路。1771年8月底,土尔扈特部终于冲破沙俄围追堵截,历尽千难万险,行程万余里,进入新疆伊犁境内,投入他们魂牵梦萦的祖国怀抱。而此时,他们牲畜死伤殆尽,17万人出发,回国后,仅剩下7万余人。也就是说,这次“万里长征”,他们的付出的代价是10万人的生命和无数牲畜的性命。后来,土尔扈特部分别被清政府安置在水草丰美的地区游牧,安居乐业。他们便是今天我国新疆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尔扈特部最终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实现了东归。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壮举,其爱国心和面对屈辱不屈从的刚毅精神,值得后人深思、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