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最近疫情已蔓延成世界性事件,歐洲也成了重災區,疫情成了全世界需要聯手來對抗的問題。各個國家,各個被照見的尋常人都有層出不窮吸引人眼球的表現和言論。

不禁讓我想到之前如飢似渴地讀完的2本傳記作品: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旁觀者”。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旁觀者

這兩位作者和兩本書有相似之處,都描述了2位享有世界聲譽的作家在大時代中的經歷變遷和應對,些許能給到我們一些啟示。

1,出生

碰巧兩位都是在奧地利維也納出身長大的,茨威格是猶太人,彼得德魯克不是,但都是名門望族,都是在維也納的文化及名流圈中長大。比如他們都和弗洛伊德有緊密的聯繫。兩本書我先看了1/4的昨日的世界,而後一口氣讀完了“旁觀者”,以至於中間對他們兩人的記憶有點恍惚分不清。

兩個人都親歷了一戰和二戰,不過德魯克1909年生,茨威格1881年生比德魯克大28歲。

所以兩次戰爭正逢茨威格壯年和暮年,對他的衝擊和引起的思考更多,兩次戰爭也徹底粉碎了茨威格的歐洲統一夢,加上排猶,昔日好友一個個經歷悲慘,所以他在1942年二戰期間,也是他61歲流亡在巴西時自殺(也是他寫完昨日的世界的2年後)。

而德魯克高壽到2005年96歲時去世,戰爭給他帶來的衝擊傷害遠比茨威格小。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茨威格

2, 舊時歐洲

從茨威格的書裡,你能理解為什麼猶太人裡除了有很多商業大亨,還有很多學界名流。因為猶太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裡有人拿到博士學位,在文化界學界有一席之地,他們極力想擺脫世人眼裡的猶太人汲汲經商,市井的形象。

你還能看到一戰前歐洲的生活,特別是奧地利的生活多麼繁榮,安寧,太平,沒人相信會爆發戰爭,並且還是接連兩次世界大戰。

茨威格是世界主義者,青年時遊歷歐洲在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等等都有很多好友,深深覺得異國也是家鄉,國界線只不過是一條線而已,當時遊歷並不需要護照,簽證,表格等手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渾然天成。

這點德魯克的旁觀者書中第一篇“奶奶”中也有提及。德魯克的奶奶是那個時代生成的,睿智的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奶奶都是清醒的,有穿透時代的洞察力,不管外界如何變,奶奶心中的價值觀不變。奶奶關心她身邊的認識的每一個人,年邁的腿腳不靈便的她風雨無阻地拖著購物袋在維也納到處走,去遙遠的地方看望一個老僕人,去給妓女送藥,在公交車上教訓納粹青年,跟通貨膨脹期間的小販講價,甚至在馬路上意外死亡前一刻還在以她的方式為司機著想...

奶奶是一個讓人從心底裡生出暖哄哄的暖意,甚至暖的催生出淚意的形象。這跟茨威格描述的維也納市民是一脈相承,一個源頭底色的,這就是戰前的維也納市民,安寧,富足,善良,歡樂。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3,歷史鉅變中的秉持

茨威格詳細描述了自己從青少年到暮年的經歷,以及對兩次大戰的感受,創傷。

德魯克則是描述生命歷程中他所遇到的閃亮的人物,這些人物都是年長於他的,都經歷了戰爭,有猶太人,有非猶太人,有想在戰爭前後力挽狂瀾的人。

茨威格是文學家,德魯克是商業及管理學家,我猜測德魯克有更強健耐受的神經。

兩人也都描述了所見的一些平庸的想借時代浪潮翻身的人,最後都誤入歧途,爬的越高摔得越慘。

這兩位有相似有不同,但都在人生經歷中秉持了自己,拒絕了外界的很多誘惑。

德魯克拒絕了不少次各種外界遞來的超高薪的機會;茨威格在幾乎所有民眾與絕大部分朋友都迷失於戰爭的激情時,他保持了冷靜,堅持了自己,併為反戰宣傳持續做努力。

兩人最後也都成就了自己。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4,啟示

戰爭都是相似的,戰後的重建,肅清,投機倒把,通貨膨脹也都是相似的。

不禁讓人感到衝突大部分是由貪慾引起的,從個人的貪慾,到組織的貪慾,到國家的貪慾。

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除了運用技術把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最大的效用,還需要在人這一層上達成共識:通過教育祛掉愚昧無知和被人操縱,通過交流促進各國各族的互相理解和連接,通過精準扶貧縮小貧富差距的衝突,通過活躍的社會組織緩解各種社會問題。

如果人人都有特蕾莎修女的情懷,這個世界就太平了吧,國與國之間不需要國防,軍備競賽,各國互相幫扶,勵精圖治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下一代的培育中充滿關心世界,關心他人的情懷,國家關心民眾,社區的幸福。在我們地球上人文教育和經濟技術發展都不可或缺,甚至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亞於科技,技術掌握在人手中,人怎麼做至關重要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記憶&旁觀者之重讀

特蕾莎嬤嬤

5,寫在最後

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很多,我們也該學習知足。

這是我從這兩本書中獲得的感悟,類似的文學作品還有老舍的茶館

我想我們生而為人該對我們的過往有所瞭解,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時間軸有所認知,不枉來一趟,而不是隻做一個歷史中的低頭走路的匆匆過客。

這也是在這個時代我想推崇深度閱讀的原因,不只是這個時代,代代都該如此。


當前全球疫情之下,你秉持了內心樸素的價值觀行事了嗎?疫情終將過去,我們的每一步作為卻會伴隨影響我們一生。

也致敬此次疫情中大國風範的我們的祖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