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阳光普照》一部片名听起来充满温暖灿烂的电影,看过的人却觉饿得它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戳一个个普通家庭的亲子关系,将家庭教育中的悲哀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斯人家庭里,父亲是一个驾校教练,母亲则是一名酒店造型师,还有两个儿子:乖巧懂事的阿豪和爱惹是非的阿和。家庭收入平平,但是足够养活一家人。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原本平静的生活在某一天被突然打破。小儿子阿和因为被欺负,于是找兄弟菜头来帮忙,没想到菜头直接砍下对方的手。法庭上面对法官的提问,父亲一脸冷漠:"希望他(阿和)关到老,关到死!"对于这个儿子,父亲一贯的态度就是漠视,每次被女学员问到有几个儿子,他的回答始终都是"一个。"

而他嘴里唯一的儿子就是阿豪,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父亲会亲自赶到补习班送学费给阿豪,还将自己宝贝的笔记本送给他,上面刻着八个大字"把握时间,掌握方向"。这八个字也是他对阿豪寄予的厚望。如果说阿何是他的"耻辱"那么阿豪肯定是他引以为傲的希望。但就是这样一个乖巧懂事,各方面都很优异的孩子,却在某一天夜里选择用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除了剧中奔溃的阿豪父母,相信很多观众看到这里也会觉得十分不可思议。这个懂事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实际上,生活中像阿豪一样太过懂事的孩子有很多,但是懂事有时候却是来自他人给予的标签,而他们本人的成长早已伤痕累累。而这一切都源于家庭的厚望……

今天,我们就从家庭教育的方向来探讨为什么越是懂事的孩子越容易伤害累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超过重量的爱和期望,只会成为压倒孩子的稻草——不要用以爱之名的标签杀死孩子。

2、 不完美是人之常态,接受不完美才是接受真实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家长应该发现,而不是将其改变成自己的色彩。

3、 悲剧源于父母对孩子自我意识和真实内心的忽视——走进孩子的内心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步。

超过重量的爱和期望,只会成为压倒孩子的稻草——不要用用爱的名义和标签杀死孩子。

阿豪为什么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影片在他自杀之前就已经给出了原因。几乎所有人对阿豪的评价都是一个"好"字。在阿和看来,他的哥哥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总是事事为别人设想,但别人却不知道他的想法。在母亲为弟媳产检的事情而忧心时,他二话不说,迅速揽下这个重任,主动帮母亲排忧解难。即便是在自杀前,也也是将手机里的资料全部删除,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也都叠放整齐。就算结束生命他也不愿意给别人带来麻烦。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就如同片名一样,阿豪就是一个24小时被阳光普照的孩子,他优秀、懂礼貌、懂事……但正是这些人人眼中懂事优秀的标签和期望,最终让他不忍重负,选择离开。谁都无法明白为什么一个如此乖的孩子会性情大变,但他们眼中的阿豪实际上却是一个被爱和期望包围,而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的孩子。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阿豪曾经给女同学讲过另一个版本的司马光砸缸:司马光捡起石头砸向水缸。缸里面却躲了一个孩子。他愣了,因为里面的孩子就是他自己。这个故事中的司马光恰恰映射的就是阿豪的真实内心。被阳光普照的他,内心实际上更加渴望的是躲在阴暗里将自己保护起来。

因为别人都有阴影,而被给予太多爱和期望的他却没有。超过重量的爱让他喘不过气,他除了懂事,并没有其他选择。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最极端也最解脱的一条。

不完美是人之常态,接受不完美才是接受真实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家长应该发现,而不是将其改变成自己的色彩。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指责不听话、不懂事。就像影片中的阿和一样。生活中,优秀和完美的"阿豪"们总是最能够得到家长们的欢心。但是所谓"为了孩子好"去鞭策他们变得完美,变得优秀,实际上却是在逼迫孩子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而戴着家长们所期望看到的面具生活。

影片中父亲将十分宝贵的本子送给阿豪,可是阿豪却从未打开用过。这样的爱他不愿承受,也承受不住。如果父亲能够及时感知到儿子身上的负担,那么或许就能够阻止最终的悲剧发生了。而阿豪也不过是社会上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对孩子的每一声指责、每一个要求、每一个标准,更多的是在为孩子好吗?其实不然,此时的家长已经将孩子和自己的人生绑捆在一起,将自己的期望企图延续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焦虑,从而失去自身原本的色彩。

一旦他们将精力全部消耗在如何扮演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形象时,他们就已经开始迷失了。像阿豪一样,《狗十三》中的李玩,也是一个杯不断压抑自我,不断努力扮演角色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会快乐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相同的个体,也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人生的意义在于发现并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扮演角色。家长们需要做的是接纳最真实的孩子,其中就包括他的优缺点。就像湛蓝的天空,皎洁的月亮,昏黄的太阳……每个孩子同样拥有属于他们的独特色彩,家长要做的不是抹掉色彩再重新上色,而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色彩,并将这些色彩绚烂地绽放。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爱是无条件的,尊重孩子才是最好的爱。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极致地发挥出潜能,勇敢勇敢快乐地成长。敢于面对不完美也才更有机会拥抱更好的自己。阳光普照之下,别忘了,孩子还需要自由。

悲剧源于父母对孩子自我意识和真实内心的忽视——走进孩子的内心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步。

影片中,父亲做了一个梦,他梦见阿豪对自己说,"我不想陪你走了,我要走那边。"这句话或许就是阿豪真正相对父亲袒露的心声吧。父亲对外声称的懂事乖巧的完美孩子,其实不是阿豪,更不是阿和。那更像是他内心想象出来的一个完美形象。

他将这样的形象强加到阿豪的身上,一昧的阳光普照却压得阿豪想要躲进阴暗中。父亲做错了吗?还是阿豪错了吗?实际上他们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都忽视彼此真正的内心想要。如果父亲能将阿豪当成朋友和他谈心,让阿豪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逼迫他按着自己所塑造的形象去成长。那么阿豪或许会和所有普通大男孩一样成长。

孩子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三观思想也会随之发展成型,教育不单是家长一方面的输出,更应该是在了解,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的双方投入。缺乏交流的亲子关系,只会渐行渐远。走进内心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步。

豆瓣评分8.4《阳光普照》:太过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伤疤长大的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在阳光普照下自由、快乐并健康地成长!

我是小C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