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对苏轼的评价那么高?

安安心心1122334


苏轼为什么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文豪”呢?

这得从苏轼的才华与人品两方面来分析。

苏轼的才华表现在书法、文章、诗词等几方面。

先说苏轼的书法吧。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并称“宋四家”。他书法的代表作以《寒食帖》犹为突出,他把凝重与飞动、悲愤与平和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的复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件作品被后人称为“第三大行书”,以意取胜。王羲之的《兰亭序》以韵取胜,被称为第一大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气取胜,被称为第二大行书。由此可见,苏轼的书法地位已达顶峰。

苏轼不仅作品写得好,就是平时与朋友书信来往的字写得也很有艺术,黄庭坚评“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我想,就凭这一门书法,他已吸粉无数了。

接着说苏轼的文章。苏轼的文章可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柳宗元、韩愈、曾巩、苏洵、苏辙等几人相媲美,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苏轼文章有散文与有关史政的论文。他的散文流离多姿,最具代表性的有《记游定惠院》,功力扎实,才情奔放。他的文风为散文创造开拓了新天地。

最后就论苏轼的诗词了。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为宋诗的代表,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题材、风格、意境方面都作了开拓与创新,是豪放词派的始祖。大家对苏轼的诗词多多少少都能背出几首,不知不觉中早已成了他的粉丝。

苏轼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个非常豁达的人。像他这样的大才子连上天都嫉妒他,给他安排了不幸的命运。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那里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但苏轼淡然处之,一蓑烟雨任平生。

纵观古今,像苏轼这么优秀人有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大文豪”是实至名归。





美妙诗词


其一,苏轼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二,苏轼为人们树立了一种读书人的理想和人格的标准,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

苏轼的文字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

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著名的《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诗风纯正,风格高昂,气宇轩昂。《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江城子 记梦》一出,千古悼亡 排第一;《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长期 被后世1000来年多种记载 排名宋词第一;书法《寒食帖 》无可争议历史行书第三。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名列“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三,苏轼为人乐观,道德人品俱佳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臻于顶峰的时期,饱学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谈谑笑之间,往往语露机锋,言含逸趣。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交游中,其博学多闻的修养、诙谐善谑的个性展露无遗。

其四,苏轼一生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最著名的是兴修水利,富国利民,如西湖上的苏堤。所到之处,总能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与老百姓共度时艰!


月盈红袖


大概有三方面吧,不知是否可以用以下十二个字,来形容这位史上超级文化达人。

学知渊博,为人光明,着实有趣。

学问上,他是顶级高才,同时又是全才或通才。涉猎广而博,又得其源深。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学术上你再想黑他也完全找不到黑点。

生就开朗乐天的性格,世界观良善豁达,幽默在骨子里,又不失心底真情流露。心胸广大,与世无争与政无敌,朋友遍天下,人缘极好。

大胡子人既聪明有趣又喜欢玩,脑洞特别大,优雅趣致,是宋代时尚领袖。他玩的那些东西,现在仍然都不过时。

屈原太悲,李白太狂,苏东坡这样一个人,无论作为书上的散仙,还是你身边的聊伴,基本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良师益友所能要求的最高境界了。评价怎么可能不高。


刘羽舟和萧铭珏


苏轼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宋代伟大文学家,如果非要每个朝代选出一个文学代表人物,苏轼是当之无愧可以代表宋朝的。苏轼不仅在文、诗、词方面有极高造诣,尤其是词方面,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革命式的领袖人物,毕竟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词」这种文学形式在历史上的地位,从此以后词不再是「艳科」,更不需要依附于音乐而存在,地位直接与「诗」并肩而立。光是这一方面贡献就足以名垂千史了,何况他还不仅仅是这点贡献。

苏轼继承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因此身边也很多优秀的青年才俊,特别突出的尤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后世也不少人受到他影响,诸如南宋辛弃疾,清代袁枚、郑燮等

林语堂曾赞叹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显然,这也不足以能够概括完苏轼的所有标签,他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杰出,在书画艺术上也精通甚至于精湛。可以说,如果是综合素质排名的话,在所有古代文学家中,他的位置绝对是数一数二。宋代可谓是中国古代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技工艺都发展到当时时代的巅峰,在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里,苏轼能在诗词、文章、书画、修心、悟道、自然辟谷等诸多方面取得登峰造极的成就,确实是历史上少之又少的全才天才。


基耶斯洛夫斯基


高评价高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他的文学艺术等领域的非凡造诣,一方面是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

一、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首先他的散文水平高,位列“唐宋八大家”;

其次是他的词。词的正宗风格是婉约,而苏轼开创了“豪放”风格。这也是宋人对于苏轼词没有给予很高赞誉的原因。新风格的出现一般都会遇到一个排斥期,但慢慢地就会被人接受,并且地位会与日俱增。到了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其与屈原、杜甫、纳兰容若并列为古往今来最杰出的四大词人。

再次是他的书法。他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开创者。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理念。书法史上,自王羲之一出,笼罩千年,但真正能继承衣钵的人寥寥无几。五代杨凝式继承了《兰亭序》,苏轼则继承了王羲之手札风格,运用侧锋开出了新风格,意韵深远。他的《黄州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从次是他的画。他提出了“文人画”的理念,并笔耕不辍,真正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可惜的是,目前所流传下来的真迹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和《雨石图》三幅。

《枯木怪石图》

最后是美食。苏轼是个吃货,不仅好吃,而且发明了很多到现在都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美食,比如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羊蝎子等等。

东坡肉

东坡豆腐

二、苏轼一生遭遇多次贬谪,“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他都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对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且在每一任上都两袖清风,勤政爱民。杭州的“苏堤”就是最好的证明。

苏堤

总之,苏轼不仅是文艺全才,而且每一项几乎都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同时人品端正,热爱生活,勤政爱民。评价自然是相当高了。


明之书苑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不仅中国人,甚至全世界对苏轼评价都很高!

以下我先从几个角度作简单的列举:

一、世界级的大文豪

中国文学史家曾把宋代词人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苏轼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词中洋益着慷慨报国的激情,千百年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有志之士,在词史上的功绩是巨大的。

2000年,欧洲权威大报…法国《世界报》综合评出近一千年来的“千年英雄",全世界一共评出12位,苏轼位列其中!

△画家范曾笔下的苏东坡

二、苏东坡书法

他为后世留下了第三大行书《寒食帖》,开创了“尚意"的新一代书风!这是苏轼对传统书法的科学汲取和天才创造的结果。为后世文人书法“书卷气"创作提供了非常经典的范例。不仅

△苏轼《寒食帖》

如此。在书法方面,他还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书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还有《寒山帚谈》…还有苏轼《论书》…等等。

三、苏轼为官

他为官不仅清正廉洁,还处处为百姓着想。在杭州任太守时,和百姓共同努力整治西湖,筑堤贮水,灌溉良田一万五千多亩。苏轼被贬到广东惠州的时候,组织农民一起推广“秧马”技术,提高插秧效率。见到了效果之后,他还特地把技术传去给江浙一带的农民。在惠州倡建惠州一堤二桥造福当地百姓。

△这是惠州西湖中之逍遥堂

如今惠州西湖中一个小岛…“逍遥堂”,就是当年苏轼常在此处以文会友的地方。

四、苏东坡美食

“民以食为天”,苏轼的美食文化里也充满了崇尚自然的中国古老哲思!他对保留食材的原风味做法很有研究,“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而且毫无保留地教给当时的老百姓们,以致于保留到如今…惠州当地美食的系列必不可少了东坡留传下来的秘制!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美食佳话。

△上图东坡肉(图片源于网络)

五、情深义重

苏轼一生娶了三个老婆,第一个知书达礼、聪明沉静,和苏轼恩爱有加,可惜红颜薄命27岁时病逝。娶第二个老婆,共同渡过了艰难的二十多个春秋,娶第三个老婆王朝云,是经过第二个老婆商量决定的。古代大多数普通百姓都三妻四妾,当官的也是常事。和两个夫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共渡难关…生活互相照顾,精神上互相支撑,情感上相互慰勉,相敬如宾。1096年,王朝云病逝于惠州,东坡将她安葬在惠州西湖孤山栖禅寺东南的松林中,并为她写下墓志铭,称赞她“敏而好学”、“忠敬若一”。朝云的逝世对东坡的打击极为沉重!连西湖也不愿游

△画家梁力文的东坡诗意图

览了,写下“西湖不欲往,暮树号寒鸦"!如此深情丈夫!,相信是每个女子的梦想!

六、东坡精神长存

坡公一生仕途不顺、颠沛流离、生活穷困不堪!但是…他为世间留下了那么多励志诗词、美食、美图(书法、绘画)、佳话、对人间的大爱…!在艰难挫折中发现美、欣赏美向上进取的乐天精神!以致于这种伟大的精神影响波及全世界!

这样一个苏东坡…说不尽!道不完!相信再过千年的人们,对坡公的热爱依然不折不扣!


许悦爱书法


苏轼有个著名的大粉叫林语堂,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是毫无保留的、充满了激情的。

请看这一连串定语: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当然,这段话是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有的地方可能有点翻译腔,但这一连串的溢美之词,足以看出林语堂对苏轼的喜爱、崇拜和钦佩。


苏轼工于文章,擅长诗词,开创宋词“豪放派”先河

苏轼的文学才华,常常被人称作“不世出”,白话一点就是几辈子可能才出这么一个有大才华的人。

苏轼的文章写得好,当年就是靠文章征服了主考官欧阳修,将他青年才俊的声明传了出去,一时间洛阳纸贵,苏轼每次有文章出来都会被人人抢着抄写、传看。

有意思的是,苏轼的文章不拘泥于古法。啥意思呢?古人写文章特别讲究“用典”,就是你写文章不能都是你自己的观点,要有过去的典故在里头。

而欧阳修看到苏轼有个地方写得特别好,就问他这是什么典故?苏轼大袖一挥,好就行了,何必在乎出处呢!

苏轼这种豪放不羁的心态,也体现在他对待诗词上。

在苏轼之前,宋词是以柳永为尊的,但柳永这个家伙终日流连花柳之地,写的词全都和风流韵事有关,而当时的词也都是青楼姑娘们平日唱曲儿用的。

是苏轼让宋词脱离了“艳科”,提高了宋词的文学地位,极大地拓展了宋词的创作范围。

和词相比,人们常常忽略苏轼在诗上的成就,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第一大家。


苏轼书画双绝,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苏轼擅长行书、草书,他的书法也是在阅遍前朝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之后,独创出来的具有苏轼特点的书法,和他的文章一样不拘一格。

苏轼擅长墨竹,提出作画要追求神似而不只是形似,这对后世的中国画具有很深的影响。


苏轼心怀天下,虽然仕途不得志,但每到一处都爱民如子

苏轼一生中三起三落,可以说在仕途上的收获远不如他的文学建树,但无论是外放或流放到任何地方,苏轼都想着为当地的百姓做一些实事。

最著名的就是至今仍然可以在杭州西湖上看到的“苏堤”,就是当年苏轼在杭州为官的时候,为了疏浚西湖而修建的,其中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三潭印月”,就是苏轼留下的水利建筑。

此外,苏轼还分别在颍州、惠州修建过两条堤坝,所以会被林语堂称作“工程师”。


苏轼性格豁达、乐天,爱好广泛、富有童心

苏轼虽然以大才子之名却始终未受重用,但他和历史上很多相同境遇的人心态却截然不同。

就比如白居易,他被谪贬之时就能写出《琵琶行》这样哀怨愤懑的诗篇,还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这样哭得委屈的时候,但苏轼就没有。

当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民兵团副团长这样既没名也没实权的芝麻小官,而且因为苏轼一贯两袖清风,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黄州有个书生,是苏轼的粉丝,特别仰慕苏轼的大名,他主动找到官府,要了一块荒地,然后把这块荒地送给自己的偶像,用来解决苏轼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

结果呢,人家苏轼老先生因为喜欢喝茶,饿着肚子在这荒地上种了一百棵茶树,就等着明年春天喝新茶了!

这也真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啊。

就因为那块荒地在城东边的坡地上,所以苏轼以后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别号:苏东坡。

除了爱喝茶,苏轼也爱吃,不仅爱吃还爱自己动手下厨,不仅自己动手下厨,他还把很多厨艺秘诀写进了他的文章里。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吃到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这些的确都是当年苏东坡改良和创意的美食,也让我们从中看到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


不人云亦云,坚持自我,虽然不为新党、旧党所容,但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朝堂上的新旧党争,其实都是政治博弈,要说谁的政策更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见仁见智。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苏轼感觉时机未到,强推变法将会导致社会动荡,所以站出来反对,而后来司马光将王安石的法令全盘推翻的时候,在民间走了一圈看到了变法益处的苏轼,又觉得司马光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做法有失偏颇,所以又反对司马光。

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苏轼觉得变法就是要以利国利民为出发点和终点,而不只是个人政治抱负的衍射。

王安石变法之初有急功近利之嫌,而司马光后来的举动又有打击报复的成分,而苏轼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未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后来,乌台诗案发,苏轼遭遇人生最大危机,这时站出来为苏轼说话的反而是王安石。

而司马光虽然对苏轼不满,两个人却只是政见不合,私底下还会在一起品茶、斗茶。


苏轼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一,还是三苏之一,他的文学艺术成就光照千秋,他的乐观、从容、豁达、洒脱和择善而从的人生态度,更令人悠然神往。

(打字打得好累,哈哈,请友情支持个赞)


红颜读史


我们知道宋代诗人中,比较杰出的要数苏轼了,对于苏轼,世人对他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世人对苏轼的评价,希望能够拓展同学们的语文知识视野。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他远远超越了同辈作家,高高处于北宋文坛巅峰。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陶潜)、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李孟冬森


苏洵以“夫子登轼而望之”之义为儿子取名为“轼”,苏轼的母亲程氏精通文史,十分注意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在母亲的悉心培育下,苏轼也不负众望,少年时期就通经史,下笔能写诗词,22岁就高中进士,深的欧阳修的赏识。

苏轼身上有一种特质,就是无论他在什么样的逆境下,他都怀着一种对美好事物向往的胸怀,不会以一点点得失就怨天尤人。

苏轼为官耿直,历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地的知州,苏轼每到一处,都能励精图治,兴利除弊,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自然也就能赢的人民的爱戴和景仰。

但命运没有因为苏轼的文才和勤政为民而对他青睐有加,他因朝政的变化和各党派的争权夺势不断被伤害,苏轼也因多年的外地辗转和劳累,使他对政治清明的信心丧失殆尽,这也使得他的词飘飘欲仙,不惹红尘,有了一种出世脱俗的飘逸: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小词写的清新流畅,饶有情趣,宋朝是一个对文人特别开放的朝代,苏轼的词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

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谢谢阅读,欢迎交流。


品读历史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他的书法也为宋代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苏轼的仕途可谓宦海沉浮,颠沛流离。因“乌台诗案”和"车盖亭诗案"遭到牢狱之灾,一贬再贬,成了震惊一时的冤案。

一、政治风骨。在北宋后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朝庭上针锋相对势不两立。而苏轼能从社稷安危的视角出发,敢于直言,体现出高风亮节的政治品格。他最大的政绩就是在担任杭州通判期间,疏浚整治西湖,将瘀泥就地堆砌成苏堤。不仅造福杭州百姓,也使苏堤至今仍为"西湖十景"之一。

二、诗词成就。苏轼是宋代"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他一扫五代以来婉约奢糜的文风,作品以风骨卓然、旷达乐观、情感真挚、天然率性风格著称。如《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直抒胸臆,大气磅礴,至今仍为世代传诵的佳作。

三、书法造诣。苏轼是宋代"尚意"书法的先驱,作品沉着深厚,在古朴中又不失潇洒豪放。尤其是他提倡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得宽"的理论,至今在书法界影响深远。代表作品有《寒食帖》、《李白仙诗卷》、《次辩才韵诗帖》、《东武帖》、《治平帖》等。

四、美食鼻祖。红烧肉是苏轼发明的一道经久不衰的美食,因他烧的肉醇香色美,肥而不腻,故又称作"东坡肉"。而他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时,几乎穷困潦倒,于是把人家遗弃的羊脊骨拿回来,洗净抹盐后放火上烤,结果又成了东坡烤羊脊的名肴。此外还有东坡鱼、东坡羮、东坡饼也一直颇受赞誉。

五、网语先河。苏轼在儋州期间总共给家人写了近二百封家书,其中有七十多封家书中用到"呵呵"。无论他当时写这二个字时心境如何,但被今天的网友戏称为开了网络热词的先河。总之,苏轼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影响深远的杰出代表,王安石曾对他评价为:

"不知更百年,方有此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