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制造出原子弹却制造不出一粒大米,为什么?

堇山老翁


有意思。第一,说明宇宙间最聪明最智慧的是人。第二,说明世界上最愚蠢最低级的也是人。


星空55906


这个问题太棒了!

如果你说的大米,是我们每天吃的米饭的米粒,它是将稻谷经过多次加工后的,是已经死去的没有活性的植物种子,是胚乳,属于物质没有活性,主要成分是淀粉,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当然你如果抬杠说不是100%一样那我没办法)

但是,没有加工过的大米,是制造不出来的,因为它是植物的种子,那是稻谷,是种下去能长出来的,是活性物质。这个人类真做不出来。

人类造不出大米,是现在造不出大米。能做原子弹,因为造原子弹和造大米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造原子弹我们可以理解它是属于工业制造的领域,人类工业制造的领域发展了多久呢?可以从石器时代开始算起,人类从制作石头工具开始积累,要知道,那个时候,做个车轮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阿兹特克文明发展了那么久,一直到灭亡,都没有制造出轮子来。

一直积累了300万年的经验,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爆发,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加速,人类到现在数百万年,才把原子弹做出来。

科技,一定是开始打基础的时候最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加速度来发展。

造大米,是属于制造有机物,是生命科学的领域。

生命科学发展了多久呢?17世纪列文虎克看到细菌、詹纳用牛痘攻克天花,这个时候算是开始萌芽期,还只是经验主义,知道有这么个事,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从19世纪斯巴达开始建立免疫理论系统以知识攻克狂犬病,孟德尔开始遗传学实验,生命科学才算真正开始,到现在才200年多一点。

以生命科学的研究对工业制造的研究,现在人类还处于做石斧的阶段呢。要知道,目前,我们依然对很多病毒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依托人类整个科学体系的建立,这个积累,不会像工业制造领域一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未来有一天,人类一定可以制造大米、制造植物.....这是时间问题,你觉得不可能?200万年前,人类也不会觉得手机这种东西是可能出现的。

1828年,德国化学家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20世界开始人工合成胰岛素,人类开始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是这些成就,相当于我们做了个比较漂亮的石斧,想想石斧和原子弹差距有多大吧。

我们看看大米的结构


想不到这么复杂吧,以后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要先拜一拜。

如果要做稻谷,就是可以播种下去再长出来的那种.........对人类来说,就是用石头去做原子弹,首先,我们要学会制造细胞,但是现在要做细胞,等于让原始人去做计算机.........


关注坏土豆趣科普,陪你一起探索有趣的世界


坏土豆趣科普


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程度,而且科技发展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核武器作为人类科技发展一种代表性产物,它具有十分强大的威慑力。人类在上个世纪就研发出了核武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无法制造出一粒米。

在这里小编要声明一下,制造是直接通过技术来创造。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许多方面的“人造化”,例如人造卫星、人造潜艇等等,但是在生物技术上实现人造化十分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人造米”出现。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研发核武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技术性的工作了,但在核工程师看来并非如此,因为核武器的制造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技术人员只需要谨慎地按照复杂的步骤进行,经过大量的工作之后是有可能造出核武器来的。但是想要造出生物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生物体内还有比核武器内部更复杂的结构存在,例如DNA。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人类能够造核武器而无法造出一粒米,是因为前者是无机物而后者是有机物。虽然现在人类已经基本掌握无机物世界和有机物世界的规律,但是相比起无机物来说,有机物的规律更加难以掌握,实际上地球上最复杂的物体并不是无机物,而是生物。我们都知道凡是生物都会有遗传物质,就连病毒也是如此,更别说稻谷了。

水稻作为一种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储存在DNA中。DNA中文名为脱氧核糖核酸,虽然它的分子结构极其小,但它可以说是整个生物体中最为复杂的结构之一。正常的DNA由两条螺旋的链条通过核苷酸连接起来,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这里面。所以如果要永远地改变一个生物的性状,就必须从它的基因入手,创造一种生物也是如此。

人类造不出大米,是现在造不出大米。能做原子弹,因为造原子弹和造大米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造原子弹我们可以理解它是属于工业制造的领域,人类工业制造的领域发展了多久呢?可以从石器时代开始算起,人类从制作石头工具开始积累,要知道,那个时候,做个车轮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阿兹特克文明发展了那么久,一直到灭亡,都没有制造出轮子来。一直积累了300万年的经验,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爆发,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加速,人类到现在数百万年,才把原子弹做出来。科技,一定是开始打基础的时候最慢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加速度来发展。

造大米,是属于制造有机物,是生命科学的领域。生命科学发展了多久呢?17世纪列文虎克看到细菌、詹纳用牛痘攻克天花,这个时候算是开始萌芽期,还只是经验主义,知道有这么个事,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从19世纪斯巴达开始建立免疫理论系统以知识攻克狂犬病,孟德尔开始遗传学实验,生命科学才算真正开始,到现在才200年多一点。以生命科学的研究对工业制造的研究,现在人类还处于做石斧的阶段呢。要知道,目前,我们依然对很多病毒是没有办法的。

但是,依托人类整个科学体系的建立,这个积累,不会像工业制造领域一样需要那么长的时间。未来有一天,人类一定可以制造大米、制造植物.....这是时间问题,你觉得不可能?200万年前,人类也不会觉得手机这种东西是可能出现的。

1828年,德国化学家首次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20世纪开始人工合成胰岛素,人类开始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是这些成就,相当于我们做了个比较漂亮的石斧,想想石斧和原子弹差距有多大吧。

因此如果人类想要创造出一粒大米,首先得完全了解大米含有的所有基因。不仅如此,还要掌握这些基因的排列方式,是如何组成的。

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那距离创造人类还会远吗?


文创极客


如果说原子弹学问大,还是一粒米学问大,许多人理直气壮的说,原子弹的学问大。

当今世界上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

但是,随着人类对科技的探索和发现,发现原子弹可以制造出来,一颗种子今天的科技水平却无法制造出来。

因为一颗种子具有生命的意义,而原子弹却没有生命。

人类能够制造出生命来吗?

那么生命的理论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但是人类还没有完全认知它,一颗种子与一块石头的关系,人类还说不出这层关系的原理。

为什么石头不能长成大树,而一颗种子就能够长成大树。

原子弹有没有生命呢?

原子弹没有生命,它不会长大,它只会爆炸,像火药一样引爆。

人类掌握了两种不同物种的化学反应,在极高的温度下使其核裂变。

但是这在生命科学理论中只是一个章节,或者是一行字。

而生命理论却是厚厚的叠起来非常高的综卷。

这里面的化学反应,复杂得多。

这里面有种子内部的各种基因工程的化学裂变,而且被控制有章有序。

化学裂变中,在一个阶段的变化,会造成下一个阶段的另一种生理化学物质的变化。

而且在外界化学物质的补充下,会产生积累扩张的变化,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结果的造成,会长出树干,树叶,开花结果。

这一系例的有序的被控制的变化理论比原子弹理论复杂的多。


宝树白石


我来说说。

原子弹是人工产品,人工产品就是人类用手或者借助工具,对某些原材料进行加工后生产出一种新的东西,人工产品不管多复杂是可以想办法造出来的。

大米是天然的东西,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动植物需要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例如适合的阳光、空气、水、温度、时间等才能长出水稻。

当然,现在的水稻是经过人类几千年改良、培育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工产品,只不过这个过程很慢长,变化也比较靠天的成份多些。

人类还不能在生产线上生产大米,但是人类可以改良,优选水稻生产,为地球人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中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中国的科学家袁隆平已经让很多不能生长水稻的地方种出了高产水稻,袁隆平已经让世界上很多不发达国家的饥民吃上了大米。

但愿有一天地球上的人类不再挨饿,不再有战争,永远和平!


鹏学天下


一切都能够通过土壤、水、阳光、空气生长的东西,人类都暂时无必要进行制造,如果“原子弹”也能通过土壤水阳光空气生长,同样也没有必要人工制造。这与科学技术无关,这是人类中有智慧的一群人的智慧选择,有一句话叫:有所为有所不为!


远方亮剑


人类能制造原子弹,不能制造大米,原子弹是杀人的,大米是养人的,凡是杀的东西大多是制造的,从刀枪剑j!,到轻重武器,在到地雷大炮原子弹,每一样都是要人命的,且多数都是无故的。养人的,都是土里生长的,是任何高科技也无法复制的,只有一点是分不开的,也就是撑握杀人武器的人,是土里生长的东西养着的。


自然174126128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弹的基本原理是核裂变。铀元素,确切的说是铀-235,它的原子核有 143 个中子和 92 个质子。当一个中子快速轰击铀-235 的原子核时,会分裂出另外两个元素——钡和氪,并释放 2-3 个中子,以及约 200 兆电子伏的能量。更刺激的是,放出来的中子可以继续轰击其他铀-235,引发不断的核裂变,称为链式反应。这个反应的威力有多大呢?一克完全裂变的铀-235 ,就相当于近 20 吨 TNT 炸药,足以炸倒半径 120 米内的建筑物。

不过,要想引发链式反应并不简单。首先,铀材料中通常含有杂质,比如铀-238 ,它和铀-235 有同样的质子数,但多了 3 个中子,属于同位素。但铀-238 只会散射或俘获中子,不容易裂变,无法继续下一轮反应。所以要想造原子弹,铀-235 的纯度必须在 90% 以上。

  其次,铀的原子核直径只占整个原子的两万六千分之一,周围都是空隙,核裂变放出的中子很容易错过其他原子核,直接飞到外面。

  所以铀材料最好是球形,因为同等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泄漏的中子也最少。

  铀材料的纯度、形状、密度等因素决定了临界质量,指的是铀材料刚好能维持链式反应的最低质量,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

  根据美国的核武器研究基地——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这份 1969 年的解密文件,93.8% 纯度的球形铀-235 ,密度为 18.75g/cm? 时,临界质量约为 52kg。

对于造一粒米本身,它是由C H O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我认为生命科学如果想做的话,应该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合成的,但是效率肯定是不高的,所以没必要也不现实,若手段可靠可能全球都不会在种植稻谷。对于原子弹,按照前人设计好的结构方法,将不用的同位素进行组装即可,最重要的是获取组装原子弹的原材料,这也是一些国家,比如朝鲜、伊朗很难短时间完成原子弹制造任务的原因之一。








北方有佳人zt


这是好问题,但未必正确。

就研发规模、复杂程度、安全生产、生态保护、试验基地、维修养护、人力资源等综合因素而言,【制造原子弹】远比【制造一粒米】复杂的多、危险的多、烧钱的多。只是人类还没有真正进入并抓住【分子生物学】与【细胞动力学】的核心机制而已。


1 自然科学有尽头,技术科学无止境

自然科学(简称【科学】)的任务是:不断发现新自然现象、不断选择新自然资源、不断认识新自然规律、不断明白【纯自然】的原理和机制。——在人类还不至于毁灭之前,自然科学的任务终将彻底完成。

技术科学(简称【技术】)的任务是:不断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模仿自然运动、不断改造自然形态、不断创造【超自然】的新材料与新工艺。——只要人类还活在这个世界,技术科学的任务是永无止境的。

天工开物,天工即自然,自然造自然。光子造电子,电子造光子。自然物造自然人,自然人造自然物。不是造不出来,只是没到那境界。


2 原子弹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制

科学与技术,虽然不可分割与相辅相成,但也是可以分工明确的。

原子弹的科学性研究研制与技术性研制研试,是极其复杂的超大系统工程,曼哈顿计划就有60万人参与。

2.1 原子弹的【科学性研究】极其复杂❗

原子弹与【核反应堆】一样,依据【核裂变链式反应】。只要使【中子增殖系数k】大于1,链式反应规模将越来越大,最终发生爆炸。反应堆也可以成为一颗“原子弹”。但是反应堆重达几百吨、几千吨。这就要减小【临界质量】,利用【快中子】裂变体系,【装药】必须是高浓度裂变物质,【装药量】>>【临界质量】,【增殖系数k】>>1。


我们只能利用【铀235装药】、【钚239装药】和【铀233装药】三种裂变物质。 铀235是原子弹的主要装药。获得【高浓度铀235】并不是轻而易举,天然铀235含量很小,140个铀原子只含1个铀235原子,其余139个都是铀238;铀235和铀238是【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必须提纯铀235,【普通分离法】无济于事,【气体扩散法】终获成功。铀235约比铀238轻1.3%,但气态的铀235运动稍快,可稍稍分离。【六氟化铀】是唯一合适的气化物,在56.4℃即升华成气体。铀235六氟化铀与铀238六氟化铀分子相比,质量相差不到1%。【六氟化铀气体】在加压下被迫通过一个【多孔隔膜】。含铀235的分子通过多孔隔膜稍快,增加程度十分微小。获得几乎纯铀235要让六氟化铀气体数千次地通过多孔隔膜。




▲504铀浓缩离心机

其它提纯方法还有:【离心法】、【喷嘴法】、【冠醚法】、【激光法】更有吸引力。

【钚239装药】,通过铀238在反应堆生产。 铀238吸收一个中子,变成铀239,铀239衰变成镎239, 镎239衰变成钚239。由于钚与铀是【非同位素】,虽然很少铀转成钚,但比【铀同位素】的分离容易得多。【铀233装药】,通过【钍232】在反应堆内经【中子轰击,生成钍233,再相继经两次【β衰变】而制得。铀235是【核火种】,没有铀235就没有反应堆、原子弹与原子能利用。

只要使【核装药】体积或质量超过【临界值】,就可实现核爆炸。但还有【核引爆】问题:不要爆就不爆,要爆就爆。通过控制【临界质量】或【临界尺寸】来实现。最简单的原子弹采用【枪结构】。两块小于临界质量的铀块,隔开不会引起爆炸,在一起时大于临界质量就立刻爆炸。

若【慢合】,反应开始产生的能量足以将它们吹散,使链反应停息,爆炸威力和核装药的利用率就很小,关键是使它们【速合】。


2.2 原子弹的【技术性研制】极为复杂❗

除铀235钚239等【核材料】研制与生产极其复杂外,【核战斗部】的研制也是极为复杂的,要与【核武器系统】研制协调一致。研制过程大致如下:从设想阶段开始;经过关键技术课题和部件的【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试验要求、研制工期、经费等内容的几种【设计方案】;再经过论证比较和评价,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战术指标】与【技术指标】;然后进行【型号设计】、各种【模拟试验】;【工艺试制】,通过【核检验设计】合理性,最后达到【设计定型】、【工艺定型】与批准生产。要有专业【科技队伍】,并配备必【试验场所】与【核试验场】。武器交付部队后,研制和生产部门还要提供维护、修理、更换部件等服务工作,按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负责其退役处理或更新。

要吃透战斗部的【反应机制】,弄清各种【物理参数】,掌握多因素的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为此,要进行【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的【凝聚态物理】、【超音速流体力学】、【爆轰学】、【计算数学】和【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大容量计算机】进行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计算,这种计算应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以便从多种设想或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从而节省费用与减少核试验次数。反复进行多方面的【模拟试验】,包括【化学炸药爆轰试验】,【材料与强度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控制·点火·安全试验】等。

3 一粒米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制

3.1 一粒米的粗略意思

水稻属于【种子植物】之生物界。生物的基本单元是细胞。一粒米,是由大量内含特定基因序列的细胞构建的生命体。

100克的粳米的化学成分有,【水】3%,【蛋白质】6.7%,【脂肪】0.9%,【碳水化合物】77.6%,【⑤粗纤维】0.3%,【矿物质】钙7mg,磷136mg,铁2.3mg,【维生素】B10.16mg, B2 0.05mg,。烟酸1mg,【氨基酸】蛋氨酸125mg,缬氨酸394mg,亮氨酸610mg,异亮氨酸251mg,苏氨酸280mg,苯丙氨酸394mg,色氨酸122mg,赖氨酸255mg。



植物细胞直径通常为10-100μm。形态有圆形、椭圆形、多面体、圆柱状和纺锤状。

3.2 一粒米所含的细胞动力学

以高中生物学纲要为线索,概述如下。

3.2.1 细胞的物质结构

命题1:神奇的细胞功能,不外乎是为数不多的【基元物质】,在【特定温度】与【特定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的随机性组合。

命题2:【生物分子】很复杂,但皆可追究到【电子电荷】与【核电荷】激发的【介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3.2.2 细胞的组织结构

命题3:细胞所含的各种【膜或壁】,都是具有针对不同介质的【可阻隔】与【可通透】的控制性的【半透膜】。

这或许是未来制造人工大米的一个工艺原则,需要材料科学领域的【超精细】渗透膜。

命题4:细胞所含的各种【体或质】,都是具有【可渗透】与【可拓扑】的【半流体】。

这可以解释:免疫细胞、病毒、巨细胞噬菌体,易于学习环境,而常有习得性进化。

3.2.3 细胞活动必需的酶动机

命题5:酶尤其是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可以是提供细胞活力与能源的基本动机。




小结

随着细胞科学与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可在不久的将来制造出自然的大米。


物理新视野


原子弹是对宇宙的初步理解,就可以制造的,它对宇宙的本质来说根本不复杂。生命是涉及宇宙本质的最根本核心的原理,是宇宙自然筛选的最高科技,现在的科学离创造生命还差十万八千里,差太远太远,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级别。

人类现在即使能够制造大米,那也是拼凑而来的,真正制造是靠元素制造DNA,一步一步制造生命,这需要把生命的密码语言彻底破译,需要知道粒子之间的真正秘密,这时候就可以任意创造任何生命,人也就真正变成了神。能够真正从泥土中创造生命,就是神,其他都是利用和拼凑,不需要真正的懂,这都是人的范围。

人离神还差很远很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