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兩女合葬墓出土一隻“癩蛤蟆”,考古專家:古代女性的最愛

導讀: 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有一句經典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啊,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那些梟雄、武將、謀臣也全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唯有一座座古代墓葬深埋地下,讓人們可以通過冰冷的文物窺探到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

在安徽省當塗縣的洞陽村外,千百年來一直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封土堆,當地百姓都稱其為“天子墓”。古老相傳,封土堆下面埋葬的是一位皇帝,而洞陽村的村民都是這座大墓守墓人的後代,至於是哪一位皇帝,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人知曉了。

2015年,為了配合當地的市政建設,安徽省考古隊在上報國家文物局後,決定對“天子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數月的緊張挖掘,一座三國時期的大型磚室墓逐漸顯露出來,大墓南北總長44米,東西寬30多米,由墓道、前室、後室、耳室組成。考古專家介紹說,像這種大型“四隅券進式”穹窿頂結構的磚室墓,只有王侯級別的貴族才能使用。當塗縣在三國時期屬於吳國的統治範圍,那麼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誰,他在吳國又是什麼身份呢?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出土文物上的銘文,考古專家最終確認這座大墓的主人是吳國第三位皇帝孫休。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中記載:“吳景帝陵在當塗縣東二十五里。”明代修訂的《太平府志》中也有記載:“吳景帝陵,縣東,地名洞陽。”而今天考古隊發掘的天子墓,就位於當塗縣東的洞陽村,與史料上的記載一模一樣。

除此之外,在出土的漆器上,考古人員發現了“永安三年”、“永安四年”的字樣。據《三國志》記載,“永安”正是孫休使用的年號,他在位期間只使用了這一個年號。

在清理墓道和墓門遺蹟時,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二次打開的情況,這說明墓中的人員是分兩次葬入其中的。在墓室中,考古人員一共發現了三具骸骨,一男兩女。史書記載,孫休死時與一位妃子共同入葬。一年之後,皇后朱夫人被繼位的皇帝孫皓逼死,又將陵墓打開葬入其中,這與考古發現的二次葬也相吻合。

這座大墓歷史上雖然多次被盜,但仍然出土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不乏珍貴的漆器、金銀飾品。其中有一件女性飾品格外引人注意,上面雕刻有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龍,在這條金龍的後背上還刻有一隻威武的蟾蜍,與神龍四目相對竟然沒有一點害怕的意思。根據這件金飾的造型,專家將其定名為“蟾蜍戲金龍”。

金龍出現在陵墓的隨葬品上很容易解釋,因為在封建社會龍一直被當作皇室的象徵,是真龍天子的代表。但為什麼一直蟾蜍(癩蛤蟆)也會出現在皇帝的墓中,並且還能與金龍平起平坐呢?對此專家解釋說,在中國古代的道教中,蟾蜍被認為是代表長生不老的神獸,有“千歲之鶴,萬歲之蟾蜍”的說法,是女性飾品圖案中最受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