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是什么意思?

用户3230777196690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大诗人也有吃相不雅的时候,不动地方,整个儿地吃蒸饼

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于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是杨万里的《食蒸饼作》中的一句,意思是老夫饿了,走不动了,只想要整个儿的吃(蒸饼)。这是那个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吗?吃相真是不雅哟!看样子“民以食为天”,大诗人也不例外,饿急眼了也一口吞。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世人称之为“诚斋先生”。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真正的“四朝元老”。1206年,以八十岁高寿病逝,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的就有四千多,名副其实的高产高质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多写自然风景,语言浅显清新,也有少数描写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思想的作品,有《诚斋集》存世。

能想象出这么个一辈子当官的人也有整个吃蒸饼的时候吗?完全没有了“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的慵懒,没有了“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桑茶坑道中》)的悠闲,是《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还是《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累的?疲惫不堪,坐下来就想鹘仑个儿吃蒸饼?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详解

解释这句诗的意思,重点在“那”字和“鹘仑”两个字上。“那”,在这里读“nuo”,二声,动词,“移动,挪动”的意思,后作“挪”。《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原文就是“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还喜得眼睛能转动,言语虽利便,身体莫能那”,和这里的“那”是同一个意思。“鹘”,古书指隼一类的鸟,尾短,青黑色。宋•苏轼《石钟小记》里有“山上栖鹘”的句子,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里也写过“俊鹘抟水禽”。“仑”是条理,仑次。“鹘仑”也作“鹘沦”、“鹘囵”,是“整个儿,完整的”意思。宋《朱子语类•卷六五》“……然无间断,只是鹘沦一个大底物事,故曰大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澶渊之役,毕士安有相公交取鹘仑官家之说”;杨万里的另一首诗《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这里都是“整个儿”的意思,后来演变出来的成语应该就是“囫囵吞枣”。

让杨万里这个大诗人“鹘仑吞一个”的到底是个啥?

联系诗名和上句,我们可以知道杨万里整个儿吞的是“蒸饼”,那蒸饼是个啥吃食?别看它叫“饼”,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馒头!(注:现在的馒头,因为那时也有馒头,却是带馅的;馅少的叫馒头,馅多的叫包子)。宋朝时的餐饮很是发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当时就有七十二家正店(大酒店),各种脚店(小店)则林林总总数不清。北方大面积种植麦子,让面食在宋朝已经成为主食,并且品种繁多,但是,大多数都叫“饼”,可以说面食小吃在宋朝的舌尖上独领风骚,“饼”字又在诸多面食里独树一帜。《倦游杂录》里说“馀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烧饼,水瀹而食者呼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就是说“蒸饼”就相当于现在的馒头,不过可能薄而圆一些。

吴处厚《青箱杂记》里讲宋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谐音“蒸”,故避讳“蒸”为“炊”,“蒸饼”就叫成了“炊饼”。大家注意到《水浒传》里武松离家前对哥哥嘱咐的话没有?“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可见武大郎卖的“炊饼”实际上就是“蒸饼”,用“笼”蒸出来的。

“蒸饼”不是蒸出来就行的,要蒸出十字裂口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纯碱“开花馒头”。《晋书•何曾传》里“蒸饼不上坼十字不食”,就是说蒸饼不蒸出十字裂纹都不吃。可见这“十字花”是合格蒸饼的标志,所以此诗开头才会有“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蒸饼须四破”的句子,十字,破成四瓣,你要是端上来的蒸饼不这样,也不会有人吃啊!换句话,没蒸出十字花儿的蒸饼,你也不能上桌,那是赤裸裸地自己砸牌子。

延伸阅读:“鹘仑吞一个”的后果——“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饿坏了,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吃完了蒸饼,放下筷子,露出舒心一笑(可能还有些不好意思),急忙还得喝茶,光顾着吃了,噎着了!这就涉及宋朝饮食文化中的另一亮点——茶文化了。简而言之,“龙团”就是“龙团茶”,有龙纹图案的上好茶饼;“蟹眼”,是点茶时形成的蟹眼般的泡沫。肚子饱了,喝茶就不急了,可以细细地品慢慢地饮了。

总结语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字面上来说就是饿了走不动了,就想整个儿地吃蒸饼,表现出了大诗人人间烟火的可爱一面;往深了说就是宋朝的饮食文化了。

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hyg陌上花开


食蒸饼作 杨万里[宋朝]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饥肠辘辘的作者,把吃蒸饼的过程记录下来,

很细腻,很生动: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饥饿时对过往吃过美食的想象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饥饿难耐时,对食物无意挑选的渴望状,

只为满足划过食管的生理过程。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自诩自己如大肚子蝉,从扁小到爆满的快速变化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一会儿筷子险些被吃掉,竹筷都被咬成莞草一样

为了大小周围惊奇的围客,干净拿出官用龙图来证明自己是有身份的官人。



圣贤民强


有网友已经解释了“那”,读作“挪”,“奈何”的合音。不可那,就是无可奈何,我饿了,顾不了许多了。我来解释一下“只要鹘仑吞一个”的“鹘仑”。这是个联绵词,或叫连绵字。就是两个字只能连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去理解。连绵字有双声、叠韵和非双声叠韵三种。双声,就是两个字声母相同,比如“慷慨”,拼音首字母都是K。拆开后,“慷”的意思、“慨”的意思,都跟“慷慨”的意思无关。叠韵,就是两个字韵母一样,比如“窈窕”,韵母都是iao。非双声叠韵的,就是这个“鹘仑”,两个字声母不一样,韵母也不一样,但是不能拆开理解。这个词今天一般写成“囫囵”,表示“完整一个”的意思,成语有“囫囵吞枣”。其他类似的词还有“寂寞”,“石榴”,“葡萄”,“蒹葭”等等,都是不能拆开理解的。


有位好友


您好,感谢分享~

我认为,这里面的关键是对“那”字的理解。

“那”在古文中大概有四种用法。

1.nǎ,同哪。

2.nà,这的反义词。

3.nuó,奈何(其实是奈何的合音字,将“奈何”快速读出,即为nuó音。)

4.nuò,表示译文。

根据这首诗“老夫饥来不可那”,应该是取第三种用法,即表示奈何的意思。

综上,“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大意时:我真的是饿的不行了,只要鹘仑吞下一个就满足了。


诗词曲里读中国


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搞笑视频不笑你踢我


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清灵书香


老夫已经饿成狗了,热乎的烧饼,我能一口吃一个!这句诗出自杨万里的《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颇,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不长肉的大叔


老夫腹中饥饿难耐,不管味道如何,先吃一整张饼再说。注:鹘仑亦可作囫囵或咽口水时喉中发出的声音,表现出饥渴时迫切等到食物的生动形象


太极寄畅


杨老夫子饥饿难耐,恨不能整个吞下去一个蒸饼。大文人饿了也顾不了文雅矜持了。


山东济宁孙伟东


实在太饿了,狼吞虎咽的乱吃一通[我想静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