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啟示:肺部的守護神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讓社會各界都關注起疫情的發展動態,疫情的一舉一動更是信息化、透明化、全方位曝光,而其中異軍突起的幹細胞療法似乎一夜之間就走進了大眾視野。

本系列撰文《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啟示》將從多方面、多角度,詳盡闡述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臨床定位、臨床應用以及發展方向,讓我們一起探索這項新技術的神秘之處。

新冠肺炎即使痊癒,會不會落下後遺症?

2020年1月31日,中日友好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呼吸4部主任詹慶元介紹,此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有肺損害修復的變化,雖然從臨床經驗看,肺的修復能力非常強,但也不排除部分重症患者會落下肺纖維化的後遺症。

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啟示:肺部的守護神

△ 詹慶元在國家衛建委新聞發佈會上發言

而一旦發展為肺纖維化,則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01

肺炎造成的永久性損傷

皮膚損傷了,能夠再生修復,但肺不行。

正常肺臟由肺泡組成,具有十分良好的彈性。肺泡就是用來做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氣體交換的,這是我們人體生存的基礎。

肺纖維化就是正常的肺泡被異常“疤痕”代替了,成了纖維樣狀,彈性下降,氣體交換受阻。這種情況是不可逆的,意思就是不能治癒,“疤痕”只要存在,它就一直存在,不能消失。如果一直髮展下去,當氣體交換無法滿足人體需要時,人就會缺氧死亡。

在我國,目前已被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的藥物僅有一個,即

艾思瑞(化學名:吡非尼酮),體外和體內的實驗已經證明,吡非尼酮有抗纖維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但此藥價格昂貴,且臨床使用的效果,只是延緩肺纖維化的惡化速度,讓纖維化慢一點堵塞肺泡,讓患者的呼吸能力慢一點下降:開始不能運動、拎重物,後來不能散步、爬樓梯,到最後只能在床上活動,十分痛苦。

如果由於新冠肺炎,肺部纖維化已經非常嚴重的情況呢?

目前的臨床方案是肺移植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幹細胞逐漸走進了普羅大眾的視野,用幹細胞治療肺纖維化,才是真正“逆天改命”:讓新的肺泡細胞重新長出來!


02

幹細胞多潛能分化與組織再生

幹細胞是具有無限自我更新以及多潛能分化的細胞,相當於人體各類細胞的“倉庫”。根據其分化能力的由高到低,又可以細分為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單能幹細胞。其中,研究的最為透徹、最為廣泛的就是介於分化能力兩端的,屬於多能幹細胞的間充質幹細胞(MSC)

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啟示:肺部的守護神


間充質幹細胞不僅可以通過其多潛能分化,再生修復受損的肺組織,也可以憑藉其較低的免疫原性、歸巢效應和旁分泌釋放相關細胞因子的機制,調控免疫系統的穩態,抑制過度免疫應答,平衡肺部微環境。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科和新橋醫院放療中心聯合開展了一項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的臨床研究。研究人員篩選了8位放射性肺纖維化患者。

研究人員灌洗了患者病灶附近的肺葉和肺段支氣管後,經纖支鏡注入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懸液至患者的病灶部位。觀察結果顯示,8位患者均能夠耐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隨訪觀察期間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幹細胞療法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的啟示:肺部的守護神

△ doi:10.16016/j.1000-5404.201612135


此項研究證實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RPF)對患者的肝腎等主要臟器無損害,且能夠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降低肺纖維化密度。

諸如此類的幹細胞治療肺纖維化的臨床研究還有很多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充足的理論基礎研究,和可喜的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幹細胞作為一種“活”的藥物,它不僅能夠調節免疫,平衡肺部微環境,也能夠通過再生的特點,修復肺部的損傷。減少損傷,就是減少炎症,就是減少纖維化,達到從根本出發治療肺纖維化的目的。


03

幹細胞再生療法,肺部的守護神


新冠肺炎導致的肺纖維化,可以算是

繼發性肺纖維化,這種肺纖維化疾病是有明確病因的。

但更多情形下,來源不明的慢性、進行性和致命性肺病,稱作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才是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發病年齡多見於40~60歲之間。起初患者表現為乾咳、活動後氣喘,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平靜狀態也會出現咳嗽和呼吸困難,甚至需要吸氧維持生命。最終,患者常因肺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而死亡,是一種病死率甚高的疾病。通常,患者在依靠激素等傳統方式治療後,生存期僅可以延長4-6年,患者5年生存率低於30%。

什麼情況可能導致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呢?

吸菸、PM2.5、廚房油煙。。。

例如,長期吸菸的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對肺部持久刺激,致使其支氣管纖毛運動減慢、纖毛倒伏,痰液不能及時排出,從而使細菌繁殖,導致感染而造成肺功能減弱,同時誘發肺泡上皮細胞損傷、反覆損傷,損傷之後異常修復,就形成了異常“瘢痕”,最終可能導致肺纖維化。

2016年8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在幹細胞臨床干預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取得的全新突破。

患者於2013年起接受幹細胞移植,共進行了七次幹細胞移植,第一次移植後便有明顯效果。經過病人定期複診與醫院的長期觀察,患者已達到預期治療效果:上樓氣踹得到了改善,能在家做些體力活了,體重也增加了10斤。最關鍵的是,臨床CT掃描檢查顯示,患者肺部病灶有好轉。

幹細胞再生療法堪稱肺部的守護神:內外兼修,在外控制炎症,平衡肺部微環境,減輕纖維化;在內分泌生長因子,再生修復受損的肺組織,重新長出活力肺泡,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