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等了40多天,北京的杨先生日前终于收到了从德国“快递”过来的2盒50个口罩——那是在中国口罩最短缺时期,朋友从德国给他寄送的。不过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有些调侃但也不乏认真地问道:“现在德国疫情严重买不到口罩,要不要再多加几个还回去呢?”

已在加拿大旅居十年的冷水则于3月16日周一早上收到公司CEO的邮件,告知了一个坏消息:办公室有三位同事与新冠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过。出于隐私,公司未透露员工的姓名。但这一天,办公区只有来自中国香港的同事戴起了口罩。她告诉《凤凰周刊》:“我的加拿大同事都相对年轻,他们至今认为还没有到必须戴口罩的程度,会听从建议减少握手等接触,不担心自己被感染,反而更担心家中老人和孩子的健康。”

新冠疫情之下,各国民众在面临口罩短缺时选择了不同的方法来预防病毒。欧美国家的做法与亚洲国家明显不同,“戴不戴口罩”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个人选择,背后还反映出诸多体制与文化的因素。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中国已不缺口罩,但全球仍紧缺;“抢口罩”引发欧洲外交纠纷

“我的中国同事刚从中国给我带回来60个口罩!”东京的佐藤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他的中国同事一周前给同办公室八个同事都送了口罩。

在北京的一家便利店前台,摆放着一架子来自俄罗斯的口罩。店员直言道:“这是俄罗斯禁止出口口罩前的最后一批货了。”但来店的客人并没有太多人问津这455元一盒的俄罗斯口罩。如今,北京很多超市里的广播都开始叫卖刚刚到货的医用口罩,手机的各大平台推送着N95口罩到货的信息,不少网店也能顺利下单买到韩国KF94的儿童口罩。

一个月前,海外华人从全球各地向中国寄送口罩。但随着中国口罩新生产线建成投产,熔喷布产量大幅提升,“一罩难求”的现象得到缓解。如今的中国开始努力向海外支援口罩:意大利3月12日收到中国提供的包括口罩在内的31吨医疗物资;中国向日本捐赠的10万只口罩已完成了部分交付;首尔市也收到来自中国的包装上写有“岁寒松柏,长毋相忘”的KF94口罩。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不过,全球的“口罩荒”仍未缓解,甚至进一步加剧:很多国家民众买不到口罩,一些无良商家则高价兜售口罩,口罩的价格持续暴涨。

美国某网店,一盒10个装的N95口罩售价高达220美元,是正常价格的11倍。医疗类美剧《良医》主演弗莱迪·海默日前向观众透露:“前几日,我们被叫到现场。剧组人员对我们说,知道大家很担心新冠病毒,但请不要再从我们剧组拿口罩了,我们也不够用。”他为此调侃道,“如果在本季末尾,你们看到我们(扮演的医生)穿着短裤、T恤和戴着太阳镜,那是因为口罩、防护镜都被拿光了。”

在法国巴黎和马赛的医院还出现近一万个口罩被偷盗事件。法国卫生当局3月3日表示,巴黎医院已经被偷走约8300个口罩和1200瓶消毒卫生凝胶,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的一家医院大约有2000个口罩被盗。

疫情暴发较早的日本从2月开始也出现多起口罩被盗案。3月3日埼玉县鸿巢市一栋大楼仓库的6400只口罩被盗,堪称“密室口罩失窃”案。神户市中央区的神户红十字医院2月13日也丢失了医用外科口罩120盒共6000枚。

相比于私人偷盗口罩,法国、英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则纷纷上演口罩争夺战,甚至一度上升为“外交纠纷”。口罩已经影响到整个“欧洲团结”。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首先是法国迫使一家口罩制造商取消了英国的一大笔订单。据法国欧洲新闻台3月6日报道,英国国家医疗系统(NHS)从法国一家名为Valmy SAS的公司订购了数百万的口罩。但法国官方下令收回该国制造的所有防护口罩。SAS公司董事Nicolas Brillat苦不堪言:“我们面临一个大问题:应该优先考虑谁?这项法令让我们对NHS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但NHS是第一个订购并全年使用我们口罩的客户。”

瑞士也受到了邻国的“欺负”:瑞士近期先后被德国、法国扣留口罩及医用手套,又被意大利扣压了一批消毒水。瑞士《每日导报》3月11日披露,一批瑞士从中国采购的医用外科手套,通过集装箱从中国发往瑞士,在德国中转期间,被汉堡海关扣留。另据《新苏黎世报周日版》报道,稍早前一辆瑞士公司的卡车在前往瑞士途中被德国海关拦下,车上的24万只口罩一起被扣。瑞士自己能生产的医用防护装备很少,只能从国外进口。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瑞士迫不得已紧急召见德国大使表示抗议,敦促德国当局立即对被冻结的货物放行。瑞士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呼吁“德国当局应立即放行被扣留的口罩”,并表示“拦截似乎不是孤立的事件,所有进一步的运输都可能被封锁”。

应对“口罩短缺”,各国出奇招;朝鲜被曝光“P图”口罩

冷水在疫情发生以来还未戴过一次口罩。一方面是她三周前去超市就已经买不到口罩了,另一方面她得到的更多建议是“勤洗手、少密切接触可有效预防病毒”。

冷水每天会收看自己所在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下称BC省)卫生厅的记者会。3月17日,BC省确诊感染人数已累计达到103人,加拿大确诊总人数为424人。但当日记者会上,“口罩”话题并未提及,“勤洗手”成为关键词。BC省卫生厅向民众传达“勤洗手是更有效杜绝病毒传播的途径”,强调“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要注意社交距离”,呼吁“病人不要外出,老人不要接触外人”。

很多机构、公司、个人都听从了政府的建议。一月底,冷水所在的办公区卫生间墙上贴上了洗手的步骤图,办公楼增加了很多免洗洗手液。“我们开始有了勤洗手预防新冠病毒的意识。”冷水说,同事之间打招呼也不握手了。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加拿大卫生间内贴上洗手指南(采访者提供)

不仅是加拿大,很多欧美国家都未建议普通人戴口罩,并发出了“将口罩留给医务人员”的号召。3月3日,马克龙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我们将征用所有生产和库存的防护口罩,并将它们分发给医护人员和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法国人”。欧洲社会的主流观点是口罩留给医务人员,健康人占用医疗资源,有不负责任之嫌。《纽约时报》关于新冠病毒守则也强调,口罩资源紧张,请优先让位于前线的医护人员,不要大量囤积口罩。

3月13日加拿大CBC新闻曝出“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妻子苏菲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特鲁多将和妻子自我隔离14天”的消息。3月16日,隔离中的特鲁多宣布了加拿大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几条最新措施:除加拿大公民和永久居民,以及美国公民、外交人员、航空公公司空乘人员之外,其他人不得入境加拿大;并授权航空公司禁止确诊新冠病毒的加拿大人登机回国。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如今温哥华的市面已经买不到口罩了。BC 省卫生机构加强了对库存口罩的监控,开始对医院的N95口罩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以确保医护人员在需要的时候能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3月14日BC省一家超市的货架上没有了货物。 海外媒体图。

在亚洲,面对口罩短缺问题,日本政府则宣布拿出22.85亿日元统一从厂家购买口罩,从3月3日开始分发给民众(包括在日本定居的外国人),每户可分到3枚口罩,连续分发两周。不过,佐藤表示暂时未收到政府分发的口罩:“政府的方针是从北海道等疫情扩大化的区域开始分发,东京还没有收到。”

日本企业“唐吉歌德”为防止有人囤积或者倒卖口罩放出绝招:购买第一件298日元(约合20元人民币),第二件价位狂飙到9999日元(约合657元人民币)。日本网友评论:“真是太有创意了。既不是限购,也不会让任何人不开心!”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韩国为了让更多人能公平买到口罩,施行的是出生年份尾号限购制度。如果尾号是1和6,只能周一购买口罩,2和7是周二,3和8是周三,4和9是周四,5和0是周五购买。周末的口罩提供给本周没有购买到口罩的人。在首尔生活的金焕刚刚买到独立包装的口罩,她告诉《凤凰周刊》记者:“韩国政府开始口罩配给制,价格便宜,但一周只能拿到2枚。除了贫困阶层,向全国这样分发物资还是比较特殊的情况。”金焕在购买时要出示身份证,每只口罩定价为1500韩元(约合8元人民币)。

而朝鲜应对口罩短缺的做法最奇葩:选择了为防疫图片“P”上口罩的做法。 据韩国《朝鲜新闻》报道,朝鲜报纸《民主朝鲜》从2月中旬开始发布民众戴口罩防疫的照片,其中有朝鲜女演员金正花戴着口罩指导学生的照片。不过仔细观察,照片上的口罩显然是合成上去的,再经由机关报纸或朝中社发布,以达到宣传之用。照片中的口罩亮度和其它部分不同,修图技巧拙劣,一眼就能看出破绽。

“我向德国老板解释戴口罩的初衷”

在德国定居10年的孙岩犹豫很久,最终于上周末(3月13日)走进德国老板的办公室,向他说明自己要从下周开始戴口罩的决定,希望予以理解。

孙岩告诉《凤凰周刊》:“我向老板解释了中国人戴口罩的初衷不同于德国,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因为我生病了。”老板感谢孙岩愿意提前告知这一想法,并决定在早会上向大家通报这一情况,避免同事间的不安与恐慌。

在孙岩的德国同事眼中,看到戴口罩的人就像看到伊斯兰国家女性穿戴蒙面罩袍,会有恐惧感。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图源:海外媒体

西方国家观念中对于“谁才是口罩保护的对象?”和东方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西方观念中,“口罩是给病人用的” ,戴口罩是为了保护他人,而不是为了保护自己。

所以,虽然开始在办公室戴口罩,但孙岩在户外还是不戴口罩,她解释说:“如果我戴口罩外出活动,担心引起周围人的不安,甚至可能有人指责我浪费医疗物资。”而且如今受疫情影响,人口密度更低了,出门难遇到几个人,口罩自然也不用戴。

德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身体素质及抵抗力非常有信心。“免疫力高你就不会生病,如果你被传染代表你的抵抗力不好,不要怪别人没戴口罩。”一位患有哮喘的德国老人对孙岩说,不用担心,只要积极锻炼身体就不易被传染。

欧美为何大力强调“勤洗手”而不是“戴口罩”?原来口罩太短缺,多国呼吁留给医护人员;中国已开始外援口罩

除此之外,欧洲人会将“蒙面”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奥地利从2017年10月1日起开始在公众场所禁止穿戴全部遮住面部的头巾、罩袍。生效的“蒙面禁令”规定,从发际线到下巴的脸部必须露在外面,禁止穿戴布卡、尼卡伯一类的穆斯林头巾、罩袍。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建议是,戴口罩一定要配合洗手才有效。“我也了解到WHO关于口罩给出的建议是在照顾疑似新冠病毒确诊患者的情况下才需要戴口罩。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我戴不戴口罩的判断。”孙岩解释说。

(冷水、佐藤、孙岩、金焕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