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明清之:燦爛的明、清文化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個由朱元璋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明朝時期的手工業和商品經濟已經比較繁榮,出現了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的大流行趨勢。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峰值為7185萬。

明朝中葉後,隨著城鎮經濟的繁榮,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戲曲形式出現了新的發展,流行的戲曲唱腔中,以弋陽腔和崑山腔(崑腔)為主。併產生了許多具有進步意義戲劇作品,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牡丹亭》。

大話明清之:燦爛的明、清文化

明代文學以小說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明朝文人創作了大量的以歷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為題材的章回體小說和短篇的話本、擬話本。“三言”、“二拍”就是話本和擬話本中的代表。中國小說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與頗有爭議、屢遭封禁的小說《金瓶梅》等,都出自於明朝這一時期。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 ,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在清朝中、前期的“康乾盛世”裡,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安寧,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

清代的畫壇因此變得活躍起來,其中文人畫占主導地位。山水畫和水墨寫意畫法盛行,很多畫家追求筆墨情趣,在藝術形式上翻新出奇,湧現出了諸多不同風格的畫派。清初朱耷、石濤的山水花鳥畫,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吳昌碩等的仕女花鳥畫以及楊柳青、桃花塢等地的民間年畫均對後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形成的京劇,是集崑曲與京腔為大成者的戲曲方面的繼承和創新。

大話明清之:燦爛的明、清文化

小說方面,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當仁不讓地成為傳世經典,多年以來,久久流傳,影響深遠。此外,《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等一系列晚清譴責小說,在中國的古代文學史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在圖書典籍方面:明清兩代皇帝均調動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對中國上下幾千年,浩如煙海的典籍進行了整理和編纂。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的保護和總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派人編纂了一部大型類書《永樂大典》,保護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永樂大典》一書也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

大話明清之:燦爛的明、清文化

清朝康熙、雍正時期又有一部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編纂成書。這部書將當時所有的各種古籍分成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共六編。全書一萬卷,是我國現存類書中規模最大、用處最廣、體例最完善的一部。康熙年間編撰成冊的大型字典《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字數最多的字典。乾隆年間又完成了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的編輯工作,先後歷時十年,收錄有3503種之多,它是至今為止世界上頁數最多的叢書。

此外,在醫學、農業、科技方面:明朝的李時珍花費了27年的時間,編成了《本草綱目》52卷;徐光啟主編《崇禎曆書》,還編寫了《農政全書》,這本書共60卷約60萬字,記載了我國自古以來的農學理論;生活於明末清初的宋應星,在全面總結我國十七世紀以前工農業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撰寫了《天工開物》三卷十八章。這是一部享譽海內外的集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在一起的工藝百科全書。被國外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日本人將此書奉為至寶,並由此發展出一門嶄新的學科——“天工學”。

大話明清之:燦爛的明、清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