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吾本自然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吾本自然

译文

最好的世代,人民只是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人民亲近他而赞美他;再其次的,人民畏惧他;更其次的,人民轻侮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相信他。

(最好的统治者)悠然而不轻于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是这样的。”

《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吾本自然

引述

处身于权势的暴虐中,脚踏于酷烈的现实上,老子向往着“帝力于我何有哉”的时代,向往着在那时代里,没有横暴权力的干扰而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境。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情境是:一、统治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养。二、政府只是服务人民的工具。三、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的身上。

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一个表现。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产生“不信”的行为。如此,统治者使用高压政策,而走向了末途。老子强烈反对这种刑治主义。德治主义固然好,在老子看来,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统治者今天慰问,明天安抚(固然可博得称誉),这已经是人民有伤残欠缺的事端了。

《老子》十七章:功成事遂,吾本自然

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贵言”。在“贵言”的理想政治情况中,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甚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不知有之”);政权压力完全消解,大家呼吸在安闲自适的空气中。这是老子所理想的乌托邦政治情况。

——摘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