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後,我怕了嗎?

2019年12月底裸辭,辭職的那一刻感覺空氣都是自由的,收拾行李回家休息,準備年後找工作,

然而,疫情來的猝不及防…

真是驗證了那句: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

生生在家憋了兩個月—混亂的作息,停止思考的大腦,滿身頹廢的氣息。

三月初終於出窩了,帶著宕機的腦子立馬開始找工作、投簡歷…

三個月沒有收入,還要面臨即將到來的房租…我慌了,

什麼自由,什麼理想,先有錢吃飽飯再說吧

就這樣慌亂了一個星期,腦子才漸漸冷靜下來,可是心情依然如海水一般,每一天都波濤洶湧,

如果情緒的運行軌跡可以被看到,那一定堪比一部大片,變幻莫測,琢磨不透。

這期間有幸能與那麼一兩位優秀的面試官聊天,感覺收穫頗豐,

接觸一個新的公司或行業,視野就變得更加開闊,

忍不住感嘆以前的工作生活實在是過於閉塞。

大概天性樂觀,因此,覺得辭了職也沒什麼不好,趁著年輕,多去嘗試一些不同的事情,思想才會被注入新的活力!

這一天晚上正好看了《十三邀》對話許倬雲先生,深有感觸:

“一個人只有在失望時,無可奈何時,才會思考過日子為什麼過。”—許倬雲

我現在不就是這樣的處境嗎,失望、彷徨;

此時此景,若能靜下心來思考,對以後的人生絕對是巨大的幫助!

所以,穩住,不能慌。

許倬雲先生的另一番話,也一下子將我敲醒:

“我是一個生來就殘缺的人,不去爭,不去搶,往裡走,安頓自己”

捫心自問,我們又何嘗不是生來就殘缺的人呢—或心靈或精神或思想,總有所缺

既如此,又何必慌張?

便決定按老先生說的,現在和未來的人生,用心思考,往裡走,安頓自己。

思想獲得瞬間頓悟,心情也豁然開朗,

那就淡定地繼續找工作吧,不用怕,麵包和牛奶都會有的,

然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