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牧羊到底是在今天的哪裡?

無筆


漢朝的蘇武牧羊,到底是被匈奴人流放到什麼地方?

小時候我們曾聽說過蘇武牧羊的故事,當時描述蘇武曾被匈奴人送到一個北部嚴寒地區放羊,其不單是放羊那麼簡單,而象徵的意義很深重,代表著漢朝人不屈的精神,為此蘇武的氣節是十分值得後世子孫敬仰的。據說當年蘇武放羊的時間長達19年之久,但是他放牧地點卻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討論一下蘇武到底哪個地方放羊,那裡真的是非常寒冷嗎?

《蘇武廟》書籍曾描述:“蘇武魂斷漢吏前,古祠高樹兩枉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此話充分刻畫出蘇武廟的形象,以及暗示他放羊的地方跟隴上、塞草煙有關,指定得就是甘肅的隴上地區。

漢武帝時期,官任中郎將的蘇武奉命率領一支近百人的使者團隊前往匈奴部落,剛到那邊,蘇武就遇到了投降匈奴的漢奸衛律,兩人相視無語,但是暗潮湧動。事後漢使張勝跟衛律的一個部下串謀,欲除漢奸,可惜行動失敗被匈奴人發覺,接著把蘇武的百人使者團全抓了起來。

蘇武作為使者代表人,自然逃不脫責任,起初匈奴掌權人單于三番五次想勸服蘇武歸降,可是蘇武百般不答應,誓死不當漢奸。後來匈奴首領單于沒了辦法,但又不能以此罪殺掉蘇武,於是就發配流放到北邊嚴寒之地放羊,單于還許諾一個荒謬條件調侃蘇武,稱只要等公羊生出小羊仔,你就自由了,這話外意思就是你就永遠別想回來了,然而誰都知道公羊不能生仔。

根據當時匈奴的地理位置,我們得知蘇武被流放的北方正是西伯利亞地域,那裡到底冬天氣候極度寒冷,而且荒涼滲人,士兵把他丟到冰窖中就退回去了從此蘇武就開始了他的放羊生涯。

那麼西伯利亞面積那麼廣闊,蘇武到底是在哪一個地區放羊呢?

答應是貝加爾湖,根據古代書籍記載,漢武帝時期,貝加爾湖曾由匈奴部落以及鮮卑人佔領,並稱為“北海”。一直到南北朝年間,都是由北方的遊牧部落掌控,到大唐盛世之際,貝加爾湖才被唐朝軍隊收復。

當年蘇武被匈奴人派去貝加爾湖放羊之後,還要去刻意刁難他,匈奴人不給蘇武糧草補給也不給棉衣棉被,目的就是想要侮辱這位漢人,然而蘇武身為大漢使者毫不示弱,並且民族觀念超強,他為了生存下去,他開始打野兔抓老鼠挖野菜,來填飽肚子,由於沒有被子睡覺異常寒冷,他就乾脆睡在羊堆裡已達到取暖目的。就這樣,蘇武在這片外境之地中孤獨堅強的放羊,一放就放了17年,多年放羊生活中他還遭遇過一場異常嚴寒的冷空氣,結果把他的羊全冷死了。

公元前85年,漢朝兵伐匈奴部落,由於對方正在內鬥根本沒能力跟大漢軍隊對抗,於是就跟漢朝議和,接著漢昭帝再一次派出使者團遠赴匈奴部落商談雙方議和條件。後來漢朝將領李陵得知蘇武在匈奴北邊放羊,於是就謀劃了一系列事件想把他救回大漢,李陵讓人去拜見大漢使節,稱在漢朝境內射落一隻從匈奴地區飛來的大雁,雁腳下繫有一封書信,透露了蘇武被匈奴人流放養羊的事情。

於是漢室使者就以此事情尋問匈奴首領,結果沒多久蘇武就被放回了漢朝。事隔十九年,蘇武重歸漢土,他在貝加爾湖的放羊故事從此被世人傳播開來,併成為一個勵志的歷史典故。


貓眼觀史


“蘇武牧羊”的歌曲裡唱道: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那北海是現在的哪裡呢?

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指原蘇聯的西伯利亞南部的貝加爾湖。

另一種說法,是指甘肅省民勤縣的白亭海。


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因為:

一、在民勤有蘇武廟的舊址。

在”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廟臺”,廟臺上有塊古石碑,上面大書”漢中郎將蘇武牧羊處”,雖然現在不存在了,但這裡的蘇武廟,就是依據蘇武在此牧羊的蘇武山的傳說而建的。

中科院院士、我國草原生態學權威專家任繼周先生,經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發現北海就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

任先生還與蘭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張自和、陳鍾撰寫了《蘇武牧羊北海故地考》一文,並公開發表,予以佐證。

在2003年,任先生得知了武威市民勤縣有—個蘇武廟,還有—個蘇武山。他認為,民勤這樣偏遠的地方,又是久遠的古代,不會憑空修建一座蘇武廟,更不會做一個假古董蘇武山。

二、北海很可能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

在解放前出版的鎮番縣,即民勤縣的地圖上,還有“白亭海”圖斑。北海,很可能就是白亭海簡化為“白海”的轉音。因為西北話的“北(bei)”、“白(bai)”兩字發音極為相近,傳著傳著就變了。

記得上小學時,只聽過”逼上梁山”,沒有見過書。一天,一個女同學考我,問我”逼”是哪個字?因為我們家鄉話裡,”逼”與”北”的土話發音是一樣的,我就回答了”北”,以為是”北上梁山”呢。

三、《民勤縣誌》有蘇武牧羊的記載。

由臺灣成文出版社出版的《民勤縣誌》中,記載有”蘇武山”、“蘇武廟”等,都從文字上印證了民勤就是蘇武牧羊北海的故地。


在民勤的“要地”條目中,還記載有“蘇武山,距民勤縣東南三十里,相傳為漢中郎將蘇武牧羊的地方。

四、古詩詞裡描述了蘇武牧羊的地方。

浩蕩去鄉縣,飄飄瞻節旄。

揚鞭發武威,落日至臨洮。

這是盛唐詩人高適的詩。其中的”浩蕩”,描寫的就是詩人的出發地——民勤”白亭海”地區浩淼的水勢和遼闊的草原。”節旄”就是指蘇武廟了。

溫庭筠的《蘇武廟》裡,”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此詩中,不但詳細描述了蘇武廟的古老,還明確指出了蘇武牧羊的自然環境和具體地點”塞草煙”、”隴上”。隴上就在甘肅。

五、民間傳說更確切地說明了蘇武牧羊在民勤。

在甘肅省民勤縣,曾經有一鄉,叫羊路鄉,就是因為蘇武牧羊時常走此路而得名。羊路鄉還有一村,叫蘇武村,有一山叫蘇武山。


這山上原來有座蘇武廟,後來被毀了,為了紀念蘇武,就把原來的羊路鄉和新河鄉合併成蘇武鄉了。

以上五點,都在闡明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如今的甘肅民勤。

雖然,目前對蘇武的牧羊地尚存疑問,但蘇武牧羊19年,面對匈奴的威脅利誘寧死不屈,受盡了折磨,歷盡了艱辛,”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終不辱節。

漢宣帝之所以把蘇武列入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中,就是為了彰顯蘇武的節操。

現在,無論是蘇武山、牧羝澤的命名,還是蘇武廟、蘇公祠的修建,都反映了民勤人民對蘇武這位傑出歷史人物的欽佩和崇敬。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蘇武牧羊北海邊啊,漢朝的北海就是現在的貝加爾湖。

更準確一點,就是位於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口地區,在今天俄聯邦布里亞特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烏德西部。

現在大家說蘇武牧羊,多數歌頌蘇武不屈不撓的精神,蘇武精神確實是不屈不撓,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匈奴單于的胸懷。

如果匈奴單于像漢武帝那樣喜歡殺人的話,張騫、蘇武可能都沒有好下場,中華文明的發展也會受阻。所以,匈奴相對來說,還是講原則的,這跟後世的很多遊牧民族不一樣。

———————————————————————————————————

歡迎關注、評論、轉發,HK君和你一起讀歷史、地理和軍事!


HK君


如果說霍去病是華夏民族的民族英雄和最高榮耀,那蘇武就是大漢民族的精神砥柱和不屈意志。

作為一個漢朝使臣,蘇武真正做到了什麼是民族脊樑,什麼是華夏精神?



蘇武被匈奴扣押前後時間長達19年,匈奴單于用盡各種辦法,引誘、威脅、逼迫、消磨蘇武的意志,可是作為漢臣使臣的蘇武,軟硬不吃,不懼身死,不畏酷寒,勇敢、堅強的活著,足足從一個壯年人熬到了老年人,匈奴單于和漢朝皇帝漢武帝都去世了,蘇武還活著,只為了回到漢朝,回到故鄉,不辱漢節!

蘇武出身官宦子弟,父親蘇建多次跟隨衛青出戰匈奴,因迷路被貶為庶人,後來出任代郡太守,蘇武因為父親的原因,很早就做了郎官,公元前100年,漢匈暫時和解,漢武帝派出以蘇武為首的使臣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



因為代表團的副團長張勝無意捲入匈奴內部的一次叛亂,匈奴單于扣留了整個漢朝使臣團,蘇武得知事情後,準備自殺,但被手下的張勝和常惠救了下來。

之後匈奴單于派人來審訊蘇武,蘇武感覺受到汙辱,於是拔出佩馬刺向自已的胸腹準備自殺,結果被匈奴人費了好長時間,才救了回了,之後蘇武就被匈奴人軟禁了。



蘇武傷勢好轉之後,匈奴單于派自幼生長在漢地的胡人衛律來招降,可是蘇武連死不怕,更不會投降匈奴了。但匈奴單于不甘心,於是找了一個大地窖把蘇武囚禁起來,不給吃的喝的,蘇武渴了就吃雪,餓了就吞氈毛,一連幾天,蘇武也不屈服投降,單于沒有辦法,於是就把蘇武轉到了北海。

《漢書蘇武傳》對此的記載是: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



這話意思就是:於是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迴歸漢朝。

公羊能生小羊嗎?當然不能,匈奴人的意思明擺著就是不會放蘇武回漢朝的,可是蘇武呢?毫不猶豫在北海生活了19年,遭受了無數艱難險阻,只為了能活著回到漢朝,完成這一次出使匈奴的使命。

那麼這個北海在哪裡呢?



北海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位於今天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離當時的漢朝都城長安有2000多公里,離今天的蒙古國邊境有111公里。在當時屬於匈奴人的勢力範圍。

匈奴人的祭祀聖地狼居胥山和姑衍山離北海(貝加爾湖)只有一百多公里,當年漢軍主帥霍去病大破匈奴,最遠就是到達了貝加爾湖沿岸,並在湖邊補充水源,就是史書上所稱的”飲馬瀚海“。



北海也叫瀚海,《漢書蘇武傳》記載: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這話翻譯過來就是:蘇武遷移到北海後,匈奴單于斷絕了他的糧食供應,蘇武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符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脫盡。



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蘇武沒有糧食吃,又不願意吃羊,只能另外想辦法獲得吃的食物,而貝加爾湖沿岸有著豐富的生態系統和食物系統,除去田鼠貯藏的食物,蘇武根本吃不飽,要知道蘇武在這裡待了19年。

蘇武是西安人,一直住在漢朝與匈奴的邊境地區,為什麼蘇武不逃走呢?



很簡單,沒有條件逃走,從北海到漢朝中間有兩千多公里,如果按一天走十里路算的話,要走一年,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馬匹才能順利到達漢朝,可蘇武沒有,就算有,還要穿過匈奴人的地盤,蘇武不具備逃走的條件。

關於北海是哪裡?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北海是甘肅的白亭海,另一種說未能是說北海是寧夏中衛寺口。



白亭海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北部湖區,在當時屬於漢朝控制的河西走廊,在漢武帝時代,衛青霍去病一直打到漠北,而漠南基本上無匈奴的王庭,這個白亭海就在漠南的河西走廊,當時的匈奴不可能控制這裡。

況且現在的白亭海已經乾涸,變成了一片鹽鹼地,也許當年是水草豐滿的地區,但是既然會乾涸,肯定湖區面積不大,不可能被稱為”海“,所以北海不可能是當年的白亭海。



中衛寺口位於寧夏中衛市宣和鎮南20公里處,因為寺口古稱北海,所以這個地方也曾被當成蘇武牧羊的地方,現在還有蘇武牧羊的遺址。

這個中衛寺口只是與北海同名而已,因為這裡沒有海,也不可能是北海,中衛寺口離當時的漢朝都城長安只有600公里左右,離漢朝控制的河西走廊只有200公里左右,蘇武牧羊的地方也不可能離漢朝這麼近,否則蘇武肯定會想辦法逃走的。



中衛寺口這個地方多是後人附會的,不可能是蘇武牧羊的地方。

所以,蘇武牧羊的地方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的貝加爾湖。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據史籍記載,蘇武牧羊的地點是北海。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北海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但是,近年來又出現北海在寧夏、甘肅、內蒙等多種說法。

這裡面很大一個原因是經濟利益。蘇武是歷史名人,他牧羊的地方當然是可以用來發展旅遊經濟的金字招牌。

在我查找資料時,發現了一篇遊記,可以說是對北海就是貝加爾湖的一個重要旁證。遊記的作者在貝加爾湖遊玩時,發現了一批長著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當地居民。如果,他們在說話時口裡蹦出來的不是嘰哩哇啦的俄語,真會讓人覺得這些是中國人的錯覺。

作者一打聽,原來這些人生活在俄羅斯的蒙古人後裔,被稱“布里亞特人”。在交談中,這群“偽中國人”主動告訴作者,他們祖祖輩輩都流傳著蘇武在此牧羊的故事。按照當地居民的說法,蘇武“是個好人,幫過布里亞特人很多忙”。


大家知道,傳說是一個民族、一個群體的集體記憶。中國本土和貝加爾湖相去甚遠,如果蘇武牧羊不是在貝加爾湖,那麼這樣的傳說絕對不會在今天的布里亞特人中流傳。

舉一個例子,我們多多少少都知道一點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但這都是書上看來的,不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而關於本地的一些傳說,卻往往是先輩們口口相傳的。

也就是說,只有與自己的群體相關的,才會是口口相傳的東西。


所以,我們不妨合理的推測一下。當年,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條件十分惡劣,但蘇武堅持了下來,這樣的行為必定會得到當地居民的讚譽。更重要的是,蘇武有文化,想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幫助當地居民調處糾紛、開啟民智,甚至還救過不少殺,因此在當地人中享有崇高威望。於是,他的故事被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我認為,這個傳說是證明北海就是貝加爾湖的重要證據。


鄣南煮史


“蘇武牧羊”這件事最早見於《漢書》的記載,說的西漢時期的大臣蘇武奉命出使匈奴,結果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放羊。但蘇武為了保持漢臣的忠節,留居匈奴19年而不向匈奴人乞降,直到漢昭帝時期才被放回到祖國。那麼,蘇武牧羊的北海到底位於今天的哪裡呢?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結果蘇武不幸捲入了匈奴的內亂。匈奴人將他抓捕後,不斷用高官厚祿來引誘他投降,但都沒有成功。因此,憤怒的匈奴人把他趕到了遙遠的北海邊上牧羊。

不過,蘇武在歷史上牧羊所在的“北海”究竟位於何處,後世說法也是不一的。目前,國內的主流歷史一般認為蘇武牧羊的北海就是今天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附近。

《漢書》有一段記載說,丁零人偷盜了蘇武的羊群,使得他再次陷入貧困。而根據俄羅斯的考古研究發現,貝加爾湖就是漢代的丁零人主要活動的地方之一,比較符合《漢書》的記載。


此外,國內倒是也有一些地方自稱是歷史上漢臣蘇武牧羊的“北海”。比如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當地有蘇武山、蘇武鄉、蘇武廟、蘇武碑等等。此外,內蒙古的巴彥淖爾也自稱是歷史上的“北海”。不過,這些地方其實都是為了旅遊造勢宣傳,跟漢代的北海關係不大。


世界人文通史





答:說起來,蘇武真是個悲催的人兒。

蘇武是個標準的官二代,他的父親是代郡太守蘇建。

憑藉著這層關係,蘇武和兄長蘇嘉、弟弟蘇賢都晉身仕途,官拜郎中,後升任栘中廄監。

不過,蘇武的命苦,倒黴,於天漢元年(前100年)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

出發前,蘇武也覺察到此行乖舛,十去九回。

匈奴人狡詐多變,有時候對你千依百順,熱情似火——那是他有求於你;有時候對你翻臉無情,冷若冰霜,磨刀霍霍——那是準備要吃你血肉、榨你骨髓。

即使這樣,漢武帝還是被他哄得一愣一愣的,經常上當受騙,苦的是一大幫臣子、以及數不清的大漢子民。

不說別的,單說蘇武出使之前,匈奴就扣留了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

既然這樣,漢武帝為什麼還傻乎乎地派蘇武出使?

原因是天漢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單于即位,他主動向漢武帝獻媚示好,說:“漢朝天子就是我的爸爸。”

漢武帝被他這波彩虹屁吹昏,龍心大悅,遣蘇武攜帶大批禮物贈送給懂禮貌、會來事的新單于。

因此,蘇武就像一隻鮮美肥白的小羔羊,巴巴地投入虎口。

不過,憑心而論,蘇武被單于扣留,還真不怪單于寡情薄義,全是一個人所致。

這個人,就是跟隨蘇武一同出使的副中郎將張勝。

張勝此人,好大喜功,一天到晚,總想著中五千萬彩票,升官發財。

到了匈奴,他無意中得知緱王與虞常等人正在暗中策劃謀反,準備綁架單于的母閼氏投奔漢朝。

張勝覺得中獎的機會來了,踴躍報名參加。

結果,事洩,張勝和緱王、虞常等人被單于一鍋端。

蘇武是中郎將正使,張勝是副中郎將副使,兩人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而且,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蘇武沒有參加張勝等人的陰謀。

而且,當張勝被捕後,蘇武不等人家來捉,早早動手自殺了。

當然,蘇武自殺沒有成功,被單于救活過來了。

單于佩服蘇武是條硬漢,熱情勸降。

蘇武寧死不屈,還說了許多很傷單于自尊的話,於是被單于遷至北海放羊,放清一色的公羊。

單于皮笑肉不笑地對蘇武說:“阿武啊,好好愛護這些羊,哪天有小羊出生了,我就派人送你回長安。”

到了北海,蘇武終於弄清楚了單于給自己的全是公羊,他氣炸了肺。

但氣炸肺又有什麼用?

而且,雖然他可以在這個時候自由自在地選擇自殺,但他已沒有了自殺的勇氣。

那麼,就保重身體,好好地活下去吧。

蘇武歷盡艱辛,在匈奴留居了十九年!

補充一下,蘇武歸漢後,年事已高,膝下無兒無女,非常孤苦。

漢宣帝善解人意,說:“蘇武你在匈奴混了那麼久了,在匈奴必定有女人,並且生有子嗣!”

蘇武忸怩不安,老老實實回答說:“蘇武在匈奴的確有女人,生有一個兒子,名字叫蘇通國。”

這個蘇武,歸國之前,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娶有匈奴女人,把這事兒捂得實實的。

為此,漢宣帝不得不大費周折,派人去把蘇通國弄了回來。

至於那個匈奴女人,蘇武是堅決不要了。

可憐的匈奴女人,曾經在冰天雪地裡用自己的身體溫暖過蘇武冰冷的心,到頭來,卻落到了拋棄的下場,她的命運,其實比蘇武更苦。

那麼蘇武牧羊的北海到底在哪裡呢?

北海也叫瀚海,就今天的貝加爾湖,是霍去病“飲馬瀚海”的地方,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位於今天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

當時的人不知它是湖,放眼水接連天,以為是海,冠以北海之名。


覃仕勇說史


蘇武牧羊於北海!!!

現在的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南海,東海,那麼西海和北海在哪裡呢?西海就是青海湖,相信很多人都去過的,但是現在不叫西海了。那麼北海呢?目前得到最多人認可的就是貝加爾湖,當然也有人不認可。

貝加爾湖現在屬於俄羅斯,但是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一直都是屬於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控制範圍之內的。在漢朝的時候貝加爾湖地區就屬於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所以蘇武被流放在貝加爾湖一點也不奇怪。早在《漢書》中就把現在的貝加爾湖叫做北海了,這個也是第一次出現北海這個名字。之後該地區又屬於鮮卑,柔然,突厥等等民族的控制下。明朝的蒙古人控制該地區。清朝前期一度控制了貝加爾湖地區,但是後來和沙俄前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慢慢的把該地區割讓出去了。從此貝加爾湖就和中國徹底失去了聯繫。

蘇武被匈奴囚禁長達十九年時間,但是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漢臣,不改初心。其精神到現在還一直被人歌頌。

當然現在還有人說蘇武牧羊的地方也有在甘肅白亭海的,還有在寧夏中衛寺口,現在在中衛寺口還有蘇武牧羊的遺址,但是這些地方得到認可的並不是很多,目前來說認可最多的還是貝加爾湖。但是目前都沒有人得到最有利的證據來證明蘇武牧羊到底是哪裡?所以只有等歷史,考古進一步的發現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魯迅先生曾在文章中寫道:我們中華民族從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事實上如果時光倒流兩千多年回到中華民族初生的秦漢時期衛青、霍去病、張騫、劉解憂、馮嫽、常惠、鄭吉、傅介子、馮奉世、陳湯......這一個個名字的背後見證的一段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歲月。蘇武牧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金戈鐵馬的年代,可以說蘇武以其堅韌不拔的氣節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被漢武帝打擊的匈奴開始主動尋求與漢朝改善關係,作為回應漢武帝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不料使團到達匈奴後匈奴發生內亂,而蘇武的副使張勝打算趁匈奴內亂刺殺匈奴單于的重臣衛律,從而為漢朝消除一大外敵。事洩後匈奴方面扣押了漢朝使團。

最初單于派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奉祿和高官,蘇武嚴辭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冷了,就縮在角里與皮襖取暖。過了好些天后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返回自己的國家,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北海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然而實際上單于讓蘇武放牧的都是公羊。從此蘇武就開始終日與羊群為伴: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飢;冷了,就與羊取暖。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之後他那把代表漢使身份的節仗上掛著的旄牛尾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花白了,但蘇武仍不改初心。單于見他不願服軟,於是又派已歸順匈奴的漢朝降將李陵前來勸降,蘇武仍不為所動。在苦熬了十九年後漢朝和匈奴的關係又有所改善——這年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讓蘇武回漢。和蘇武一同被扣押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一雁,雁足上綁有書信,敘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

蘇武就這樣回到了漢朝,然而關於蘇武牧羊的這個北海到底在哪兒的話題卻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迄今為止這個話題有三個答案:甘肅白亭海、寧夏中衛寺口、俄羅斯貝加爾湖。這三種說法中目前史學界最主流的觀點傾向於認為是貝加爾湖,其次則是甘肅白亭海,持寧夏中衛寺口這種說法的人是最少的。為什麼持寧夏中衛寺口這種說法的人最少呢?我們知道匈奴是草原遊牧民族,事實上匈奴活躍的地域是不靠海的,所以蘇武牧羊這個北海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海,應該是草原上的某個大湖。顯然甘肅白亭海和貝加爾湖這種有天然大湖的地方比寧夏中衛寺口更有可能被古人稱為“北海”。況且中衛寺口離當時的漢朝都城長安只有600公里左右,離漢朝控制的河西走廊只有200公里左右,那麼問題來了:匈奴人本來就是要把蘇武流放到遠離漢朝的苦寒之地,如果流放到距離中衛寺口這種離漢朝邊境較近的地方豈不是方便蘇武逃跑嗎?在排除寧夏中衛寺口後剩下的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證據作為支撐。

在甘肅民勤縣的地方誌中記載有“蘇武廟臺”。2003年中科院院士任繼周先生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考察時得知當地有—個蘇武廟,還有—個蘇武山。我們現在有些地方為增加旅遊資源是為人為製造一些古蹟的,甚至連《西遊記》中虛構的孫悟空都能讓人給考證出故里來,但任繼周先生認為像民勤這樣偏遠的地方在那麼久遠的古代不可能就有這種增加旅遊資源的意識,所以也不會憑空修建一座蘇武廟,更不會做一個假古董蘇武山。當地的民間傳說也驗證了這種說法。不過這種說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從史料中對蘇武牧羊的記載看來這個“北海”是一個連匈奴人都很少光顧的人跡罕至的苦寒之地。甘肅民勤這地方對中原漢人當然是苦寒之地,不過對匈奴人可就不一樣了。匈奴全盛時期的活動區域主要有內蒙古、外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以及如今甘肅、寧夏部分地區。位於大漠以南的甘肅民勤對匈奴人而言:並不是什麼環境惡劣的地區。況且漢武帝時代派遣衛青、霍去病一直打到漠北,至此漠南基本已無匈奴王庭。甘肅民勤的白亭海就在漠南的河西走廊,匈奴即使一度曾短暫控制過這裡也並不能建立穩固的統治,那麼匈奴單于會把蘇武流放到這樣一個自己並不能完全控制的地方嗎?《漢書·蘇武傳》中還有“丁令盜武牛羊”的記載。丁令也稱丁零、敕勒、高車,是活躍在漠北的遊牧民族。如果蘇武是在位於大漠以南的甘肅民勤一點牧羊,那麼生活在漠北地區的丁令人又是怎麼偷盜他放牧的牛羊呢?

正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所以目前史學界的主流觀點仍傾向於認為蘇武牧羊的“北海”應該是貝加爾湖,當然目前也無法完全排除甘肅民勤白亭海的可能性,只能說目前同時存在兩種說法,而持貝加爾湖這種說法的人相對更多。貝加爾湖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的布里亞特蒙古共和國和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最深處達1637米,是世界第一深湖、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 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約為3.15萬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在古代這樣一個大湖被草原上的人稱之為海似乎也不是什麼匪夷所思之事。根據史料記載:蘇武遷移到北海後匈奴單于斷絕了他的糧食供應,蘇武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那麼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蘇武為什麼不逃回漢朝呢?從史料中透露的信息看來:從北海到漢朝中間有兩千多公里,如果按一天走十里路計算需要走一年,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馬匹才能順利到達漢朝,而蘇武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況且沿途還要穿過匈奴人的地盤,所以蘇武不具備逃走的條件。我們說古人的測量技術是不是那麼精確可能有待商榷,但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北海距離漢朝邊塞是很遠的,甚至即使是匈奴人平時也很少造訪此地。顯然在這點上貝加爾湖比甘肅民勤白亭海似乎更符合當時史料的記載。持貝加爾湖說法的人甚至進一步將蘇武牧羊的確切地點推斷為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口地區,也就是今天俄羅斯聯邦布里亞特蒙古共和國首都烏蘭烏德西部。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蘇武,一代名臣,忠肝義膽,不為五斗米折腰,雖然被匈奴俘虜,但所表現出的忠貞之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鑑。據歷史記載,蘇武曾經被流放牧羊的地方,位於現在的武威市民勤縣。

小雪第一次知道蘇武這個人,是在陝西秦腔經典摺子戲《蘇武牧羊》中的選段,蘇武被俘,遠在草原牧羊,而同被匈奴俘虜的李陵卻甘願臣服於匈奴單于,並被重用,他們在大雪之中相會,終不歡而散。那麼,蘇武曾經牧羊的地方到底在哪?小雪就為大家娓娓道來。

天漢元年,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奈何中途生變被擒,他忠肝義膽,寧死不屈。大單于眼看蘇武不肯歸降,就讓他去北海牧羊,過著艱難的日子

公元前100年,蘇武奉漢武帝劉徹的聖旨,出使匈奴,當時,西漢和匈奴連年征戰,而新上任的單于且鞮侯希望兩國化干戈為玉帛,於是,答應劉徹,希望釋放兩國被捕的偵察兵。

蘇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劉徹命為中郎將出使匈奴。本來這次的旅途,應該是一帆風順的,誰知道匈奴內部出現反叛。

匈奴內部和隨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張勝達成共識,希望舉事,然後給西漢好處。結果,事敗,大單于認為這是蘇武和其手下的一個陰謀,就把蘇武俘虜了。

被單于俘虜後,蘇武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堅定,他的心中只有祖國,縱然受盡敵人的嚴刑拷打,也不會歸降可惡的匈奴。

屈節辱命,即使活著,有什麼面目歸漢!

蘇武這個人就是這麼的倔強,他寧願慷慨赴義,也不願意答應單于的請求。單于敬佩蘇武的氣節,蘇武越是這樣表現出寧死不屈的態度,單于就越想讓他歸降。

蘇武和李陵是好朋友,他倆同是漢朝名臣,而李陵卻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他答應了單于的要求,歸降匈奴,並受到單于的重用,成為大將軍。而蘇武這次被俘,李陵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蘇武的堅貞不屈,更讓單于抱定了必須征服他歸降匈奴的決心,於是,讓他去北海牧羊。如果公羊能夠生下小羊羔,就放蘇武回到西漢

李陵看在眼裡,痛在心上。蘇武被單于發配到了北海,日夜忍受著風雪的摧殘,餓了就吃雪,冷了就窩在草堆裡,他似乎一夜之間白了頭,兩鬢長出了很多的白髮。

李陵出於好朋友的關心和單于的旨意,來北海勸降蘇武,被蘇武狠狠地說教了一番,自覺理虧的李陵再也沒有堅持,他希望蘇武以暫且歸降之計趁機逃回西漢,被蘇武言辭拒絕了。

而蘇武曾經牧羊的北海,據中科院院士任繼周院士和他的團隊考察和佐證,位於現在武威市民勤縣。當地有蘇武廟、縣誌等等,都可以佐證,武威市民勤縣就是蘇武曾經流放的地區。另外,《漢書李廣蘇建傳》也有記載“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根據當地的習俗,也印證了典籍中關於蘇武牧羊的記載,也是現在的武威市民勤縣。

關於自己的好朋友蘇武,李陵是這樣評價的: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

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蘇武的民族氣節,足以彪炳歷史史冊,後來,在匈奴被扣居十九年後,蘇武回到西漢,漢宣帝為了表彰蘇武的功勳和民族氣節,把他封為了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