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也許答案就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很多家長都很難找到一條正確的路,的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性格,我們沒有辦法去複製其他人的做法,但是天底下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底線,那就是孩子千萬不能慣。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慣子如殺子”,但家長們還不太相信,畢竟,大多數的家庭都有一個孩子,父母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如果家長一味的嬌慣孩子,不僅對他的人生道路上有影響,還會導致孩子變成一個白眼狼!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1、家長輕易滿足了孩子的心願

現在每個家庭的條件都好了起來,孩子無論是吃的還是玩的什麼都是最好的,家長害怕苦了自己的孩子,特別是每當孩子提出要求,家長都會第一時間去滿足,長大之後,孩子要多少零花錢,家長就會給多少甚至更多。

長期生活在這種家庭中的孩子,慾望會變得越來越大,家長隨隨便便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更不懂得通過努力才能有收穫的道理,等到孩子未來就會變成一個花錢大手大腳的人,沒有一點吃苦精神,每天都盼望著天上能掉餡餅。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2、家長總當面袒護孩子

有的時候爸爸教訓孩子,媽媽總會袒護說:“孩子還小,你管這麼嚴幹什麼”,有的是家長管家孩子,長輩就會出來救急:“等到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袒護下,慢慢會變得越來越過分,不僅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會變本加厲,因為孩子之後,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有“保護傘”護著自己,長期下去,不僅會造成孩子性格扭曲,有時孩子會造成家庭不和睦。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孩子和家長都應該在這個問題上擺正位置、調整心態。鍛鍊孩子獨立意識和敢於接受生活挑戰的勇氣。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3、給孩子特殊待遇

現在很多的家庭都是幾輩人都圍繞著孩子轉圈,這導致孩子在家中的地位高於了一切,什麼事情永遠都是孩子放在第一位,慢慢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小公主”或者是“小皇帝”。

孩子頭幾年家中溺愛還好,但等到孩子明白事理家長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被從小溺愛長大的孩子,會變得自私、沒規矩、缺乏同情心,這種性格養成反而會害了孩子,將來步入社會當中難免會處處碰壁。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那怎麼做,才不會嬌慣孩子呢?

1、適當讓孩子吃一些苦

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進入社會,能吃得了苦、努力奮鬥的幾率有多大呢?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賦予,其餘的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勞動的苦,孩子遲早得吃。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2、培養孩子好性格

怎麼培養孩子好性格,這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雖然我們很多家長也能很好地教育孩 子,但是那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養育方式。我們現在壓力比改革開放前大很多,大多數的家長都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對此,我們可以藉助早教書籍,來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省心。

推薦一:《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一套10冊,這一套故事在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的基礎上有又添加了日本,意大利,美國等國家世界級大師代表作。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通過溫馨又生動地故事來告訴孩子10個好品格,愛心、樂觀、友情、自信、分享、勇氣、機智、親情、誠實、善良。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點擊圖片購買

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套裝共10冊) 親子經典睡前故事

推薦二:《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

一套書共12冊,12個成長主題,幫助2-5歲孩子孩子養成自理懂事的好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通過小浣熊一家四口的生活,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

讓孩子富有愛心、更有勇氣,敢獨自睡覺,不抗拒洗澡、知道醫生不可怕,會讓自己很健康等。不用“硬碰硬”的對抗,也能讓寶寶乖乖聽話。

父母這3種“行為”,暗示太過溺愛孩子,不及時改正反而會害了娃

↓↓↓↓點擊圖片購買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套裝12冊)兒童繪本故事寶寶情緒早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