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如果袁绍接受了许攸的计策,结果会怎样?

原度拾趣


官渡之战是一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争,胜者将直接控制整个黄河流域,对于曹操和袁绍来说,这都是一场决定将来命运的大战,关系到自己一方的生死存亡,所以双方在战前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安排:比如拉拢政治盟友,孤立对方,但实际上,官渡之战从开始暴发到最终结束,始终都是曹操掌控着战场主动权。

官渡之战前,袁绍控制了北方四州,实际上曹操也控制了中原四州,袁绍想拉拢刘表和张绣一起攻击曹操,但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靠了曹操,而刘表却只是个坐谈客,没有起到牵制曹操的作用。

曹操

官渡之战时,袁绍出动了10万步兵+1万骑兵,总共11万的军队,但曹操参与官渡之战的军队数量一直是个谜,也许曹操只是想隐藏自己的真实兵力,不让袁绍知道罢了。当双方在沿着黄河南北两岸数百里的布防时,曹操的后方出了一个意外,刘备率军夺了徐州,在曹操的侧后方硬生生地折腾出一个威胁来。

曹操派人攻打刘备,但被刘备击败,最终曹操决定亲自出兵攻打刘备,这个时候曹操的出兵就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因为袁结在大军在黄河以北集结,如果曹操去徐州打刘备,那么袁绍突然南下攻击许都怎么办?

事实上,还真有人给袁绍提建议,这个人是田丰,说是趁曹操攻打刘备这会,率领大军攻打曹操的后方,也就是许都,因为这里有汉献帝和名义上的朝廷,可惜袁绍拒绝了,史书上的理由是说袁绍因为小儿子生病了,不能打。

袁绍

先来判定一下袁绍到底能不能偷袭曹操的后方,曹操率领主力东征徐州的刘备,徐州离许都有800里路,算是有点远,一时之间曹操还真救不了许都,但是你能想到的问题,曹操会想不到吗?曹操既然东征刘备,他一定会安排好防守许都的。

再说了,袁绍军队的前锋是集结在黎阳的,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县,离许都有近500里路,袁绍军队想要偷袭许都,首先要渡过黄河,然后再突破曹操设置的三道防线,再渡过济水,才能长驱直入攻打许都,许都是曹操最重要的城池,安排防守那是一定的,袁绍军真要打起来,那绝对是不可能偷袭的,因为袁军不可能偷偷摸摸就能冲到许都城下,只能明面上的进攻,一道防线一道防线地攻。

袁绍与曹操

既然是这样,袁绍能有多少把握能攻到许都城下呢?曹操用兵在当时至少比袁绍高明多了,个人认为这不但不是袁绍的机会,反而是曹操设下的陷井,曹操在官渡之战上公开的军队不过一万多人,以曹操中州之地,何止才一万人兵力,更何况曹操还收了30万青州兵呢?说不定袁绍一攻过来,就有大量的曹操在守着,再说了,袁绍孤军深入,后勤跟得上吗?不怕曹军断了补给线?

所以袁绍这次事实上拒绝了田丰的建议应该是合理的,攻打许都的机会没这么容易。

事实上,除了田丰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建议过袁绍攻打许都,是在双方经过几次交战之后,可能是双方在官渡对峙的那会,许攸建议袁绍分兵突袭许都,先夺了许都,把皇帝抢过来,再对付曹操,可袁绍不是不同意,袁绍为何不听呢?如果听了许攸的建议会不会改写历史呢?

官渡之战曹操部署图

从官渡(河南中牟县)到许都只有200里路,轻骑兵两三天就能冲到许都城下,按道理来说这个建议有可行性,但真能成功吗?

别的先不说,先说说许攸这个人,许攸是个典型的投机倒把份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许攸早在汉灵帝在位的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暴发的那一年,联合冀州刺史王芬,想趁汉灵帝北巡之机,废除了汉灵帝然后立合肥侯为帝,还让曹操一起参加,这可能是东汉末年最早的内部谋反事件了,别的不说,就算许攸能成功,那不就是第二个董卓吗?废立皇帝是他许攸能干的事吗?这不就是投机倒把行为吗?

许攸

许攸这个谋反最后失败了,他也逃走了,后来跟随了袁绍,现在提出这个建议,仔细分析下,袁绍当时与曹操是在官渡对峙,袁绍凭整个集团的实力强大在与曹操打消耗战,这是袁绍的正确决定,袁绍敢分兵吗?不敢,前车之鉴就是颜良和文丑是怎么被杀的,不就是分兵吗,曹操用兵如神,不是袁绍可以相比,袁绍当时比曹操强的只有实力,以强大实力消耗曹操,曹操迟早顶不住。

如果袁绍分兵,在官渡地区实力就会削弱,同时就算袁绍派兵攻打许都,那就是一张孤军,只能速战速决,不能拖得太长吧,一拖长就没有后勤补给,这可是在敌占区进行军事行动,如果袁绍派出轻骑兵偷袭许都,那么就不能携带攻城武器吧,没有攻城武器,袁军拿什么攻许都,况且许都还有曹操的重兵把守呢?

官渡之战

如果袁绍派步军的话,进军速度就会很慢,还是在敌占区前进,如果被曹军发现了,那将是灾难,如果袁绍和曹操一样的用兵能力,那样也许还能运用各种计谋突袭许都,但也一定能打赢,况且曹操还有重兵没有出现,那30万青兵州曹操部署在哪里了?再加上曹操收了吕布的军队,刘备的军队,张绣的军队,再加他自己的军队,怎么算也不止一万人,这些军队部署等哪里?这都是个谜,个人相信,不到万不得已,曹操不会用出来的。

所以,如果袁绍听了许攸的建议,官渡之战应该会提前结束,还是曹操胜,不过袁绍可能败得没有那么惨,毕竟比起粮食全部被烧了,部分军队战死不会影响整个大局,袁绍可有11万军队呢,但最终结局是曹操胜利这个结果不会变,袁绍注定了失败。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认为就算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计谋,也最多战胜曹操一次,但是不能真的灭掉曹操。理由有二:

       第一、袁绍个人素质不行,刚愎自用,好谋无断。袁绍的性格特点注定了他并不能成就一番霸业,在汉献帝东逃之际,沮授曾极力劝说他迎回献帝,以达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可是袁绍认为有汉献帝在身边不好发展势力,是他发展的一个掣肘,就果断拒绝了,后来曹操迎回献帝后发展很快,他就又后悔了;而且在官渡之战展开的如火如荼之际,他却想要撤兵回去,理由竟然是小儿子生病了!如此恋家,不管大局,又怎能取胜?所以说,尽管袁绍采用许攸的计谋,暂时的击败了曹操,他也会因为他的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以及好谋无断而保不住胜利的果实,被曹操反败。

         第二、曹操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尽管出自宦官之后,但他一直有着“为国家讨贼立功。而且他手里有着汉献帝这张王牌,随时可能让袁绍处于“天下之大不韪”的境界,为自己的反击赢得良好的名声;而且,曹操手下有郭嘉、荀攸等谋士,夏侯兄弟等良将,反攻的几率极大。





缅怀未逝的青春


在官渡大战发动前,许攸曾建议袁绍可以在正面与曹操大军对峙,私下抽调一支奇兵绕道偷袭曹操的许都,这样一来曹操必败。实际上对于两军正处于胶着状态时,许攸的计谋堪称良计。如果袁绍能够采用的话,最后胜利的天平一定会倾向袁绍。

官渡大战之时,袁绍所控制的人口几乎是曹操的10倍,投入作战的兵力也相当于曹操的10倍。袁绍手下还有田丰、沮授等满腹谋略的能臣为他出谋献计,颜良、文丑等勇冠三军的猛将为他领兵作战。

即使无法偷袭许昌,但也足以令曹操头疼,后院出现这么大的乱子,曹操必然会抽调兵力回援,这样一来正面战场上可能会收缩兵力继续与袁绍对抗,如果是这样,袁绍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必然会发动进攻,曹军根本无力招架。可是如果曹操撤军,这样一来官渡之战的胜利就属于袁绍,而袁绍也一定会乘胜追击,不会放过任何打垮曹操的机会。

所以如果袁绍能够采取许攸的计谋,也许就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地步了。


温旧ls知新


首先袁绍接受许攸建议将曹操打败,曹操拼死退回许昌城,各地求和,虽然曹操暂时无力再与袁绍抗衡争霸了,但是固守后方根据地是问题不大的,荀彧夏侯惇会将后方牢牢守住的,袁绍虽然精锐,但是比不过吕布骑兵,吕布偷袭兖州都未成功,袁绍军虽多但是人心不齐,很难有一致的意见和决断。

其次曹操虽败,只是丢掉了争霸的主动权,但是主力仍然在,人心很齐意见也很统一,虽然有不少暗地背叛者,但是不能影响抗袁决心,当然丢掉一些城池难免,毕竟袁绍太强大了,但是灭曹操很难。



富元制作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兩军的实力对比相差悬殊,袁绍拥有十二万大军,曹操的手下仅有三万左右的兵丁。袁绍的粮草供应充足,而曹操的后勤供应已经出现问题,随时都有断粮的危险。



许攸是袁绍帐下的得力谋士,他头脑睿智,判断问题准确,很有战略眼光。他给袁绍献计说:″曹操把他的大部分军队都带来和我军作战,他的老巢许都一定空虚。现在派一支精兵去突袭许都,肯定能攻克它,曹操到那时就将腹背受敌,必然会溃败,活捉曹操也指日可待。"袁绍自恃兵多,对许攸的建议不屑一顾。

如果袁绍采用了许攸的这个计谋,兵少粮寡的曹操将雪上加霜,战败将只是时间问题。袁绍的刚愎自用救了曹操一命。失望又气愤的许攸果断决定弃袁投曹。

正在为军中无粮而发愁的曹操听说许攸来投,乐得鞋都沒来得及穿,光脚就跑出大帐,笑哈哈的说道:″子远投我来了,事情好办了。"两人落座后,许攸问:"您的军粮还有多少啊。"曹操"诚恳"地说:"大概还能支撑一年吧。"许攸笑了笑说:“别撒谎,说实话。"曹操又低声说:"其实只剩下够吃半年的粮食了。"许攸很生气,拔腿就走:″我诚心诚意来投奔你,你怎么可以一再骗我呢?"曹操忙拉住许攸:"子远别生气,军中只剩可支三个月的粮食了。"许攸被曹操气笑了,说:″别人都说你奸诈,今天一看,还真是这样。"曹操陪笑说:“你沒听说‘兵不厌诈`么?"接着又凑到许攸耳旁说:″其实只剩够这个月用的粮食了。"



许攸对曹操说:“您以寡敌众,既沒有后援部队,又沒有多少粮草,为什么不找个速胜的办法呢?这样拖下去,您这是在自取灭亡。袁绍把军粮全屯放在乌巢,而且防守松懈,有机可乘。只要派一支精兵突袭乌巢,毁了他的粮草,袁军将不战自乱。"曹操高兴得不得了,马上依计行事。

曹操亲率五千军兵前往乌巢劫粮,顺利的击败了守军,并一举烧毁了乌巢营寨里的所有粮草。正在攻打曹操营寨的袁军大将张郃和高览闻讯也下马投降了。曹操乘胜进攻,袁军大败,袁绍带着仅剩下的八百名军兵狼狈逃窜,曹操取得了全胜。

许攸是官渡之战中的关键人物。如果袁绍采纳了他那突袭许都的建议,曹操将毫无悬念的会失败。是袁绍的狭小心胸和短浅的目光帮助了曹操,使他躲过了灭顶之灾。

人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随着许攸的来投,曹操也否极泰来,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许攸这把金钥匙帮他打开了胜利之门,此战过后,曹操的综合军事实力,也一跃窜升到了榜首的位置。


大河桥下流


官渡之战时,如果接受了许攸的计策,起码袁绍不会败得那么惨烈,不会一蹶不振,退出历史舞台,所以,一战决成败就是如此。历史就是这样残酷,也许是袁绍觉得自己兵强马壮,自我优势感很强,膨胀了,没我把曹操放到眼里,他太骄傲了,所谓骄兵必败,这真是自古以来的真理啊,袁绍飘了,听不进许攸的计策,加上一连串的战略失误,所以他的失败只有自己买单,这悔恨啊,居然让曹操以少胜多,把他打败了,历史哪有后悔药呢?所以,官渡之战,决定了袁绍出局,曹操上位,开始了曹操称霸三国的新时代!


般若自在


公元200年,袁绍调集十万大军,以沮授为监军,从邺城出发,进兵黎阳(今河南浚县)。并先派大将颜良渡黄河,攻取白马(今河南滑县)。


袁绍势大,曹操在关羽帮助下解白马之围,杀了颜良后开始撤退。在撤退的路上伏击斩杀了袁绍大将文丑。

袁绍吃了大亏,在官渡与曹操对峙。曹操兵力不足,而且粮草接济不上。在对峙一个多月后,曹操的士兵疲惫不堪,粮食几乎吃完,曹操坚持不住了,写信给荀彧有退兵的意思。荀彧回信让其坚持。

袁绍这边粮食不断从邺城送到,他派大将淳于琼领兵一万,专门护送粮草,并将粮草屯于乌巢。

袁绍的谋士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对曹操十分熟悉了解。他很清楚曹操营中粮草接济不上缺粮,坚持不了多久。于是向袁绍献计,劝袁绍派出一支人马,绕过官渡去偷袭许都。

袁绍没有听许攸的计策,执意要打曹操。许攸本来还要力劝袁绍,不料传来家人被抓起来的消息,被袁绍责骂,许攸一气之下投靠曹操去了。


许攸投了曹操,而后,他对官渡之战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袁绍听了许攸的计策。派一支精兵,偷袭许都。曹操自然是应接不暇的,曹操兵力与袁绍相比,相差数倍。而且,兵力基本已经用于官渡一线布防,许都只有荀彧等人留守。

袁绍的谋士早期也成建议他迎奉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袁绍对汉献帝不感兴趣。所以他认为偷袭许都没有打败曹操有意义,曹操原本是他的小弟,袁绍是想教训一下的。

袁绍如果偷袭许都,曹操首尾难以相顾,必然退兵相救。那么,袁绍大军就会横扫千军一般,将曹操打败。曹操只能再回老家招兵买马了。

曹操与袁绍以前关系很好,所以非常了解袁绍的性格。官渡之战初期,曹操东征刘备,他就考虑到袁绍会不会袭击许都。也正如曹操所料,袁绍多谋寡定,不会偷袭。

不得不说,袁绍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打败曹操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来自于许攸的袭击许都的计策。从而失去许攸,导致了一败涂地的结局。



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无疑是袁绍与曹操豪赌的筹码,而袁绍本来是占据绝对优势的。然而,历史的关键时刻,袁绍因为个人性情,使许攸这个筹码测底倒向了曹操。犹如打麻将一样,本来是要赢得,结果却输了,一反一正,袁绍是测底输了。


路遥lgy


即使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计谋,也不能真的灭掉曹操。

第一、袁绍刚愎自用,好谋无断。袁绍的性格特点注定了他并不能成就一番霸业,在汉献帝东逃之际,沮授曾极力劝说他迎回献帝,以达到“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目的,可是袁绍认为有汉献帝在身边不好发展势力,是他发展的一个掣肘,就果断拒绝了,后来曹操迎回献帝后发展很快,他就又后悔了;而且在官渡之战展开的如火如荼之际,他却想要撤兵回去,理由竟然是小儿子生病了!如此恋家,不管大局,又怎能取胜?所以说,尽管袁绍采用许攸的计谋,暂时的击败了曹操,他也会因为他的目光短浅,刚愎自用以及好谋无断而保不住胜利的果实,被曹操反败。

第二、曹操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尽管出自宦官之后,但他一直有着“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的梦想。在官渡之战交战前夕,曹操就对手下人讲:“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可见儿时的好友对其根本不屑一顾,尽管现在处于劣势,存在着被袁绍强大的实力消灭的后果,但是他手里有着汉献帝这张王牌,随时可能让袁绍处于“天下之大不韪”的境界,为自己的反击赢得良好的名声;而且,曹操手下有郭嘉、荀攸等谋士,夏侯兄弟等良将,反攻的几率极大。

所以,袁绍即使接受了许攸的计策,想灭掉曹操还是不可能的,只使会让曹操的胜利到的时间更迟一些罢了。


小华历史


我认为结局是袁绍赢。


公元200年,官渡大战开始,大战开始前,田丰等谋士给袁绍提议,推迟战争,整休军民。期间可以派骑兵骚扰曹操,阻碍曹操的发展,等到三年之后再与曹操展开决战。

今天看来,这个意见不失为一个好计谋。这样一来袁绍可以慢慢积累优势,避开了曹军的锐气。然而袁绍却执意要和操场开战。

大战发动前,许攸曾建议袁绍,正面与曹操大军对峙之时,秘密派遣一支奇兵绕道偷袭曹操的许都,实现侧翼包抄,这样曹操必败。许攸的计谋堪称良计,如果袁绍采纳了,胜利的机会会更大。

但是也有另外的观点,曹操在官渡大战前,已经最好这一手准备,夏侯惇驻扎孟津和敖仓,张绣留守陈留……这支奇兵想要突破重重防御似乎是不可能。

其实袁绍还有一支奇兵可用,那就是策反豫州内部的亲袁势力。只要袁绍修书一份,策反曹操部分军队,再派一支奇兵与他们内外联合,袭击许昌就有可能成功。

即使不能马上取得胜利,也足够


操场喝一壶了。后院起火,曹操必然会抽调兵力回援,前线兵力减少,袁绍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必然会发动进攻。这样一来,胜局以定。

吧啦几句,抛砖引玉,欢迎来喷~


大白汽车


这个假设有意思,我试着回答一下。

许攸的建议是分兵奇袭许昌,直接端了曹操的大本营,迎获献帝。应该说,这个计谋正可以击中曹操的要害。

为什么这么说,官渡之战,曹操兵少而且缺粮,许昌那边没有大将坐镇。而袁绍兵多粮多,分兵之后完全可以困住曹操,然后奔袭许昌。这样曹操如果回援,必然可以追击,如果不回援,粮草更缺,兵就溃了。

而且,曹操迎接天子之前,袁绍本来有机会先去,但袁绍放弃了,等后来看到曹操的政治声望因此高涨,心又后悔。所以,如果能奇袭许昌,从而获取献帝,对袁绍也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如果按照许攸的计谋,曹操必败,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整个北方可能会短暂的归于统一,而且因为不需要消化河北的时间,袁绍可以迅速南下,赤壁之战会大大的提前,而那时,刘表会成为袁绍统一天下的最大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