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之死,其实是刘邦的死间之计

汉王四年(公元前203年),大将军韩信攻打齐国,郦食其奉命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归顺。而韩信趁机攻打齐国,导致郦食其被齐王烹杀。

传统观点认为,是韩信在蒯彻的建议下,为了争功,怕郦食其用游说的方式就拿下了齐国,比他功劳大,这才进攻齐国。

郦食其之死,其实是刘邦的死间之计


但是,想过没有,如果郦食其劝说成功了,齐国投靠了刘邦,韩信也没有攻打齐国,投降的齐国对刘邦有什么益处?

这样的好处最多就是刘邦“暂时”少一个敌人,多了一个盟友,在没有其他用处了,而齐国还是独立的诸侯,不是谁的小弟。

郦食其之死,其实是刘邦的死间之计


因为他现在面对危险投靠了你,回头马上就复叛,诸侯王本身就是如此,在刘邦项羽之间分别下注,谁给的好处多,天平向谁倾斜,诸侯就投靠谁,现在可以投靠刘邦,以后等项羽占优势了,也可能投靠项羽,

投靠刘邦的齐国,这个国家没有刘邦的人占据高位,还是一个完整的田氏家族掌控的。

而如果韩信灭亡了齐国,这就是刘邦打下的地盘,刘邦可以派兵驻守,虽然后来韩信逼封一个齐王,但终究是刘邦一系的。

所以,刘邦需要的是一个属于他的齐国,而不是一个投靠他的齐国。

如果让韩信直接军事打击,不是不可能,但是花费的兵力、时间会相对多得多,而用郦食其作为死间,去劝降齐王,等齐王松懈了,再发兵攻打,这样效率高得多,而成本只是一个郦食其。

郦食其之死,其实是刘邦的死间之计


这种玩法后来李世民和李靖也玩过。

629年,东突厥受灾,颉利可汗想假装投降唐朝,等来年水草丰美再卷土重来,李世民当然知道,但是还是接受了吉利可汗的请降,让李靖十几万大军去“迎接”,同时,又派鸿胪卿唐俭去抚慰颉利可汗,

唐俭安抚了颉利可汗,晚上举行庆功宴,李靖揣摩圣意,明白了李世民的意图,于是连夜发兵攻打颉利可汗,生擒了颉利可汗,解决了边患。

而唐俭,也成功的揣摩了圣意,明白了李世民让他去做死间,用他的命关边关的安宁,于是连夜尿遁了,逃回了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