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徐霞客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地理學家,號稱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驢友”。他對中國廣大地區獨立探訪,經30年考察撰成60餘萬字的《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這部書既是系統考察中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鉅作,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經典,具有深遠的影響。5月19日,是“中國旅遊日”,也是《徐霞客遊記》開篇的日子。當年他走過的地方,現在許多已經成為了著名的風景名勝,但也有許多藏身草莽之中,難覓其蹤。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從浙江寧海出發只有四川未去徐霞客是江蘇江陰人,1607年的3月29日,他從家鄉的勝水橋頭第一次出遊,暢遊無錫惠山,泛舟太湖。那一年,他20歲。之後的34年間,他走遍了當時中國除四川之外的兩京十二省,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至少涉及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北、天津、北京、江西、福建、廣東、河南、陝西、湖北、山西、上海、湖南、廣西、貴州、雲南19個省、市、自治區。在國務院頒佈的第一批44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中,有25處留有他的足跡。他先後登過140多座山,考察過376個巖洞,可謂“亙古以來,一人而已”。在江陰徐霞客鎮(原名馬鎮)南岐村,他的故居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座紀念館。現有三進、十七間正房、兩間廂房,佔地兩畝。故居為明式建築,門庭掛有陸定一題寫的“徐霞客故居”匾額,展廳內展出有徐霞客傳略、旅行路線圖和他科學探索經過地區的圖片資料、岩溶標本等,在天井右側還有徐霞客親手移栽的羅漢松,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故居內的晴山堂石刻集中了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禎五年前後262年之間,84位名人名家為徐家撰寫的墓誌銘,傳、序、記等共90篇,計76塊石刻。徐霞客的墓就在晴山堂後院。“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是《徐霞客遊記》的第一句話。看得出,當他從浙江寧海出發時,心情是愉悅而開朗的。從江陰到寧海,現在的路線大約是500公里。為什麼選擇寧海而不是故鄉江陰作為他堪稱鴻篇鉅製的遊記開篇?很可能是因為他的大部分日記已經毀於明清之際的兵火之中。但可以推測的是,寧海一定有一些什麼東西打動了他。寧海是一座坐落在天台山脈和四明山脈之間的小城,背山靠海,氣候宜人。如今,400年前徐霞客腳下那條一點兒也不起眼的古道,成了“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示範工程”,保存完好。以此為基礎和啟發,當地修了超過500公里長的山間步道,將城區和鄉村串聯起來,成為一景。這是旅行家自己也想不到的一個“文化遺產”。如今,徐霞客在寧海境內的每一個歇腳處現在都被妥善保護起來。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一生偏愛南方結束之地在騰衝徐霞客一生花了大量時間奔波於中國廣袤的國土,北抵燕趙,西南踏及騰越。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吳必虎曾指出,徐霞客的旅行活動開始於22歲,結束於去世前一年的55歲,具有出遊記錄的年份前後計達20年。也就是說,他超過1/3的生命是“在路上”度過的。他的出行方向主要集中在南方諸省,向南方諸省出行的記錄年份達15年,佔其總出行記錄的75%。以51歲為分水嶺,他的出行記錄的“數據量”有了巨大的增長。他遊記的記錄主要集中在生命的最後4年,即51~54歲期間。其間記錄的遊記日數達總量的86.28%。而且絕大多數的遊記集中在南方,關於北方的記錄僅有遊歷嵩山、太華山(今華山)、太和山(今湖北武當山)、五臺山和恆山的少量文字,總計為33日,在他1057日的篇幅中,只佔3.12%。在南方各地,尤以雲南、廣西記錄最豐,其次是江西、湖南和貴州。為什麼徐霞客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南方?吳必虎認為是南方更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然。他接受過傳統的儒家教育洗禮,對中國北方在古代文化方面的崇高地位肅然起敬,成為促使他幾番北渡黃河的動力,“但對於一個對地理景觀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古代科學家來說,徐霞客更為中國南方比北方更加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所深深吸引。”明崇禎九年(1636),徐霞客經過縝密的安排,開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1639年,他來到祖國的西南端——騰越州(今騰衝),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後一站,也是他遊歷最遠的一站。他在這一帶考察地熱資源和火山群,還用大量的篇幅來描述當地集市、少數民族等人文景觀。但云南邊境的“瘴氣”摧毀了徐霞客的健康,他終因“頭面四肢俱發疹塊”、“兩足俱廢”,於1640年返回家鄉。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徐霞客有沒有來過廣東,一度被認為難以確證。但中山大學教授司徒尚紀等學者研究指出,徐霞客不但到過廣東,而且有過一段長途旅行,羅浮山是他考察的重點。只是他對廣東之遊的記載散見於各篇章之間,往往被人忽略而已。超級“驢友”“重裝”出行之先驅徐霞客遊歷的範圍之廣、距離之遠,在當時是鮮有匹敵的。在許多古今的描述中,將這位超級“驢友”塑造成一個獨往獨來的揹包客形象,比如明末清初錢謙益《徐霞客傳》中所寫:“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裝、不裹糧”。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陝西師範大學的學者侯甬堅、夏明亮指出:“一般情況下,徐霞客出遊,都是做了很好的準備,不但結伴而行,而且在行裝上可謂‘重’裝而行……良好的出行裝備、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盤纏、友人的照顧、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減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難,為他完成‘拓荒之旅’創造了條件。”兩位學者指出:徐霞客在旅行中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早年遊名山大川之時,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親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遊天台山時有僧人蓮舟同行,同時有兩個僕人幫忙負擔行李;第二次遊天台山和雁蕩山時有族兄徐仲昭同行;遊安徽的白嶽山、黃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時有叔翁徐潯陽同行;遊廬山之時有族兄徐雷門、徐白夫同行;遊福建九鯉湖時有族叔徐芳若同行。同時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僕人相侍,有時一人,有時兩三人。後期的西南萬里之行中,啟程之時就有固定的旅伴靜聞和尚同行,另外還有兩個僕人王二和顧行。徐霞客出遊所帶行李相當之多。據記載,在湘江遇盜之時,徐霞客被強盜搶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廂”、“皮掛廂”、“大笥”等,足以說明霞客之遊不但“治裝”,而且是“重裝”。其所帶物品主要有:食品、生活用品;書籍、資料;書信、文稿;碑刻拓片、抄錄碑刻;沿途所採標本和禮物等幾類,其中還包括一些地方官員為他寫的推薦信。那麼徐霞客泛遊萬里的經費何來?兩位學者指出,徐霞客早期的盤費主要來自家庭支出。

中國最早的超級“驢友”徐霞客 曾有記載旅程結束之地在騰衝

他家世殷富,母親經營有方,經濟基礎還是不錯的。但後期的西南之行,行程萬里,時間長達4年,且途中三次遇盜,經費就成為問題,其來源應該主要有:借貸,地方官的資助,同鄉、朋友的接待和饋贈,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費接待和資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