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即我也

石即我也

先人有謂:「古之君子,行無友,則友松竹;居無友,則友雲山。餘無友,則友古之友松竹、友雲山者」。人之交友,不離趣味二字,先人以松竹雲山為友,甚至一方案頭賞石,亦能成為絕塵疏離之友。而今世人或媚言於名,或巧舌於利,乃至聲色充盈,初心不復,逐漸失去本來的面目。

絕塵疏離,並非離群索居,也非特立獨行一味自我,這是一種基於自身學識、修養、審美的明是非、知善惡、辨雅俗,以此為自己營造一番清逸之境。正如先人「以松石代珍奇」、「以怪石為奇友」,雖有他樂亦不更替矣。在世相的聲色之外,追尋人間清氛之境。賞石作為中國文人的高級審美,其萬千變化的造型體態,從一開始就是不合群的。

石即我也

明清兩代,江南地區繁華尤盛。曹雪芹稱江南為「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時人正管絃嘔啞之時,無錫寄暢園主獨立於聲色之外,他於園中以黃石疊山,引惠山泉水為溪,成「八音澗」。人行其間,能感受其大幅度收放之態,山間穀道、蒼苔嶙峋、曲直變幻之間極盡妙致。流水在這深巖幽壑間涓涓而下,有如山水壁石合奏之八音。

石即我也

頑石許清風,天地獨嘯傲,「眠雲臥石」,成為了君子隱逸行為的一種象徵。臥石,同嵇阮之伴竹、淵明之蒔菊、謝公之採菊、和靖之妻梅一樣,成為忘塵絕俗的清逸之舉。古人「或隱居以求其志,或迴避以全其道,或靜己以鎮其躁,或去危以圖其安,或垢俗以動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他們籍自然萬物打造心靈的深境,鬱郁黃花、悠悠青草、青青翠竹、冷冷白石……一切皆是道場。

石即我也

蒲松齡曾於「石隱園」坐館授業,此處清幽,正是悉心治學之所。園中有蒲翁心愛的多方賞石,並稱「十友」。蒲松齡以石為友,把天地之物,供奉於桌案,盤桓摩挲。先生格物齊身,清癯不屈,在塵世之外,堅守著中國文人的孤高之境地,流傳至今的三方賞石仍見高隱之風。石隱園中,安放了蒲松齡大半生的懷才不遇與顛沛流離。

石即我也

「石即我也」,真可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賞石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精神愉悅,一方賞石,便是文人參省自身「道德仁藝」的結合。

聲明| 圖文來源網絡,旨在分享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書藝公社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佈後的三十日內與書藝公社聯繫。

END

2020年1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