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啟示:京東物流“新基建”佈局如何再次改變物流行業?

疫情迅猛,從聚焦疫情到服務民生再到恢復經濟,物流行業在持續近2個月的戰疫行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尤其疫情與春節疊加,全民抗疫戰對中國物流基礎設施進行了一次突擊考驗。包括京東物流等企業在內,以

技術為依託保障物資供應和民生需求,保證了極限承壓下的物流效率,智能供應鏈能力得到了有力印證。

隨著國內疫情高峰結束,各地有序復工復產,特殊時期轉為常規階段的同時,戰疫帶來的思考仍在繼續:智能物流如何深度參與災情預測、物資調度、運力協同,柔性服務國家建立應急物資統籌體系,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智能供應鏈將怎樣重塑物流行業的未來,為新一輪經濟數字化轉型和產業提質增效發揮關鍵作用?

戰“疫”啟示:京東物流“新基建”佈局如何再次改變物流行業?

智能供應鏈的“非常規考驗”

新冠肺炎疫情橫跨春節而來,1月23日武漢封城,1月24日起全國多個省份啟動一級響應,經過近兩個月的全民戰疫,儘管國內疫情結束還需時日,但疫情高峰已經過去。

梳理國內物流企業深度參與的關鍵時間點,1月21日京東物流即開始為湖北當地企業運輸藥品,1月22日宣佈優先配送醫療訂單,1月25日正式開通應急物資義務運輸通道,在2月10日大部分快遞企業恢復正常營業之前,京東物流已經連續半個多月保障一線的物資供應,不僅運送萬餘噸物資,還參與到湖北當地的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建設中。

以技術為依託保障物資供應和民生需求,京東物流長期深耕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浮出水面,承受住了特殊時期的“非常規考驗”。

據瞭解,早在2019年12月底,京東物流就監測到武漢地區的口罩銷量明顯上漲,12月31日即為武漢快遞員儲備了70000只口罩,並進行快速補貨和內部預警。大數據帶來的智能決策為京東物流率先打響疫情阻擊戰奠定了紮實基礎,智能供應鏈則為後續物資的快速運配、民生保障等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抗疫情 保民生”行動中,京東物流通過“智能大腦”進行全國物資統籌並精準調度全網運力,主動對湖北重點醫院訂單優先滿足、精準配送,完成運輸路線的智能規劃,在極短時間內快速響應。京東物流在湖北的基礎設施佈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智能化、儲存量高、訂單處理能力強的武漢“亞洲一號”,日分揀能力超過百萬單

數據顯示,武漢火神山建設過程中,建築工人需要大量口罩,京東物流從決定捐贈到送達用時僅4個小時;1月24日上午,京東宣佈向武漢市捐贈100萬隻口罩和6萬醫療用品,7個小時後,首批物資就送達醫療一線。

供應鏈技術平臺為依託,京東物流還完成了在武漢的配送地圖採集和機器人測試工作,配送機器人投入防疫一線,全國範圍內無人機、無人倉則保持常態運營,無接觸即完成物品出庫配送,大大降低病毒傳播可能性。

京東物流還

承建了湖北當地的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針對應急物資的生產、庫存、調撥、分配進行全程追蹤、高效管控,助力湖北各地緊缺醫療物資的科學調度和合理分配,供應鏈技術直接參與到政府部門疫情防控工作中。

戰“疫”啟示:京東物流“新基建”佈局如何再次改變物流行業?

剛性物流的柔性能力

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科技、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的智能供應鏈深度參與抗疫行動,保障社會民生,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求高度契合。

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曾強調,要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2020年疫情期間,中央一連串會議再次強調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新基建”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物流行業也將極大受益。

經過10餘年的積累,京東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網絡實現大陸行政區縣100%覆蓋,超過700個倉儲遍佈全國,智能物流基礎設施不斷迭代,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達到25座。

2019年,京東物流宣佈搭建起供應鏈技術平臺

在底層技術上,依託5G、IOT、雲計算、大數據、AI及區塊鏈技術,搭建供應鏈技術的基礎設施;在智能軟硬件層面,提供全渠道訂單、智能倉儲、智能配送、智能結算、智能門店等行業領先的SAAS軟件及優質硬件裝備,幫助企業進行供應鏈升級;在智能供應鏈層面,京東物流將提供供應鏈設計、網絡佈局規劃、商品佈局等頂層的技術方案,幫助企業、行業設計並優化供應鏈。

事實證明,通過智能供應鏈佈局,京東物流不僅在持續推動全行業的降本增效,深刻改變消費者的時空觀念、消費形態和生活方式,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基礎設施,在此次保障物資流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在協助湖北當地政府建設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時,智能供應鏈展現出極大的柔性適應能力,“積木式賦能”讓京東物流供應鏈適應多種突發場景下的物資保障,成為數字化抗疫的關鍵一環。

此外,疫情發生後,率先擁抱智能供應鏈的行業企業,在復工復產方面更有主動性,從而佔得回暖的先機。比如春茶企業,京東物流通過供應鏈下沉幫助全國茶農茶商打造商流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保障春茶第一時間走出產區、走向全國。而

在更多行業,京東物流開放的智能供應鏈也將成為合作伙伴逆勢生存成長、展開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柱

戰“疫”啟示:京東物流“新基建”佈局如何再次改變物流行業?

京東物流供應鏈技術體系

“新基建”下沉成為必然

疫情之下,物流行業面臨重重考驗,也帶來一定發展機遇,以“物的移動”轉向“人的鏈接”正在成為共識。

與此同時,作為“新基建”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重要一部分,智能供應鏈將不斷下沉,在智慧農業、產業帶動、扶貧脫貧以及物流普惠上發揮基礎性作用。

比如京東物流聯手山東壽光打造的數字產業基地,搭建的不僅僅是“新鮮直供”通道,而是讓80萬畝蔬菜接入智能供應鏈,依託大數據、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形成“批發零售全渠道交易管理+產地銷地智能基地管理+全程運輸配送物流管理”三個業務管理平臺,實現蔬菜生鮮產品的品牌化、精細化、可追溯的管理升級。

而在與甘肅天水市合作落地的城市倉,則聚焦隴東南智能物流樞紐打造、天水特色產業上行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助力當地進入“睡前下單,醒來收貨”的便利生活時代,推動城市智能發展。

此前,京東物流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西安和杭州為中心形成的八大物流樞紐,促進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全國八大經濟圈的供應鏈升級,

“商品生產基地+物流集散樞紐”為多個城市創造了新的經濟業態。在面向低線城市的基礎設施佈局中,看似倉網擴充,實際上卻是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的下沉和觸達。

京東物流發起的“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升計劃,明確包含運用消費大數據精準備貨,將商品部署在距離鄉鎮客戶更近的地方,建設中轉場地投入智能設備,實現商品的高頻率快速集散等。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新基建”將為新制造、新服務、新消費打開廣闊的空間,伴隨著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升級,消費者“用戶體驗”在“智能服務”的推動下繼續升級,不論是在疫情時間,還是消除了疫情衝擊的“常規階段”,都必須有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作為保證。

2020年初,技術驅動作為未來發展的底層驅動力之一,已明確寫入京東物流核心發展戰略,智能供應鏈與智能物流將以普惠的方式觸達到每一個消費者。

通過不斷佈局,“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必將形成

超疊加效應,在特殊時期為社會物資保障體系的應急響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常規階段”也將再次帶來物流行業革命,用智能供應鏈創新經濟流通方式,為中國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作者 | LOGclub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