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人類視覺系統由光折射系統、感光細胞、視神經和視覺中樞構成。外界物體發出光或發射的光,經過角膜、晶狀體、玻璃球折光系統後,在視網膜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刺激,信號由視神經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產生視覺。視覺中樞把倒立的像轉換成正立的像,我們就可以看到物體了。 像的清晰度與入射光的強弱、瞳孔直徑的大小、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的距離等因素有關。其中,感受光的強弱和物體的顏色由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承擔。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視覺原理


大家都有這個體驗,從強光環境中進入黑暗處(或光源突然熄滅),眼睛什麼也看不見。這時,除瞳孔直徑擴大增加採光量以外,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由視錐細胞工作狀態轉為視杆細胞工作狀態,視覺光敏度逐漸增強。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約20~30分鐘,才看得清暗處的物體。

相反,從弱光(黑暗處)環境中進入強光環境,除瞳孔直徑縮小減少採光量以外,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由視杆細胞工作狀態轉為視錐細胞工作狀態,視覺光敏度逐漸下降。眼睛感覺特別明亮,需要經過1—5分鐘的適應。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眼睛外觀


眼睛對上述二種情況的光適應,除視覺神經中樞調節外,還與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中視紫紅質的合成和分解有關。視紫紅質的特性,對弱光敏感,在暗處可以逐漸合成。生物化學知識,在光線較暗處,5分鐘內就可以合成60%的視紫紅質,約30分鐘,視杆細胞中視紫紅質即可全部生成。所以,在光線較暗處呆的時間越長,對弱光的敏感度就越高。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感受強光是視錐細胞的職責和功能,在明亮環境中,短時間內,視錐細胞都投入了工作,眼睛對光的敏感度降低。剛開始工作時,視錐細胞參與度不高,眼睛對光刺激的敏感度還較大,覺得光線刺眼,看不清周圍的物體。當視錐細胞都投入了工作時,眼睛對光的敏感度降低,看物體就正常了。視錐細胞中視紫紅質的合成和分解與視杆細胞正好相反,視杆細胞在暗處蓄積的大量視紫紅質,在明亮處遇到強光迅速分解,大約1--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生物化學知識,視紫紅質是一種結合蛋白,由視黃醛(也叫視網膜素)和視蛋白結合而成。視黃醛來源於維生素A的氧化物。由於光照,視錐細胞中的視紫紅質迅速分解為視蛋白和視黃醛,分解後的產物不能直接和視蛋白結合成視紫紅質,須在維生素A酶的作用下還原成維生素A,再進入視杆細胞,參與視紫紅質的合成、補充及分解反應。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的分佈


視紫紅質在亮處分解,在暗處又重新合成。當視紫紅質分解達到0.50%時,視杆細胞的光敏度會下降2000倍之多。視網膜光敏度的高低與視紫紅質的合成與分解的比率有關,特別是與視紫紅質合成多少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光量子被視紫紅質吸收,就足以使視黃醛分子的結構發生改變,導致視紫紅質被分解為視蛋白和視黃醛。不論在暗處還是在明處,既有視紫紅質的分解,又有視紫紅質的合成。當合成速度超過分解速度時,視網膜中的視紫紅質數量較高,視杆細胞對弱光較敏感;相反,人在明亮處時,視紫紅質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視杆細胞幾乎失去作用,視錐細胞對強光比較敏感。

維生素A與視黃醛之間的轉化是可逆的,在視紫紅質分解和合成循環中,有一部分視黃醛被消耗掉,這時,由食物獲得並存在於血液和肝臟中的維生素A就來補充。因此,長期攝入維生素A不足,將會影響人的暗視覺,傍晚時看不清物體,這就是夜盲症。經過調節,眼睛已經適應暗環境,若在極短時間裡接受極亮的光線,如:直視太陽、電弧光線、經過凸透鏡會聚後的光線、汽車前面的遠光燈光線等,視覺功能大大降低,有可能短暫喪失或永久喪失,叫閃光盲。


必知的科普知識: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


視錐細胞和視杆細胞的感受光的波長不同。暗環境中,光的波長較長,如紅光,視杆細胞比視錐細胞的敏感度高,視錐細胞對短波光敏感度較高。特別強調,視網膜對光的適應是光學調節、神經調節和化學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

根據人眼睛對光反應的特點,研製出一種閃光彈,專門對付犯罪分子。這種閃光彈的亮度遠比閃光燈強,在短暫極強光線的刺激下,犯罪分子會出現閃光盲,眼前一片漆黑,束手就擒。

日常生活中,處在黑暗環境裡時間比較長的人,如被困在廢墟中長達幾十個小時,救出來後,要把眼睛蒙上,避免視網膜受到陽光強烈刺激,視覺受到傷害。汽車的前面有近光燈和遠光燈,二車相遇時 駕駛員為了避免強光燈給對面司機視力造成影響,一般情況要打開近光燈。有些不道德司機,用強光燈逼人停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