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讀劉同福《一個人的海灘》有感

楊全華

【經典留言】楊全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一個人的海灘》是劉同福老師近日在《新時代文學》平臺發表的一篇詩作。作者以“歌行”及“格律”兩種詩體兼具的手法、圖文結合的形式描寫展示了大海的熱情壯闊與海灘的寧謐怡人,抒發了獨自一人漫步躇足海灘的愉悅、感慨、溯展與遐想。賞讀佳作感悟良多。

我們並非聖賢,不能無過;我們並非草木,不能無情;我們並非僧侶,不能無慾……這諸多的“並非”與“不能”,導致我們常常會突破應有的限度與分寸而傷身、勞神!因而需要我們適時地尋找一個去處以一種有效的方式進行心緒的“調理”。這個去處或許是一間空房,一個田埂,一處公園,一座山巔;這個方式或許是獨自吞雲吐霧、獨身舉杯酌飲等等。本人認為《一個人的海灘》,重在啟發和引導我們跳出“三界”脫離“五行”去尋找那超然物外的地方。

【經典留言】楊全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當你在商海、在宦海打拼爭鬥深感疲憊之時,不妨獨自走向海灘。因為在那裡“前行不必設定終點,身後沒有無形的力量驅趕,只有海鷗在前面盤旋,只有愜意的舒緩溢滿周邊。”

當你陷入眼前的煩惱,愁腸百結,思緒如麻之時,不妨獨自走向海灘。因為在那裡“可以讓思緒自由發散,穿起記憶的的碎片,連成歲月的項鍊,開啟心靈的空間,品味歷久彌新的情感。”

當你感到前景暗淡,萎靡不振之時,不妨獨自走向海灘。因為在那裡能“感受大潮湧來的震撼,追隨浪花輕卷的浪漫,撥動暢想的心絃,神馳期待的遙遠。”

當你尚不能擺脫名利的羈絆,依然被物慾所裹纏之時,不妨獨自走向海灘。因為在那裡“可以把目光投向極遠”,“極目遠眺的雙眼,輕瞥如潮的過眼雲煙,靜看喧鬧的活劇上演,不被眼前的紛擾迷亂,能把炫目的色彩看淡,也將世俗的奢華洞穿。”

【經典留言】楊全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當你面對無序的社會,極度的不公令你確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怨恨之時,希望你勿登幽州之臺,仍要獨自走向海灘。因為在那裡,滔天的海浪,震耳的潮聲,會無情的吞噬你的怨恨,盪滌你的心靈,把大量潔淨的空氣源源不斷地推送到陸地,還社會一個乾淨的環境。

親愛的朋友們,若有可能,請不必猶豫不必彷徨,多多的獨自走向海灘吧,那裡滿滿的正能量可令你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汙染和拘束。正所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或許正是《一個人的海灘》帶給我們的影響!

注:文中引號內引用的皆為作品《一個人的海灘》的詩句。

2019年3月12日於淄博


【經典留言】楊全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經典留言】楊全華||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精選留言】

梨花雨(朋友):

認識楊全華老師的人,都讚歎他的才學、文筆和思維。他讀老戰友劉同福政委的《一個人的海灘》,精準地道出其中精髓——歌行與格律兩種詩體兼具。凡是喜歡寫文字的人,都喜歡讀書;凡是喜歡讀書的人,都知道須得破萬卷,方可成風韻。楊老師這一出手,大家都知道“有沒有”啦!楊老師從“聖賢”“草木”“僧侶”三個極具代表性的群體入手,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並非”與“不能”兩者之間的承順關係,佐證了及時調整心緒與行為的重要性。他認為《一個人的海灘》重在啟發和引導讀者跳出“三界”脫離“五行”,去尋找超然物外的地方。我認為,這個地方抑或是真實存在的寄託身體之所,抑或是虛無存在的寄託心靈之處吧?掩卷而思,回味無窮!

水城人(楊全華):

王倩老師的這番深情留言,我看後既感到溫暖又愧不敢當。您是幾百萬字的高產高質作家,這足以涵蓋你的全方位知識和素養,很值得我們學習。同時,我看到《軍旅原創文學》及《新時代文學》這兩個平臺的作者,不僅我的兩位老兄戰友還有其他兄弟姊妹都是才華橫溢,堪稱老師。在平臺及群裡看到老師戰友們縱情留言,暢所欲言,親切交流,如魚翔淺底,似鷹擊長空,十分羨慕,但又望塵莫及。不僅因上要顧老下要看小精力不及,更感手腦筆觸跟不上趟。您的中、長篇連載,我每每只能看看標題所以無從留言。對其他老師戰友們的佳作也看的較少。至此,我方知什麼叫無能為力,為什麼古人說少“壯不努力…… 感謝您及朋友們關注賞評!


明月清風曉星塵:

大海確是一個讓心靈放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