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医生

今天做了一些农村中医药文化的思考,其中涉及中医的问题真的很多,这些问题一部分是外部赋予的,一部分是中医内部。内与外是一对阴阳的关系,阴阳就是对立统一,有外就有内,那么这里不谈中医的外部,但谈谈内部的问题。

中医的医生


中医内部就是行业内的问题,涉及到所有从事中医的人,包括医生、护士、药学人和产业的人,最关键的是中医医生。一个概念,现在什么是中医医生呢?



一种人,历经了医学的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年发生了变化。

一些人继续读了研究生,而后参加工作。这个历程很有意思,一些人竟然上着上着把医师资格上丢了。为何呢?因为过去研究生是不论临床与科研的,基本上都是科研型,科研型也不耽搁毕业了参加临床工作。后来中医的临床与科研分开了,很多读了研究生后发现自己只是科研型的,而这个很多学生并没有地方去挂靠单位进行执业医师的考试,所以很多人研究生毕业了并没有医师证。

而这种情况很多本科生毕业,工作一年就可以考取了。考取了之后就可以申请医师注册,从此走上了医生的道路。这种医生的形式,基本上就是公立医院的培养模式,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到高级医师。这个路是纯粹的中医临床了。

另外的一种人可能连学习也没有,或者说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自学的,或者突然出师的。但他们在做着中医的事。



但问题就出来了:

一是现在本科生毕业之后,很多人选择了读研究生,不论是科硕还是专硕,读的人越来越多了。

二是开始进行的规范化医师培训,不少研究生被抛弃了,不能进行规范化培训,也就意味着将来从事临床的机会也没有了。而这些人包括科硕学生,也包括中医基础专业的学生。

三是考不上研究生的直接工作难度不小,基层有岗位但不愿意去,即使有医生的身份,这中间有一些人坚持了中医,一些人转岗走了。



问题产生了新的结果:

一部分人就要严格的按照规范化培训走向正规的医生,而很显然这些医生是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的,真正中医的规范化培训基本上没有。这些人从事临床之后,可能对中医并不是擅长的,这就是一个问题了,他们可能一时半会不能够以中医为生。但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在相当级别的医院工作。

当然也有一部分研究生,放弃了规范化培训,不再奢望大医院的工作,而是直接的到了社区,通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得资格后,开始了中医的临床工作,实际上主要是坐门诊。



这就形成了不少社会的讨论,是中医还是不是中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在中医内部引起了热烈讨论。

一种认为这都是中医,一个是适应了现代化医院需要和病人需要的医疗模式,适应于在一定规模的医院工作。这些人目前是医生的正统。其中不少人在做工作之后,一些放弃了中医,或者说中医提不起来,转化为西医的也有,中西医并存的也有。也有一些人在进入医院之后,医院有很好的的政策支持中医,结果这些高学历人员找寻到新的机会,不少人跟师学,拜师学,后来中医水平大幅度提高,青年名中医也不少。这样的人,一些是中医,一些已经不是了。如果是后一种自然是好,但已经偏离中医放弃中医的该怎么称呼呢?

一种偏激的观点,认为这都不是中医了,只要学习了西医,就不是了,是打着中西医的旗号丢弃中医。这种观点主要是一些自认为有些中医底子的人,包括一些连资格证都没有的,他们认为这已经不是中医的正统,是伪中医,因为学习了现代的检验检查,变得不中不西了。

还有的观点自然就是那种纯粹的检查中医的,大医院无缘入门,自己干的,这些人现在开始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圈子,以传统的中医方法为主,或者为了张扬自己的这种模式而对中西医结合的医师语言不和,甚至排斥。

在这过程中,一些社会人也加入进来进行讨论,一些没有资格证的所谓医生也开始了对中医学习西医的批判,甚至趋于极端。这样的讨论,表达的是谁是中医正统的意思,实际上在这中间互有排斥。



首先的排斥就是资格证的问题,没有资格证在依法行医的时代是不行的,因此这种没有证对有证的批判似乎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也是至今中医不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以民间医生的身份在开展医疗活动。这部分人因为隐蔽性强,或者多在社区农村与老百姓打交道多,反而有很好的口碑和市场,所以也常常被认为是医生。但是,在正统的体系中,没有得到认可。

其次是中西医互相学习态度的问题。我对群众做过一个调查,现在群众很喜欢中西医结合,对于中西医结合有很多的优势,我的梦想自然也是想驾驭两种医学,这样可以在一人身上得到通用。对于病人也是好的。更主要的是,在新的时代,中医西医的知识往往都是客观存在的,一些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老百姓都知道,已经无法区分。未来中西医结合的模式还是主要的模式。这些人有以中医为主、也有以西医为主,但不论如何,这是目前很大的一块力量。我个人的主张,不排斥与任何的形式,只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从两者结合中找到一些模式,体验到更好的效果就是好的。这些从业者,往往背负着一定的压力,但是只要认准的道路,就要坚持前进。而且会发现目前很多人游刃有余中西医之间,可以自由切换,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第三个问题是传统型中医的培养问题。这里边主要是中医临床的区分,比如中医基础学科的是不是临床?我一直纳闷,中医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科竟然归于基础医学学科,搞得这些人连行医的权利都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中医真正的临床,但是却与现代病房为主的模式不同。这里边目前还没有明确。但这些人,有医师资格证的,可以看病,坚持经方模式,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一些人就靠这个成了全国的名医。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客观的存在,一些人没有证但依旧叫做医生也在治病救人、一部分人有医师资格但是不从事中医、一部分坚持经典中医,一部分从事现代中医,那么谁才是真正的中医呢?这在目前的中医界是不好区分的,因为都在客观的存在着。都有各自的群体,代表着各自的力量。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这里边可能还是在不断的辩论,但我个人认为,是不是中医必须坚守几个原则:一是会中医思维看病、分析病情,证法规范有道;二是会中医技术。会技法,会开方药、会基本的针灸推拿技术等;三是有维护自己还是中医的本领和勇气。这才是本,只要理论和技能不丢,多读几本现代医学书籍,多看几个检查报告,这依旧是中医,改变不了本质。而坚持认为只有纯一色的才是中医,这只是一种存在而已,坚持做好传统也是中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是谁,关键是做好,做精致,做到老百姓满意。

随意写写,不针对人,希望能看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