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初期貢茶仍然採用福建的團餅,但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朱元璋下令停止龍鳳團茶的製作:“ 罷造龍團,惟採芽茶以進 。”這條聖旨一出,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須遵守,並下令撤除皇家茶園,改由各地官員進貢本地芽茶。

這件事對茶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次大災難,因為幾百年來積累的各種品味、工藝、飲法、器具通通全部作廢。

其實當時改制的除了茶葉外,還有人參、葡萄酒、大米等都作了調整。以朱元璋的原話來說是:“朝廷體恤百姓,怎能以口腹累人。”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朱元璋畫像

而坊間傳說認為朱元璋出身貧寒,從小沒受過宮廷禮儀教導,做皇帝后各種儀軌、教條使他倍感約束,並且青少年時代做過和尚的朱元璋味覺記憶就是寺廟裡的散茶,更喜歡清爽自然的口感。而奇異香味的貢茶,繁縟的點茶之法都讓他厭惡,留下了:“喝個茶太麻煩”的金句。


奇異香茶——龍腦香茶


宋代過分強調製茶技藝,追求工藝至高至極。在製茶技藝達到頂峰之時,反倒出現無技可施。這就使一部分製茶工匠在技窮之後開始走向“旁門左道”。為了提高茶葉的香氣與滋味,他們便將龍腦(取自龍腦香樟科植物的脂狀物如雲母瑩如冰霜。)及一些香料混入茶中,使品茶者明顯感到不同於其他茶的味覺以便勝出。


這種加料的方法在當時不是少數,而是一個普遍現象,被記錄在很多茶書裡。自宋代起始,就一直作為行業內的“潛規則”存在,有的甚至被奉為“祖傳秘方”,一直延續到明朝甚至今日。今天我們市場仍盛行的一部分所謂的奇香與高香茶,都與香味添加劑有關。


在危機中求變

團餅茶改散茶的危機,是否讓茶文化一蹶不振呢?沒有了點茶的趣味,文人士大夫怎麼體現自己的品味呢?本就存在的散茶瀹飲法迅速填補了這個空缺,並建立起了一套新的茶文化體系。反而讓茶發展地更多元、更豐富。

我們現在使用的泡茶法,就是明代開始的。他們為製作散茶開發出了全新的製作工藝,比如龍井等炒青做法;為此開發出了全新的茶具,比如青花瓷杯和紫砂壺;也為此發展了全新的文人審美語言。


茶本青翠

炒青茶的香味比蒸青清新;炒青的製作比蒸青更富變化;炒青比蒸青省工省時。不要小瞧由蒸到炒的轉變,它實實在在是茶葉上的一次革命。炒製出的茶使茶葉保留了原來的色、香、味、形。為此全新的產地湧現,最具代表性的有江南地區出產的松蘿茶、龍井茶。


〖松蘿茶〗

“松蘿茶”創於明初,產於黃山市休寧縣休歙邊界黃山餘脈的松蘿山。松蘿茶古今聞名。明代袁宏道有“近日徽有送松蘿茶者,味在龍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記述。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松蘿山茶園

關於松蘿茶還有個大方和尚的故事。據古籍記載:大方和尚在炒茶時使用的是一口銀鍋,這也是古籍作者當年的親眼目睹。然而銀鍋的秘密似乎沒有被多少人察覺或發現,因為在眾多介紹“松蘿炒製法”的書籍中少有這方面的記載。時今看來,這不是商業噱頭,也不是故弄玄虛,而是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因為使用銀鍋炒茶時會產生大量的銀離子,而銀離子的作用可以很好地保持茶葉的鮮綠,並且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因此用銀鍋炒製出來的茶葉就特別嬌嫩鮮美,且滋味清甘。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松蘿茶炒制

〖龍井茶〗

龍井茶名始自明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採製的叫“明前茶”,穀雨前採製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還有“早採一天是寶,晚採一天是草”的說法。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葉、俗稱“一旗一槍”者為極品。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龍井芽片黃且不規整是它的特點

茶器之美

散茶的興起,引起沖泡法的改變。茶壺被更廣泛地應用於上到王宮下到百姓的飲茶生活中,茶盞也由黑釉變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現茶葉的形狀和色澤。

明代宮廷之中,靈巧秀氣的茶杯、茶盅逐漸代替黑釉茶碗,成為宮廷首選。如永樂時期的纏枝蓮紋壓手杯。壓手杯得名與其形制有關,其恰好適合一位成人手心向下一握,杯壁略厚保證茶湯不會燙手,握在手中有壓手感。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永樂纏枝蓮紋壓手杯 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件永樂青花鳳紋三系茶壺與青花葵口茶盅,就更直接的表現了明初宮廷飲茶用器的樣貌。上行下效,茶壺作為泡茶用具被正式確立下來。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永樂青花鳳紋三系茶壺與青花葵口茶盅

但其中最著名的茶杯,要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了。清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愛這類茶杯,命當時的景德鎮模仿燒造了很多供宮廷使用。時間到了2014年,明代的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通過拍賣拍出2.8億港幣的價錢。買家為上海收藏家劉益謙。此件器物也是近15年來市場流通最完好的一件。五百多年的歲月沉浮,這件茶杯還完好的展現在世人面前,訴說著當年關於飲茶的點滴。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故宮博物院藏

除白瓷和青花瓷外,明代最為突出的茶具是宜興紫砂壺。紫砂茶具不僅因為瀹飲法而興盛,其形制和材質,更迎合了當時社會所追求的閒雅、質樸、自然的精神需要。

紫砂壺透氣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失原味,香味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紫砂泥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材質,氣孔微細,密度高,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冷天氣壺內注入沸水,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

紫砂壺的起源通常被認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但後世多有模仿。

紫砂壺的製造歷史上出現了許多名家:供春、時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陳鳴遠等,許多器型更是以作者命名,足可見當時人們的追捧。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紫砂樹癭壺 供春款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宜興紫砂胎剔紅山水人物圖執壺 時大彬款 故宮博物院藏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紫砂葵花式壺 清代陳鳴遠制。通體紫砂泥,素雅光潔,壺的鈕、蓋、口、身均為葵花形,六片花瓣收縮成口與蓋緊密吻合,不失毫釐。把柄上圓下方折,上方起翹。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典型“筋囊貨”。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六方紫砂壺 清乾隆 宜興窯 紫砂泥繪烹茶圖

品飲藝術

明代品茶方式的更新和發展,突出表現在飲茶藝術性的追求。比如說散茶講究新鮮、自然。所以明代的文人特別喜歡寫自己春天跑到產地去喝新鮮的茶,捕捉方圓數里內不同茶葉的細微差別。

明代人在飲茶中,已經有意識地追求一種自然美和環境美。這種環境包括飲茶者的人數和自然環境。當時對飲茶的人數,陳繼儒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的說法。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赤壁圖(局部) 明 仇英 遼寧省博物館藏

對於自然環境,則最好在清靜的山林、儉樸的柴房、清溪、松濤,無喧鬧嘈雜之聲。明末文震亨在所著《長物志》中寫道:“構一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淡,寒窗兀座,幽為首務不可廢者。”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江山勝覽圖(局部)明 謝時臣 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文人畫裡茶事繪畫是特別常見的主題,描繪文人在山水之間飲茶,這其實就是茶的審美語言的一種變體。

如唐寅的《事茗圖》,文人所在的屋舍正處於遠山和近景中間,又被畫家安置在畫面的中央位置,從畫作的題目來看,這幅畫表達的就是讀書品茗之事,周圍的山水環境更多起襯托作用。同時在周圍山水的映襯之下,品茗之室顯得更加清幽。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事茗圖》唐寅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事茗圖》(局部)唐寅

畫卷後唐寅自題五言詩一首:“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賞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詩中道出了在長夏之日,自以飲茶為事,深感愜意。但在怡情愜意之餘,我們似乎也能感受到詩背後的點點愁思。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事茗圖》細節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同樣是以茶事為主題的畫作,描繪了作者文徵明和幾位詩友在無錫惠山品茗之事。畫中二人在茶亭井邊席地而坐,一人展卷頌詩,一人在聆聽;古松下一茶童備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著各種茶具。在通向茅亭的彎曲山徑,有二人正邊交談邊拾階而下。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惠山茶會圖》文徵明

《惠山茶會圖》作於正德十三年(1518),至後一年,即1519年秋,文徵明已是參加南京的第九次鄉試了,可以說文徵明的經世理想一直未能實現,但從畫中人物的神態來看,似乎更呈現出一種從容不迫、遊樂山水的閒適。

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境,與文人士子的茶會活動相映襯,也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體現出參加茶會之人遠離塵俗的紛擾,寄情林壑的自在心境。畫家若心中有苦悶,估計也被消解在這野林茶趣中了。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惠山茶會圖》細節

雖然舊有的茶規範因為朱元璋一條命令被廢除,但是有關它的品位體系依然還在。人們改造飲法、改變工藝,就是為了讓本來在俗的方向上發展的散茶,能夠填補團餅茶被廢留下的空缺,成為品位的象徵、修行的方式。

今天我們熟悉的六大茶類以及關於茶的各種沖泡講究,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了清代,茶文化更是呈現百花齊放的新格局。

茶的故事,當然不止這些,還有在絲綢之路和大航海時代作為重要商品的貿易茶,那個故事裡發展出了普洱茶和紅茶兩條支線;還有因為沒有經歷明代改制而保存並發展了宋代茶法的日本茶道;更有二十世紀中國茶在非洲在南美洲的生根發芽成長的故事……


END.


【睿格書櫥】以餐廚為半徑,呈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彙集藝術設計、文化創意、興趣社交、美食花藝、智能廚房等元素,都在場景中一一展現,為您提供更飽滿的生活美學靈感。

神奇的樹葉 — 明 · 破而後立

睿格書櫥 · 北京 · 悅文空間

週一至週六

10:00-19:00

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東路39-1號

39-1 RWK,North Fourth Ring Road,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睿格書櫥 · 深圳 · 悅文空間

週一至週六

10:00-19:00

深圳市南山區蛇口工業五路萬海大廈B座103

103,Block B,Wanhai Building,

Shekou Industrial Road,

Nanshan Distrct,Shenzh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