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靖难之师开始时,明仁宗便开始以世子身份坐镇北京,全民上下得以安稳;明成祖登基后,每年都会出兵北征,明仁宗便在东宫监管朝廷,朝廷没有因为朱棣不在而荒废。然而中途遭到了小人的陷害,每次都置死地而后生,不过最终靠着自己的诚心以及行动力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而且针对别人的陷害只是微微一笑道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别人说坏话我不知道。如此度量应该被后代所学习,在位一年,全国都在飞速地发展进步,他的功德可以和汉文帝景帝相媲美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明仁宗朱高炽的美名是被后人高度赞赏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仅仅在位一年就做了太多大事,并且为后世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的“胖而瘸”的帝王朱高炽。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相传朱高炽出生时候啊,徐皇后梦到一个人头戴礼帽手里拿着白圭的人前来拜见然后朱高炽便出生了,其实就类似于麒麟送子一般,这个头戴礼帽的人给明朝送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仁”宗。

朱高炽父亲朱棣是出了名的骁勇善战,因而对自己孩子的要求自然是要作为一个勇敢的战士上战场杀敌方为上上人,虽说朱高炽年少练习骑射且百发百中 ,但是似乎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反而对儒家经典,各类文书感兴趣,十足的书呆一个啊,且身体肥胖不能正常行走。因而早期是不受他的父亲朱棣待见的,相反,朱棣的另一个孩子朱高煦却是英勇善战,在靖难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对朱棣的口味,朱棣也曾说过类似要将皇位传给他的话,因而朱高煦更是野心勃勃,为之后的储位之争留下了导火索,其实古代这种事情太多了,最终自然是朱高炽胜利了。至于过程史书记载云云,不过自然是凶险万分,差一步鹿死谁手还不知道。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朱高炽研究儒学,因而从小就主张仁爱、儒雅,因此深得朝廷文臣的拥戴,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能力。在朱高炽被立为燕世子时候,明成祖朱元璋让他们几个世子一起来检阅军队,朱高炽却迟到了,朱元璋奇怪问其缘由,他说早上太冷了,我让士兵们吃完早饭后再去参加检阅,所以来迟了,他的话实实在在,入情入理,每句话都光芒四射,富有人情味。朱元璋是个贫苦出身,是饱经战火从死人堆爬出来的,本身就对士兵有很多的感情,因为听到这么说对这个孩子好感倍增。在孩提时表现出的性格,也奠定了他后来的朝政风格,成为一代仁君。

不仅如此,做人做事都有度,且生就一副绝顶聪明的头脑,心灵得像窗纸,一点就透。因为上述事情明成祖对这个少年格外感兴趣没过几天便让他阅读奏折,看看他的政治头脑如何,朱高炽从小饱读群书,阅读奏折自然不在话下,且字字说到重点、利弊,朱元璋大赞,其中一个小细节是奏折上都有明显的字词错误为何回避不说,朱高炽如实说,

这点小事不足以惊动皇上您,可见朱高炽虽小,却已经有了足够的政治头脑。

虽说朱高炽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是并不能说他对此一窍不通,反而有着极高的天赋。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以一万军队成功阻止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因为朱棣起兵靖难,因为北京城可用军队极少,在遇到李景隆的50万进攻下并没有慌乱,有条不紊地组织了一万精兵,顽强抵抗,最终保住了北京城,具有深远的意义,据说建文帝都派人来希望他归顺,自然是拒绝了。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我看了很多文章史书,个人感觉他不是对军队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在前线作战 ,假如身体正常,我觉得他的成就不止于此,一万军队抵御了50万大军,这种成绩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骄傲的。身体条件限制了朱高炽的成就。

朱高炽也是一个用现代话说心比较大的人,因为几次被自己的兄弟陷害差点锒铛入狱致死,但是最终都化险为夷,且在朱高煦密谋篡位且被告发后还为其求情,可见其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他心,从而也能理解朱高炽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了。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因怕朱高燧朱高煦趁机作乱迟几日发丧,在朱高煦等几位大臣的辅佐下没出什么大乱子,朱高炽自然在朱棣去世后登基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固朝政,因为朱棣在位期间大多数时间朝廷都是归朱高炽管理,因为上位期间可谓是信手拈来,早期因为地位原因不能实施的举措也都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了。

政治上的改组内阁,大赦天下,很多冤屈入狱或被连带处死的人都被大赦:把不作为的官撤掉换上自己的心腹,减税,废除宫刑等一系列措施,可谓是全心全意为民着想。文化方面的话自然是儒家盛行,因为前面提过,可以说朱高炽本身就是一个儒家圣人,在任期间自然大力推举,因为在位期间朝政清明;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因而洪熙年间可谓是一副繁荣盛景。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还有件趣事就是科举制度的改变,因为当时南方人聪慧刻苦,因为进士之中大多是南方人;北方淳朴勤劳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力量,不过北方文采出众的在当时所占比例不太高,所以为了保证平衡性,规定了南六十北四十,可谓是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深得人心。

朱高炽虽只在位一年,做出的改革措施数不胜数。

“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虽然做出了很多贡献,自己却感觉自己在位一年啥也没干,没有为人民做出啥贡献,也没给人民带来福祉,因为临终前要求一切从简,不要劳民伤财。说实话那个年代帝王能有这个觉悟的人真的不多,很多帝王做不到,大概是一生被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位仁君。

至于死因各种说法都有,因其比较肥胖所以猝死占大概率,这个就不从而知了。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个人感觉很惋惜,这样的帝王假如在位十年二十年,假如朱高炽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帝王那时候的明朝会是怎么样的一个盛世,所谓的仁宣之治大概也不如此吧;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明朝真的会越来越好么,不得而知,因为现实没有太多的假如,我们只需要知道朱高炽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就行了。身体肥胖,瘸腿,在位仅仅一年不到便去世,却为后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知道这些,足矣。

朱高炽:这位明朝皇帝因肥胖学文不受朱棣待见,为何被后人所称赞

明朝历史


从朱高炽的身上学习的东西很多,现在社会也很受用,宽以待人,饱读诗书,身残志坚。不能做皇帝,但是自己的人生也要像明仁宗朱高炽这样丰富多彩,做自己国家的栋梁。做自己家庭的顶梁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真正理解“仁”的涵义也就够了。

我是小贺说趣史,历史领域新人一个,原创文章,希望大家多提意见,指出错误,感谢。

文章参考文章【明史】【百度百科】【360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