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盛:《晋商冀家》序

山西介休冀家,系明清两朝山西商帮中最有实力者之一,冀家经商起步于明正德年间,经数代人艰辛努力传承至冀家第十五世冀之瑜时,冀家商业已具规模,到清嘉庆、道光时冀家商业在冀之瑜之孙冀国定手中发展强盛。到清同治、光绪初期,冀以龢将冀氏商业推向鼎盛,光绪末年衰落。


《晋商冀家》作者将冀家经商发展史,用编年体例由远及近分章分篇叙述。文中还收录了《冀氏族谱》《冀以正(贞园)公行状》《冀公达堂(以龢)墓志铭》《乐天园山池记》《介休冀家行商年谱》等冀家残存碑志和文稿及100余幅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全书图文并茂,事件朴实无华,内容真实可信。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然而介休冀家却打破其魔咒,究竟有哪些传世之诀?有哪些为人处事之道?又有哪些发家秘方?其中最核心的经验又是什么?阅斯文,粗略归纳如下。

随势而为,不断创新。明末清初,由盐业贸易而兴盛的晋商日渐式微,清雍正时,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介休冀家第十四世冀州升同晋省诸家抓住此机会,开始了远程贩茶贸易,神话般地开拓了中俄茶叶之路,今称“万里茶道”,由此晋商劲旅傲笑华夏。与其同时,冀之瑜又大力发展典当业、金融业,在江口、樊城、襄阳、北京及天津等地开设当铺、钱庄、银号和帐局,发行银钱票,异地提银。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冀国定妻室马太夫人将冀家商务重点转向当铺和银号,冀家第十八世传人冀以龢受徐继畲先生影响,思维开放超前,清同治初年,开设“乾盛亨”票号,分号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成为晋省票号的佼佼者。清光绪中后期,冀以龢为创办山西商务局奔走,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出任山西商务局绅董。

李茂盛:《晋商冀家》序


仁诚礼善,人本经营。冀家爱惜人才,以人为本,对商号职员,有功则奖,有过则罚,特别是对违约违规者,既有惩罚措施,又方式稳妥。清乾隆年间,冀家在江城(汉口)的“鼎顺”米店将变质的稻米水洗后晒干掺入好米中销售。冀之瑜知道后,将字号大掌柜找来要求他本人出银两请戏班子唱戏三日,以此作为对大掌柜的处罚。既教育了违规者,又警示着字号的每一位员工,使看戏的观众在娱乐中也受到教育。

重义轻利,合作共赢。清乾隆年间,直隶平定州张有,穷困潦倒,流落承德街头。以钉鞋为生,张有与冀之瑜在承德相识,将平定铁锅推荐给冀之瑜。冀之瑜认为此锅质地优良,又认定这位山西老乡诚恳友善。因此,张继两家合股先后在张家口等地开设“和合仁”铁货铺,主营平定产的铁锅、铁锹和铁锄等铁器具。两家40余年和和气气合作经营,双方各获利达10多万两白银。张有成为平定州的富裕人家。嘉庆初年,冀家撤股,两家合伙经营的11处“和合仁”铁货铺,全部由张家接管经营。张氏后人永远不忘介休冀家情谊恩德,将原“和合仁”铁货铺更名为“永一公”。

重文重教,教化乡民。冀家重视教育由来已久,在明正德年间,九世祖冀佑在北辛武村创立社学,用以教化民众。清乾隆年间,第15世冀之琮创建了“儒学馆”。道光初期,冀国定将“儒学馆”更名为“潜研书院”。道光中后期,冀国定妻室马太夫人将“潜研书院”更名为“潜研书屋”。同治初年,冀以龢和创建冀家女墪。光绪中后期,冀以龢又创建“登瀛文社”,以后又更名为北辛武学校。北辛武学校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堪为乡村教育史奇迹。历代冀家人把教育放在首位,教化乡友,以商养教,以教促商。

唯才是举,选贤任能。“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历史上对女人的写照。事实上,封建社会对女人很不友好,妇女没有任何地位,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还要担负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人间地狱十八层,妇女压在最底层,皇权、神权、族权、夫权、子权将他们紧紧地围住。而在冀国定心目中,男女是平等的。冀国定病危中做出了一个令世人不解的举动,将冀家权力交于妻子马瑛仙(马太夫人)。马太夫人主政冀氏商务25年,时值国家动荡,她“不出户庭,而六辔在手,综理精密,不减赠公在时”,晚年将冀家权力平稳交付于冀以龢。她承前启后,圆满地完成了冀家权力交接。马太夫人的功绩是划时代的,他被时人称为巾帼英雄。

李茂盛:《晋商冀家》序


济贫扶弱,好善乐施。冀家数代人不但热心公益,坚持济贫扶弱,而且把当地黎明生活和国家安定看做是头等大事。当地每逢歉岁,总是开仓放赈。在国家危难之时,总是慷慨捐输。冀家经商400年间,曾经有5位被朝廷授赠一品大员,有11位女眷被朝廷封赠一品夫人,有12位被朝廷授赠二品大员,有31位女眷被朝廷封赠二品夫人。虽然所获官衔为虚职,但可映射出冀氏对当地百姓的关爱以及对国家贡献是何等巨大。

冀家善举累累,纯朴家风难以言表。总之,《晋商冀家》详尽介绍了晋商介休冀家行商史实,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晋商文化的重要史料,是研究明清乡帮文化的一手资料。余阅读《晋商冀家》,将其提取点滴,撰稿为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