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四原因壓垮全球金融市場 五要素或助中國資本市場

“只有強身健體之後才能減輕外部的壓力和衝擊。”

3月18日,在《中國經營報》第二季“企業戰疫共克時艱”第十期直播課中,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認為,此次疫情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史無前例的衝擊,中國要積極關注全球疫情控制情況,進一步深化機制體制改革,發揮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來恢復中國經濟與市場的活力。

疫情成為壓垮全球市場的稻草

蘇培科指出,這次疫情成為了壓垮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的稻草,造成的影響可能會超過預期與想象。他進一步分析了造成全球金融市場“脆弱”的四大原因。

第一,疫情出現之後,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全球實體經濟面臨停擺,金融市場、股票市場出現下跌或調整,導致很多資產的價格迅速下跌,金融資產質量惡化,負債逐漸擴大,危機也會進一步加劇。蘇培科解釋,“往常我們看到有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實體經濟不好,金融市場可能也好不到哪兒去”,但在目前的狀況下,全球都將同時面臨實體經濟停擺與金融市場惡化的雙重壓力。

第二,全球金融市場的泡沫化程度比較嚴重,金融槓桿率普遍較高,“脫實向虛”的情況較嚴重。蘇培科分析,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資產價格的上漲,對實際經濟增長質量沒有實質性推動,抬高了金融市場的價格,加大了槓桿在經濟中運行的幅度,反而增加了實體經濟或金融市場的脆弱性。

第三,次貸危機後的“黃金十年”某種程度上掩蓋了歐美市場的頹勢。其中,美聯儲推出的QE,也就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這對於金融市場或是金融資產價格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所以在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的金融與股票市場沒有出現大幅調整。而美國市場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只由30種最好的股票構成,並且淘汰效率和退市率高,通過優勝劣汰使股票市場保持活力,因此市場“似乎永遠是欣欣向榮”,具有一定迷惑性。

第四,實體停擺會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惡化。此次全球市場開始採取緊急措施,美國出現了像是美聯儲大幅降息這樣史無前例的刺激措施,很多市場都採取了限制做空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可能緩解問題,但此次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將是一個漫長的週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進一步而言,蘇培科解析稱,首先各國的隔離措施將對服務業、進出口與跨境投資造成衝擊;其次,對全球化和全球供應鏈將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外向型經濟或是緊密依靠全球化產業鏈的經濟體;同時,全球疫情控制的“短板效應”,也就是對疫情控制最弱的國家,將決定整個疫情的變化。因此,蘇培科認為,整個疫情的控制是長期化的過程,“我看有人說6月中旬就結束了,我覺得沒那麼樂觀”。

中國資本市場“一枝獨秀”五要素

蘇培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資本市場“一枝獨秀”的難度較大,依然面臨著疫情防控週期較長與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全球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國家間存在貿易摩擦、大批民營上市公司出現債務危機或流動性危機、市場融資渠道相對有限、大小非流通股減持。

但蘇培科也指出,政策與市場環境也為中國資本市場釋放五大積極有利因素。

第一,財政政策已開始積極應對經濟下行,除了加量加速發行地方債,下一步將從原來的投“鐵公基”項目,逐漸投入到醫療保障,作為社會保障功能的投入會進一步加大。

第二,去槓桿的階段性任務已經結束,貨幣政策出現了明顯的鬆動,市場的流動性會得到改善,但解決程度有待觀察。

第三是外部因素,一旦歐美市場出現大幅調整,全球的避險資金很有可能選擇適當配置中國的一些金融資產。因此蘇培科建議管理部門、高層決策部門把握機會,支持股票市場或金融市場,營造健康、長期的市場,向好的市場環境,減少熊市或者短期化炒作的狀況。

第四,2020年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證券法》的修改、退市制度的完善與市場基礎制度的改革都是重中之重,但需要關注執行程度。

第五,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向外資開放,增量資金在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度越來越高。蘇培科建議,“我們要讓市場逐漸走好,來吸引長線資金,營造長期向好的市場環境,這是至關重要的。”

重點關注四大變化

面對當前動盪的全球經濟形勢,蘇培科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應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要高度關注全球疫情的控制情況與後續變化。在此次疫情期間或之後,全球結構可能發生一些新的微妙的變化。在疫情控制得當的情況之下,中國應適當發揮積極作用,例如近期中國對一些國家的援助,得到了積極反饋,“這可以消除以前的一些誤解”。與此同時,中國在全球治理過程中的參與度要逐漸提高,如“一帶一路”等倡議也要堅定推進。

第二,應進一步深化改革,強身健體,減輕外部衝擊帶來的影響和壓力。蘇培科強調,一般情況之下,如果自身健康,外部衝擊是有限的。他指出,最近有些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遭遇開工困難,受到較大影響,但是像遊戲、線上經營模式的企業與人工智能的企業的進展狀況相對理想,所以應從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吸引力。

第三,資本市場應發揮重要作用,巧妙利用全球的避險資金來恢復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活力。蘇培科指出,中國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將資本市場列為重點,改革帶來的市場紅利和退市帶來的投資理念修正將成為必然。蘇培科相信,經歷A股市場優勝劣汰之後,很多機構的契約責任、信託責任與專業能力將越來越強,普通投資者會慢慢信任專業的基金機構,同時他也建議提醒新股民和投資者在能力有限時,可以投給專業機構。

第四,蘇培科認為,對民營企業的政策走向和政策的執行狀況將決定下一步中國經濟的深度和中國經濟的吸引力,例如新民企28條等積極向好的政策傾向。蘇培科相信,未來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大。“因為民營企業對於整個就業,對於經濟創新帶來新的活力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他指出,雖然目前一些相對保守的國有企業的現金流比較充裕,但是如果改革不到位,未來“三五年”也將出現問題。

在關注變化的同時,蘇培科通過走訪發現,高端技術型企業在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整體的體量規模相對較小,不足以彌補傳統產業、傳統行業與傳統企業衰落的大缺口,因此呈現出經濟數據向下但經濟質量、經濟創新逐漸向上的結構性變化。這也將成為資本市場未來投資關注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