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培科:中小銀行批量IPO對經濟和股市都不利


有人統計,截至目前有17家中小型銀行正在A股排隊上市,包括長沙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西安銀行、浙商銀行、廈門銀行等11家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鄭州銀行、蘭州銀行、蘇州銀行、青島銀行等6家銀行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面對大批量的中小銀行IPO闖關,市場普遍產生了擔憂,畢竟銀行的盤子普遍較大,而且融資規模比實體企業大的多,從目前的市場流動性壓力來看,中小銀行批量上市顯然不合時宜。

對於銀行IPO其實這些年我一直持反對意見,原因也很簡單,股票市場本來是一個直接融資的場所,但這些年A股市場卻被變成了各大銀行圈錢的場所,股市的直接融資大都轉化成銀行的間接融資,而銀行從股市拿走的錢變成了資本金,通過槓槓放大後又被套在了地方融資平臺和地方“鐵公基”項目上,從我對於地方融資平臺的調查和了解,這些項目大部分都沒有現金流收入,大部分平臺公司都在玩借新還舊的“龐氏”遊戲,一旦土地價格不能再被炒高時,地方融資平臺資金鍊條斷裂是遲早的事情。因此,當前的A股市場不能再繼續為銀行圈資本金服務,尤其不能再為各地的城商行、農商行IPO圈資本金放大槓桿比例,這些銀行大都是地方政府的錢袋子,與地方財政及地

方政績工程緊密相連,減少他們上市圈錢也是避免讓中國股市受地方債務和問題金融機構的牽連。資本市場本應該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多讓實體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但從目前已經上市25家銀行來看,其在股票市場佔據了巨大的比重,甚至已經綁架了中國股票市場,讓資源配置功能發生了扭曲。要想讓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和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就得減少銀行IPO和減少銀行股再融資,應該把股市裡有限的資金補充給創新型、科技型的實體經濟企業,鼓勵和培育中國經濟潛在的增長力,而不是繼續給銀行大規模充血、加槓桿。既然銀行金融機構都在全面去槓桿,為何股市就不能協助去去槓桿?

從目前這批扎堆IPO的中小銀行招股訴求來看,都是為了彌補資本金,而銀行資本金一旦通過股票市場融資增大,銀行為了提高效益自然會加大槓桿經營,這與目前的控制金融風險、去槓桿、脫虛向實的宏觀調控意願並不一致。監管部門之所以不斷提高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其目的是為了讓商業銀行提高風險兌付能力、降低槓桿率、抑制賭博式經營,但上市銀行每逢監管指標調整時都不約而同地採取股市再融資,從修補監管指標的角度來看股市再融資似乎是最快捷、成本最低的方式,但從銀行風險管控的角度來看,通過股市再融資來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方式無非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和麵遊戲,銀行的風險源和風險資產並未減少,反而通過再融資提高資本金後又不斷攤大餅和放大槓桿,風險資產反而在進一步放大,而不是縮小和被抑制。如果是個別銀行再融資還情有可原,但如果是大面積、大規模、經常性的再融資,無疑會讓人擔憂銀行股漂亮指標的背後到底掩蓋了多少風險資產?而且提高監管指標也有逆週期調控和審慎監管的本意,但如果通過再融資做大分子來改善監管指標,雖然指標好看了,但這種風險轉嫁方式卻對沖了監管意圖。

再看這17家衝擊IPO的銀行,超過10家以上的銀行資本充足率自2015年開始逐年下降,大多數銀行不良貸款率呈逐漸上升的態勢。比如截至2014年末、2015年末、2016年末,青島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4%1.19%

1.36%。尤其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地方債務風險隱現、銀行壞賬率增加的情況下,減少中小銀行上市既是對中國經濟健康負責也是對中國股市健康負責。因此,中國股市必須要減少和阻止中小銀行繼續大面積IPO,資本市場本應該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多讓實體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

蘇培科簡介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CTV財經評論員。境內外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的專欄作者和特約財經評論員。



歡迎與作者蘇培科交流:[email protected]

蘇培科財經文集:http://blog.sina.com.cn/spk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pk

騰訊微博

http://t.qq.com/supe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