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政乱象频发,终明一朝,先后出现了多位权倾天下、专横跋扈的宦官,这些宦官,得势之前,蝇营狗苟、投机钻研,无所不用其极;得势之后,中饱私囊、打击排挤异己、残害忠良,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也对大明王朝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那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宦官干政乱政乱象呢?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宦官王振剧照

开设内书堂为宦官干政乱政埋下了巨大隐患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面对废除宰相之后纷繁复杂的政务和逐渐坐大成势的文官集团,渐感不堪重负。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和维系权力体系的平衡,他必须要引进一个新的权力体系,一方面来帮助他处理纷杂的政务,另一方面要对文官集团形成有效制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宦官就成了他的首选。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大明风华》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可问题也随之出现,正所谓不怕流氓耍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那么即便这个人人品再坏、心肠再歹毒,也是掀不起什么大浪的,也就是说,干坏事也是讲究水平层次的。而自古以来,要当宦官毕竟要经受生理上的残酷摧残,因此,一般来说,有能力读书人都跑去考科举做官去了,都不屑于去当宦官,甚至还引以为耻,跑去当宦官的往往都是一些闲游浪荡、终日无所作为却整日幻想着荣华富贵的市井无赖,这就导致了一直以来宦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基本上是文盲和半文盲的居多,以这样的水平,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更别提去制衡文官集团了!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宦官汪直剧照

明宣宗正是认识到了宦官群体的这一短板,因此,他开始设立内书堂,专门指派翰林院饱学之士教宦官们读书,使得宦官群体的文化水平得以极速提升。有了宦官的帮助,在政务上也为朱瞻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他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同时,对文官集团也确实形成了有效的制衡,但副作用也随之出现,那就是,随着宦官政治水平的提升,无意间也为之后的宦官专权乱政打下了政治基础,这为大明王朝的统治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后面的即位者稍显软弱或无心国事,这种隐患就会顺势爆发,酿成大祸!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宦官刘瑾剧照

皇帝的放任是宦官干政乱政的根本原因

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明朝历史上几乎每位权倾天下、臭名昭著的宦官的出现都对应着一个放任不管的皇帝。王振对应着的是9岁即位的少年天子朱祁镇、汪直对应着的是软弱无能的朱见深、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对应的是贪玩好乐的朱厚照、“九千岁”魏忠贤对应着的是沉湎木匠活的朱由校,要是在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世宗朱厚熜等这些强势皇帝手下,这些宦官们根本就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永远只有端茶倒水的份。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大明风华》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事实上,在明朝,宦权一直都是皇权的附庸,不依附皇权的宦权是无法扎根生存的,也就是说,之所以出现宦官干政乱政现象,完全是皇帝放任的结果。明英宗朱祁镇9岁即位登基,是王振一路伴随着他成长,两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明宪宗朱见深性格软弱,连自己老婆都搞不定,如何驾驭得了老奸巨猾的汪直?明武宗朱厚照贪玩,刘瑾为首的“八虎”专门投其所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给他找乐子,逐渐成为了他娱乐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配角;明熹宗朱由校沉湎于木匠活,魏忠贤联合客氏欺上瞒下,专门趁着皇帝木匠活做得起劲时奏报政事,惹其厌烦,借机独揽大权。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才使王振、汪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魏忠贤等这些宦官们得以逐渐坐大成势,进而权倾天下,最终导致干政乱政现象频发,而这一切,都是皇帝放任的结果!

在明朝,宦官干政乱象频发,要究其原因,这锅恐怕还得皇帝来背!

宦官魏忠贤剧照

综上所述:明朝宦官专权乱政现象都是在要么皇帝不管事、要么皇帝管不了事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而之所以有这种现象的产生,这个锅,恐怕只有皇帝来背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