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對於綜合性學習,是部編版新增的內容,有的老師和同學在學習時候不夠重視,不知道如何去做,結果在學生自主練習時,出現了種種的錯誤,這裡我們就來說說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綜合性學習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中華傳統節日”是貫穿本單元的內容主題,而且從第九課開始就以這個主題開始開展實踐活動。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是本單元實踐活動的一個總結展示。活動分為兩個內容:

一是“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二是“展示活動成果”。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兩個內容都是重點。“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是與實踐結合的習作練習,“展示活動成果”是一段時間主題實踐活動的展示總結。

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一、在寫之前要辨別哪些是傳統節日

日曆上有兩種日期,公曆日期和農曆日期,我國古代人民採用的是農曆紀年法,用公曆、農曆是區分傳統節日一個好辦法。

中國傳統節日是從古代就已產生並流傳至今,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中秋、端午、重陽節分別是農曆八月十五、五月初五、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而“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則是世界通用的節日,是一些公曆節日,因而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我國的傳統節日數量很多,除了上面說到的之外,許多少數民族也都保留有自己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到曠野中游行。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潑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達努節,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人華服豔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苗族人民為了迎接龍舟節的到來,每個村寨都要專門製作一至兩艘龍舟,等到龍舟節來臨,他們就會舉行激烈的划龍舟比賽。

二、技法點撥

閱讀教材“寫一寫過節的過程”的內容要求,想想過哪個節日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怎麼過的,或者過節時發生了什麼事情。據此在自己瞭解的傳統節日中選定一個節日。可以從風俗、食俗、由來、傳說、詩詞這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在“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或者“節日中發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中選定一個內容,先練習說一說,要努力圍繞一個意思把話說清楚,然後說給同學聽,請他們說說自己是否說清楚了,哪兒需要修改完善。

三、動筆書寫

​寫之前,可以先口述習作內容,然後再把自己口述的內容,寫出來。

展示活動成果

1.活動準備

(1)組內分工整理收集的資料;

(2)討論並確定每個人展示的內容;

(3)每個人做好展示的內容準備;

(4)確定一個活動小組內展示的先後順序。

2.展示點撥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1)展示內容

可以展示實物、可以做過節的事情、可以朗誦古詩……

可以給大家講講怎麼包粽子。

可以給大家展示寫春聯。

可以展示自己家做的月餅。

可以小組為大家朗誦和節日有關的古詩。

3.充分展示

(1)活動小組組長組織依序展示;

(2)組員間可以互相補充;

(3)其他小組同學可以提問。

4.活動評價

(1)哪個小組展示最好,好在哪兒?

(2)從今天的活動中你知道了什麼?

(3)老師總結

①對整個學習過程表現的評價,特別肯定優點;

②對今後學習的期望,側重過程的評價;

③整個學生學習成果的收集留存。

總結

​中國傳統節日不僅是中華民族生活習性、民族心理的有力體現,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與象徵。在接下來的兩週裡,同學們會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途徑地去探究豐富多彩的節日,預祝大家探究之旅成功,也希望下節課我們能看到更多的收穫!

三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的學習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